一 從神話中我們得以窺得東國的起源
東國位於這片大地的極東之地,封閉的政策使得常人難以瞭解其內核及文化。藉助與東國國書《皇敷記》齊名的《今昔聞言略事錄》,我們可以梳理出東國曆史的脈絡。相較於《皇敷記》側重皇室血脈的傳承,《今昔聞言略事錄》可視爲東國簡史,據此能理出一條時間軸。
1 神話時代:“劍斬禍津,祛除荒神”
2 遠古時代:部落初成
3 古代:交流炎國,確立制度
藉此,我們簡述東國的起源。
1 “劍斬禍津,祛除荒神”
上古時代,名爲 “禍津” 的巨大災難籠罩着極東的土地,天空永遠呈現出五種綺麗奇詭的色彩,卻沒有晝夜之分。有着八個頭顱、形如八座山峯的荒神自南方而來,肆無忌憚地殘害人畜,吞飲河川,禁止雨露降臨在土地上。爲了躲避禍津和荒神的殘害,人們藏進了葦穗高過頭頂的葦原,飲露水爲生,終其一生都不曾見過太陽與雙月。於是,住在太陽上的天原大御神日盈化見尊四度揮劍劈開禍津,那五色天光化作五柱佐津天神相,他們便是大御神的五位子女。五柱天神一同前去挑戰殘暴的荒神,但每斬下荒神的一個頭顱,就有一柱天神被吞食。佐津天的犧牲令荒神血流如注,它的污血點燃了葦原。而被葦原之火焚燒過的人們變得強健勇敢,結成了敬奉五位佐津天的五個部族。人們合力斬下了荒神剩下的三個頭顱,剖開它的心臟,找到了一位沉睡其中、生有八尾的美麗斐迪亞女子,她便是天原大御神的神外孫朝夜夜明比賣命。當這位女神甦醒時,葦原之民第一次見到了日升月落、晝夜有別的景象。
2 部落初成
斬殺荒神的勇士在女神的帶領下,統一了五大部落,在名爲 “御神神禾京” 的地方建立了權力中心,古葦原國成立。同時,他們新建神社供奉五位佐津天。
在神話色彩下,我們不難看出東國的君主奉行典型的 “君權神授” 思想,藉助神性鞏固自己的法理地位。
在女神的子嗣中,一位名叫神儀東皇的人脫穎而出,成爲東國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君主。
自此,歷史的記載脫去神性,我們可以着眼於東國早期的全貌。但我們需要認可神話的藝術加工,藉助神話,這些故事得以口口相傳、綿延不絕,使得後人能在藝術的背後推測瞭解一些歷史的原貌,這是難得的寶藏。對於東國皇族而言,這也是他們得以在亂世中始終保有價值的護身符,使得神儀東皇的血脈不斷延續直至今日。
迴歸神儀東皇執政時期,葦原國面臨兩大外敵 —— 鮫民和鬼族。
鮫民實際上就是阿戈爾人,他們強大的武力以及足以將山巒擊碎的武器,讓葦原國膽寒。
鬼族則在西面窺伺葦原國肥沃的土地,他們豎起旗幟,卻懾於女神的威名不敢進犯。
外敵當前,神儀東皇花費十年時間,東征西討,降伏了兩大族羣。但一場戰爭並未解決問題,隨着時間的流逝,阿戈爾人和鬼族才漸漸融入其社會之中。鮫民也好,鬼族也罷,經歷各自迥異的命運,他們漸漸變成了東國的一個個姓氏,融入其文化之中。但這兩個迥異的族羣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前者如魚得水,進入了東國的政治核心;而鬼族因勇猛好鬥,長期被排斥在體系之外,只有在幕府時代的早期,作爲戰爭的工具短暫得勢。
神儀東皇之後,他的長子神瀧東皇遵從朝夜夜明比賣命留下的教誨,鼓勵耕織,馴養畜獸,對在興建神社和藥園過程中多有貢獻的人廣加賞賜。而神瀧東皇對後世歷史產生的最大影響,源自他將災巡的選拔培訓與傳統的泛靈信仰相結合而頒佈的《御平禍津守國令》,簡稱《平禍令》。
《平禍令》是一部限制地方豪族的法律。該法律限制了天災信使(災巡)的培養渠道,只有與皇族有關的神社可以得到特別授權進行培養。施政初期,知識聚集到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神官巫女羣體,確實起到了正面作用。但神社與皇族的勾結滋生了腐敗,地方豪族的不滿日益加劇,致使他們轉而倒向鬼族東遷帶來的僧侶集團,這讓寺廟在農村地區得到廣泛傳播,擁有了更強的影響力。
寺廟與神社相互制約又相互滲透,構成了東國複雜的宗教格局。
3 古代:交流炎國,確立制度
東國新的活力來源於對近鄰炎國的交流學習,炎律和民本思想的傳播,即將引發巨大的社會變革。山嶽東皇執政時期,進一步的中央集權緊鑼密鼓地進行。東皇主導了以皇權爲中心的律政改革,模仿炎律發佈了《出峨律政令》,以 “東皇化土,律令萬民” 爲核心,建立中央官僚體制,收回地方的用人權,同時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度,極大削弱了地方勢力,政府第一次對地方擁有了較強的管治權。東國第一次以國家概念出現在歷史中。
天文東皇時期,這套犧牲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制度最終走向瓦解。政府的壓榨直接導致地方政府破產、財政危機,加劇了地方對中央的不信任。從一開始,東皇就不具備炎國那樣強大的動員能力以及對地方的絕對控制。因此,制度的弊病在東國身上尤爲明顯,隨之而來的流民潮給中央帶來沉重打擊。豪族藉機兼併土地,增強自身實力,土地租稅制度徹底崩潰。東皇大權旁落,地方公卿和武家成爲下一個時代的主導者。
二 幕府時代
東皇律政末期,東國的地方局勢在週期性天災和土地租稅制度崩潰的雙重作用下陷入動盪。在地方豪強各自的軍事力量向封建軍閥轉變的過程中,從地方名主中崛起的脫產武士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希望憑藉自身的勇力與智略,通過效忠大名主君和豪強氏族的方式躋身統治集團,那些得償所願的武士使武家氏族的誕生成爲可能。他們在這一歷史時期迅速崛起,以直接手段取代了東皇身邊的實權派公卿,進而開始掌握整個國家的權力。這一歷史時期最爲重要的人物是被東皇封爲 “鎮嶽御大侍” 的武家領袖鬼菖蒲重一。
鬼菖蒲重一在東國曆史上享有 “劍神” 的盛名,年輕時是劍術卓絕、銳氣凌人的鬼族武人,年老後是城府深沉、心狠手辣的武之鬼。在鬼菖蒲重一獨攬朝政的六十年間,效忠於他的侍內所御家人牢牢掌控着東國的內政命脈,甚至打出 “律令復興” 的大義旗號,試圖通過在各地任命御家人爲鎮災守護,以幕府 “代行東皇律令” 的方式重建與地方的良好關係。
強人政治並未得到延續,鬼菖蒲重一倡導的幕府新政在他離世後不久便付諸東流。由於干涉東皇的繼承問題,神外孫之後被人爲地分爲兩支皇統:北院光嚴統及與之針鋒相對、立場上更親近公卿系統的南院光元統。武家直接導致了內戰的爆發,國戰時代開始。短暫的武家治世不過是亂世來臨前的迴光返照。
有詩爲證:
“武侍世家興,國禍川原亂
刀兵紛至起,記下已無常”
東國的動亂甚至引起了炎國的關注,這場長達三個世紀的爭鬥,直至八大家分治的格局形成(以北院派光嚴皇統爲首的四大家族光嚴、黑衣、帆足、錦織和以南院派光元皇統爲首的內家光元、九枝松、葉、金城),纔得到一定程度的終結。而唯一的失敗者是鬼菖蒲重一的兒子鬼菖蒲徵,他一心想要恢復父親在世時的統治,因內部鬥爭落敗,轉投南院光元統,並多次在戰場上重創北方幕府。但歷史開了一個黑色且突然的玩笑,他在 55 歲那年,征戰途中感染源石病死亡,而這種不名譽的死亡方式,讓東皇有了排擠疏遠鬼菖蒲家族的藉口,這個家族因此湮滅在歷史的黃沙中。
《兩國令》的頒佈暫時結束了戰亂,藉助炎國和烏薩斯的技術流入,東國正式進入源石工業時代。八大家族藉機成立了龐大的政治經濟複合體,通過吸納舊門閥,組成了血脈相連、深入東國社會土壤的結構。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儘管移動城市取代了大名的城垣,人們的生活風貌與中世相比已發生極大改變,但許多來自國戰戕亂前的政治傳統在八大家的影響下仍然得以保留。
三 現代化進程
烏薩斯與東國的血峯戰役,真正打醒了這個封閉的國家,即便取得勝利,他們依舊無法向烏薩斯求得任何賠償,甚至在交換戰俘上都存在重大分歧。
直到這場戰役中的年輕人在二十年後走向政治中心,南北間的隔閡才逐漸艱難地消散。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1072 年後的二十年可稱爲 “景氣與復甦的二十年”。在受戰爭影響較小的南方,許多曾在炎國及萊塔尼亞等國留學的高級人才沒有折損在戰火中,他們爲光元政權擬定了由院部制向官廳制轉變的 1080 年政府改制方案,並在源石晶體電子技術領域爲南方創造了一項經濟支柱。曾有產自東國的電器和家庭娛樂設備被走私到敘拉古和雷姆必拓,在市場中產生相當影響力,導致平日裏對這些走私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地家族或執法機構不得不展開清掃。而在直接承受戰火衝擊的北方,軍工產業在戰爭刺激下畸形膨脹,其過剩部分被北方四家瓜分消化,以新興工業集團的面貌重新出現。這些處於家族技術官僚掌控下的工業集團由此成爲北方經濟的支柱,通過仿效炎國的基礎建設模式啓動了戰後重建工作。隨着移動城市擴建,修築城市航道的合同一份接一份地簽訂,爲希望早日擺脫戰爭陰影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就業崗位。
經濟騰飛的背後,關於戰爭的反思從未停止,御機裏支持鎖國的政客不得不放棄狹隘思維,正視東國與烏薩斯在軍事和工業上的巨大差距,南北的隔閡倒是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危機也在悄然醞釀,巨大的經濟泡沫造就瞭如今的燈紅酒綠,但當潮水退去,泡沫破裂的時刻也就不遠了。東國人做好迎接繁榮褪去時的挑戰的準備了嗎?顯然沒有。不過不妨再飲一杯酒,看看電視及熒幕上充滿想象的劇集《牙獸》,此刻的歡愉並不會消失,哪怕破碎,那不也是一個值得懷念的美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