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逆襲!Rapidus宣佈2nm芯片試產成功

近日日本半導體企業Rapidus正式宣佈啓動2nm製程晶圓的測試生產,標誌着日本在先進芯片製造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目標於2027年實現量產,挑戰臺積電、三星的全球主導地位。

Rapidus採用全環繞柵極(Gate-All-Around)技術,通過柵極材料包裹晶體管通道,提升電場控制能力。相比7nm芯片,性能提升45%、能耗降低75%,晶體管密度達每平方毫米3.33億個,與三星持平。引入IBM授權的多閾值電壓技術及選擇性減少層(SLR)工藝,優化複雜計算下的低電壓運行;採用單片晶圓處理策略,實時調整參數提升良率。北海道千歲市IIM-1工廠已安裝超200臺設備,包括ASML EUV光刻機(型號TWINSCAN NXE:3800E),成爲日本首傢俱備量產級EUV能力的企業。項目獲日本政府1.7萬億日元補貼,總投資預計5萬億日元(約340億美元)。豐田、索尼等8家企業聯合注資,並吸引本田、富士通等追加投資。避開臺積電主導的大規模標準品市場,聚焦自動駕駛、AI數據中心等專用芯片領域,通過設計製造協同優化(DMCO)縮短交付週期至臺積電的1/3。已與博通、Preferred Networks(AI芯片)達成合作,並與英偉達、谷歌等40餘家企業洽談。同步聯合西門子開發專用設計套件,加速流片流程。

當前試產良率不足50%,需在2025年底前提升至70%以上以滿足客戶需求。量產階段仍需3萬億日元資金,且日本半導體工程師短缺超3.5萬人。臺積電、三星計劃2025年量產2nm,Rapidus量產時間滯後2年,需在2029年前突破1.4nm技術以維持競爭力。此次突破是日本自1980年代失去半導體霸主地位後,首次重返尖端製程競賽。若量產成功,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推動美日技術同盟對抗臺積電主導的亞洲供應鏈,併爲汽車電子、AI等產業提供新選擇。

半導體分析師指出,日本憑藉材料領域優勢(信越化學硅片、JSR光刻膠佔全球30%-52%份額),若能解決良率與生態協同問題,有望在2nm時代成爲“多極競爭”的關鍵變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