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初,索尼靠PS1和PS2打得任天堂節節敗退,主機領域風頭一時無兩。但看着老任靠着Game Boy和GBA把掌機市場捏在手心,索尼怎能坐視不理?
“主機我都能贏,掌機還不是手到擒來?”這大概是當年索尼高層的真實寫照。
於是,懷着掌機革命的夢想,索尼開啓了PSP項目,目標直指:終結任天堂對便攜式遊戲的統治。
小試牛刀
其實早在PSP之前,索尼就偷偷做過“掌機實驗”——那就是PocketStation。一個看上去像記憶卡的小玩意兒,卻內置了顯示屏、時鐘,還能玩小遊戲,甚至支持紅外通訊!
雖然它更像是PS1的配件,但本質上,它就是索尼對掌機領域的一次小規模探路。500多萬的銷量,也算打了一針強心劑:用戶對掌上設備是有感覺的!
PSP初登場
2003年E3大展上,索尼正式公佈了PSP項目。雖然沒有帶來實機,但光是技術參數就足夠震撼——雙核MIPS處理器、獨立GPU、高分辨率彩屏、Wi-Fi模塊、UMD光驅……你敢信?這是2003年的配置!
“我不僅要做掌機,我要做掌上PS2。”這是PSP最初的定位。
一年後,也就是2004年,索尼終於讓姨夫——平井一夫——手持真機登場。那一幕直接把玩家炸麻了:黑色流線型機身、巨大的屏幕、閃耀的UMD倉口……這哪是掌機?簡直是黑科技武器。
日本首發當天,20萬臺PSP瞬間售罄。
在那個MP3還得用電腦傳歌、手機拍照都是馬賽克畫質的年代,PSP簡直像來自未來的產物:
可以看視頻(MP4格式);可以聽歌(MP3);可以當U盤(插上記憶棒);還能玩主機級大作!
你能在掌上玩《戰神:奧林匹斯之鏈》,看着奎託斯在小屏幕上怒砍敵人;你也能在課堂上偷偷打開《怪物獵人P2G》,跟朋友聯機刷龍。UMD雖然體積不小,但承載的可能性,遠比它的體積更龐大。
當然,問題也有——UMD讀盤慢、噪音大、掉電快,尤其是在寒冷冬天,一不小心還可能卡碟。但這些槽點在當年被“功能密度”蓋過去了。
轉折
就在PSP如火如荼地進行全球攻勢時,任天堂甩出了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產品——NDS。
你說它性能?比PSP差得遠;你說它畫質?像素級別的顆粒感。
但NDS玩的不是機能,而是用戶生態。
一手是《腦鍛鍊》;一手《任天狗》;加上“觸屏+雙屏”的新穎操作模式,任天堂直接打入了女性、兒童、中老年用戶市場,把遊戲從“少年宅男的專屬”變成了“全民娛樂工具”。
相比之下,PSP依然還在跟硬核玩家較勁。結果?NDS銷量一路高歌,最後甩開PSP幾條街。
更雪上加霜的是,PSP很快就被黑客盯上了。
2005年起,自制系統在玩家圈子迅速傳播。“神奇電池”、“刷機包”、“插件系統”一應俱全。短期來看,玩家爽了,可以玩模擬器、運行自制程序、甚至玩盜版遊戲。
但對索尼來說,這簡直是災難級暴擊:正版遊戲銷量斷崖式下滑,軟件生態被硬生生掐住了喉嚨。
更尷尬的是,每次索尼更新系統、封堵漏洞,黑客社區總能迅速反制。到最後,幾乎所有機型都能被破解。
爲了扭轉局勢,索尼推出了多款改良型號:
PSP-2000:更薄、更輕
PSP-3000:提升屏幕素質
PSP GO:滑蓋造型、取消光驅、全數字化
其中,PSP GO看似大膽創新,實際卻是戰略失誤的典範。高昂售價讓用戶勸退,取消UMD又直接背刺老玩家,而數字商店那時候體驗還遠遠不成熟,資源缺乏、下載慢,系統臃腫。
破解黨笑而不語,正版用戶欲哭無淚。
最後,PSP GO幾乎以“歷史最低銷量”黯然收場。
而PSP Street(E-1000)這種閹割掉Wi-Fi、取消立體聲的廉價版,更像是爲這個系列寫下一個倉促而無奈的結局。
落幕
2014年,PSP正式停產;2016年,數字商店關閉。
從2004到2014,整整十年,PSP走完了屬於它的高光與坎坷之路。8000多萬臺銷量、上千款遊戲、無數自制應用,它開闢的不只是掌機市場,更是多媒體便攜終端的新時代雛形。
你可以說它失敗了,因爲它沒能超越NDS;但你也不能否認,它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產品之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