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初,索尼靠PS1和PS2打得任天堂节节败退,主机领域风头一时无两。但看着老任靠着Game Boy和GBA把掌机市场捏在手心,索尼怎能坐视不理?
“主机我都能赢,掌机还不是手到擒来?”这大概是当年索尼高层的真实写照。
于是,怀着掌机革命的梦想,索尼开启了PSP项目,目标直指:终结任天堂对便携式游戏的统治。
小试牛刀
其实早在PSP之前,索尼就偷偷做过“掌机实验”——那就是PocketStation。一个看上去像记忆卡的小玩意儿,却内置了显示屏、时钟,还能玩小游戏,甚至支持红外通讯!
虽然它更像是PS1的配件,但本质上,它就是索尼对掌机领域的一次小规模探路。500多万的销量,也算打了一针强心剂:用户对掌上设备是有感觉的!
PSP初登场
2003年E3大展上,索尼正式公布了PSP项目。虽然没有带来实机,但光是技术参数就足够震撼——双核MIPS处理器、独立GPU、高分辨率彩屏、Wi-Fi模块、UMD光驱……你敢信?这是2003年的配置!
“我不仅要做掌机,我要做掌上PS2。”这是PSP最初的定位。
一年后,也就是2004年,索尼终于让姨夫——平井一夫——手持真机登场。那一幕直接把玩家炸麻了:黑色流线型机身、巨大的屏幕、闪耀的UMD仓口……这哪是掌机?简直是黑科技武器。
日本首发当天,20万台PSP瞬间售罄。
在那个MP3还得用电脑传歌、手机拍照都是马赛克画质的年代,PSP简直像来自未来的产物:
可以看视频(MP4格式);可以听歌(MP3);可以当U盘(插上记忆棒);还能玩主机级大作!
你能在掌上玩《战神:奥林匹斯之链》,看着奎托斯在小屏幕上怒砍敌人;你也能在课堂上偷偷打开《怪物猎人P2G》,跟朋友联机刷龙。UMD虽然体积不小,但承载的可能性,远比它的体积更庞大。
当然,问题也有——UMD读盘慢、噪音大、掉电快,尤其是在寒冷冬天,一不小心还可能卡碟。但这些槽点在当年被“功能密度”盖过去了。
转折
就在PSP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攻势时,任天堂甩出了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产品——NDS。
你说它性能?比PSP差得远;你说它画质?像素级别的颗粒感。
但NDS玩的不是机能,而是用户生态。
一手是《脑锻炼》;一手《任天狗》;加上“触屏+双屏”的新颖操作模式,任天堂直接打入了女性、儿童、中老年用户市场,把游戏从“少年宅男的专属”变成了“全民娱乐工具”。
相比之下,PSP依然还在跟硬核玩家较劲。结果?NDS销量一路高歌,最后甩开PSP几条街。
更雪上加霜的是,PSP很快就被黑客盯上了。
2005年起,自制系统在玩家圈子迅速传播。“神奇电池”、“刷机包”、“插件系统”一应俱全。短期来看,玩家爽了,可以玩模拟器、运行自制程序、甚至玩盗版游戏。
但对索尼来说,这简直是灾难级暴击:正版游戏销量断崖式下滑,软件生态被硬生生掐住了喉咙。
更尴尬的是,每次索尼更新系统、封堵漏洞,黑客社区总能迅速反制。到最后,几乎所有机型都能被破解。
为了扭转局势,索尼推出了多款改良型号:
PSP-2000:更薄、更轻
PSP-3000:提升屏幕素质
PSP GO:滑盖造型、取消光驱、全数字化
其中,PSP GO看似大胆创新,实际却是战略失误的典范。高昂售价让用户劝退,取消UMD又直接背刺老玩家,而数字商店那时候体验还远远不成熟,资源缺乏、下载慢,系统臃肿。
破解党笑而不语,正版用户欲哭无泪。
最后,PSP GO几乎以“历史最低销量”黯然收场。
而PSP Street(E-1000)这种阉割掉Wi-Fi、取消立体声的廉价版,更像是为这个系列写下一个仓促而无奈的结局。
落幕
2014年,PSP正式停产;2016年,数字商店关闭。
从2004到2014,整整十年,PSP走完了属于它的高光与坎坷之路。8000多万台销量、上千款游戏、无数自制应用,它开辟的不只是掌机市场,更是多媒体便携终端的新时代雏形。
你可以说它失败了,因为它没能超越NDS;但你也不能否认,它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产品之一。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