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艾瑞巴蒂!我是貓爸Timeow,一個天天和裝機修圖剪視頻死磕的數碼控。跟我買,不上當! 看到這篇,說明咱有緣,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三連走起~
最近我裝了一臺AMD平臺的遊戲PC,爲了更好的擴展性我選擇了ATX大板,但我又追求小巧機身和擴展性,所以還是有點難辦的,在機箱的選擇方面我也是研究了許久,最終結合實際、選擇了設計非常獨到的緊湊機箱:機械大師C34 Pro。
這個機箱支持ATX/EATX板子,但尺寸只有429x205x349mm,比常規的ATX機箱小了很多,但模塊化的獨特設計讓它具備了非常棒的擴展性和可維護性,裝機過程輕鬆、裝好後又非常漂亮,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裝機方案和思路,一起來看。
我的配置
CPU:AMD RYZEN 7 9700X
主板:藍寶石NiTRO+氮動B850A WIFI
內存:佰維DW100 DDR5 6800C32
顯卡:公版RTX 4080
硬盤:系統盤·西部數據SN750 500GB;遊戲盤·致態TiPro9000 4TB
機箱:機械大師C34 Pro
CPU散熱器:追風者Polar伯樂T6
電源:安耐美白金競蝠PK1000W
成果展示
不加鋼化玻璃側蓋的效果↑
加了鋼化玻璃側蓋的效果↑
裝機解析
我這一套整機還是非常緊湊的,甚至比很多MATX的機器還要小一點兒,而且放在桌上也不顯得大,看起來非常和諧。
機械大師C34 Pro這個機箱正面金屬質感盡顯,看起來極爲優雅。
頂部的提手絕對是點睛之筆,在我們需要挪地兒的時候,單手就能把ATX大板電腦帶走,設計非常優秀。
這個提手同樣是鋁合金的,厚度足夠、強度很高,靠譜!
接下來,來看內部:
主板我用的藍寶石NiTRO氮動B850A,和AMD R7 9700X加一起不超3000。
由於CPU選用的9700X,峯值功耗也就100多瓦,所以散熱器用雙塔風冷足矣。如果你用的是功耗更誇張的i7/i9或U7/U9,對於機械大師C34 Pro這個機箱來說,360水冷也能輕鬆的裝進去。
內存我用的是佰維DW100 DDR5 6800C32,它的性能和用料都很棒,我給它壓到6000C28後性能很穩。
硬盤我用了PCIe3.0的西數SN750 500G老盤作爲系統盤,致態TiPro9000 4TB作爲數據和遊戲存儲盤。兩個產品都很靠譜。
顯卡則是黃皮衣的公版Geforce RTX 4080,當時死貴死貴的,是我的老將了。
電源則是安耐美白金競蝠PK1000W,同價位裏最能打的白金電源,我之前拆解過,非常值!它的長度是15cm的,可以輕鬆塞入這個機箱。
這就是我的桌面小鋼炮了。
接下來,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款機箱
機械大師C34 Pro機箱設計
不得不說,我是真的被機械大師C34 Pro的顏值所吸引的,無論怎麼看,它都遠超同類產品,這可以說是將工業品做精緻的典範了。
即使細看也沒有什麼瑕疵,摸起來的觸感也很細膩,沒有毛刺。
各個位置的處理也都很精準,沒有出現明顯的突出和差異:作爲機箱產品來說,機械大師C34 Pro處理的還是很不錯的,讓不同的組件可以非常精確的組合在一起,做到了渾然一體的感覺。
這個機箱除了背面外,它的頂部、底部和正面都有可拆卸的鋁合金蓋板:
一來方便裝機,二來可以輕鬆清潔維護防塵網,而且還極大的提升了整機顏值,設計非常合理。
當然,散熱方面也是足足夠用,上下前後、以及右側蓋板都給了足夠的開孔以及機箱風扇孔位,最多安裝十來把RGB風扇毫無壓力。
另外,底部設計了四顆增加高度的金屬+橡膠腳墊,減震且提升了散熱性能。好評!
這個機箱除了通喫ITX、MATX、ATX主板外,通過調節背部的顯卡擋板,可以另其支持EATX主板,非常全能。
雖然機箱的尺寸不大,但內部空間有30.6L,可以塞下最長420mm的顯卡和360mm的水冷或165mm。我這個155mm高的追風者T6散熱器以及304mm長的公版4080可以輕鬆塞下。
由於我本人經常拆裝,測試不同型號的內存,所以安裝風冷對我來說更合適一些,各位想要安裝水冷的話,內存要選購高度在50mm以下的產品。
它的背面去除擋板後是這樣的↑
主板背面的位置預留了理線的空間,沒有強迫症的話,這樣寬敞的理線空間就是給懶人設計的。
蓋板一蓋,啥都看不見,根本就不需要理線嘛!
上桌!開機!
整機我只用了一個RGB風扇+燈條提供光效,整體比較剋制低調。
機箱正面也能隱約透出內部的光效,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合理的。
側面鋼化玻璃的透明度很高,內部物件一覽無餘,裝完機點亮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正面有兩個USB 3.0和一個USB Type-C接口,主板支持的話,這三個接口都可以跑到10Gbps的速率,足夠移動固態硬盤使用了。
背面的開孔很精準,顯卡位置也不會擋線,風扇區域的開孔也用到了機器其他位置的·平行四邊形元素。
另外,它的電源接口是在機箱上方的,通過內部延長線連接電源。這樣設計的好處,便是機箱放在桌下時,腳就不容易踢到電源線插頭了。我之前有一個電源,插頭處被我踢鬆了……
跑個分吧!
在AIDA64裏單烤FPU可以讓CPU滿載,供電能維持在140W左右,7分鐘使用率始終是直線,沒有紅色降頻,散熱很穩!
GPU烤機的溫度也只有70攝氏度左右,熱點80左右。
3DMark測試中,TimeSpy Extreme、FireStrike Extreme、PortRoyal、SteelNomad分數如上,顯卡分數、性能表現都OK的,機箱散熱麼的問題。
PugetBench for Premiere可以直接調用Pr,通過模擬真實工作負載,準確的評估真實工作場景下的硬件性能。最終這臺機器的得分是10484(越高越好),約等同於14900K臺式機的2/3,符合高端生產力電腦的級別。
《黑神話:悟空》遊戲測試
畫質設置:2K,畫質等級高、超採75
平均幀157,最低幀139。
最低幀139真叫一個穩,有些設備測試時平均幀很高,但最低幀會調到20-30,相比最低幀數據低的設備,我這套在遊戲中卡頓感會明顯減少。
《極限競速地平線5》遊戲測試
畫質設置:2K,預設高畫質
CPU模擬平均幀415,最低幀372。
可以達成266幀的體驗。
《反恐精英2》遊戲測試(創意工坊benchmark demo)
畫質設置:2K,預設中等畫質,MSAA 2X
平均幀618,1% low幀236。
任何顯示器都不在話下了吧?
從以上性能測試的數據來看,我這一套的性能釋放還是很徹底的,9700X處理器和4080顯卡的性能都毫無保留,無論是生產力、競技遊戲或3A大作均可以穩定流暢運行,基本沒有短板。
最後
誰說小鋼炮不能是ATX?
我之前是真沒想到,ATX機箱能做到這麼極致,在小尺寸裏既保證了內部空間、又能讓我擁有極高的裝機自由度,大尺寸顯卡、360水冷、160mm電源都可以往裏塞,對於桌面空間不夠大的學生和租房黨來說非常合適了。
而且這樣尺寸的機箱,即使我只用了1個機箱風扇就能做到非常不錯的散熱效果,如果不刻意追求酷炫感的話,我真的很推薦減少機箱風扇:噪音少、也不傷眼睛。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提手設計,挪動機箱不再是難事了,對於學生黨來說,假期乘坐交通工具搬運機箱也更輕鬆了。
最最後 裝機指南
如果暑假期間你想裝一套高性能遊戲PC,那麼請接着看:
對於絕大多數的遊戲玩家來說,目前AMD平臺更合適一些,不會遇到I家縮缸、UE4遊戲報錯的問題。同時,銳龍9000系最值得,相比7000系具備了更穩定的幀數表現,如果追求遊戲辦公兩開花的綜合CPU性能,那麼中等偏上的9700X、9600X都很值得入,它們不像X3D那樣偏科、也不像9950那麼熱、那麼貴,對於幾乎所有用戶來說都是足夠的;
內存建議閉眼選6000C28型號的32G套條,兼具性價比和性能穩定性,太貴的話就退而求其次6800或6000C36這樣的平價型號,自己調小參;
主板的話,B850、B650都可以選,具體是ATX或MATX,取決於你需要不需要更強的擴展性,ATX板子擁有更多的接口,但核心供電基本和同規格的MATX是一樣的;
顯卡根據需求,日常主要玩遊戲的話閉眼選A卡絕對沒錯,性價比絕對比N卡強太多,4K畫質選9070足夠、2K就選9060,覺得不流暢就開FSR,沉浸後很難注意到畫面瑕疵的。剛需CUDA生態、AI生產力的,就閉眼選N卡,5060Ti可以妥妥戰2K、5080就是頂配了,DLSS 4不是喫素的,效果是真TM的好;
硬盤的話,如果你需要PCIe5.0固態的話,你肯定就會去買;其他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10GB/s以上讀速的朋友們,直接買PCIe4.0的就行;
電源買額定功率大一點的,別省錢,整機功耗×1.5冗餘,按照這個標準可以應對瞬時峯值、更安全。比如整機TDP功耗總和如果是500W,那就選750W/850W以上的金牌電源,絕對沒錯;
散熱器我個人推薦用風冷,易於維護且價格低廉,雙塔壓9700X這類100多瓦的CPU足足夠用,且靜音效能雙優。
這樣,一套4K遊戲的電腦大約1W以內就能搞定,2K遊戲8000即可。
最最最後,願我這篇機箱評測和裝機指南助你打造出夢想主機!祝裝機順利,假期玩爽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