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MP實驗室
嘰裏咕嚕
今年開年,RTX 50系正式推出,旗艦產品RTX 5090一舉來到575W大關,玩家懸着的心終於死了。不過好在市面上電源產品也卷的飛起,從2020年前,一塊一瓦纔算好電源,到現在國產大廠各家普遍能做到六毛一瓦金牌全模,價格下降,玩家們的電源焦慮似乎也沒有這麼嚴重。
但是,加入到PC電源產品競爭的廠商越來越多,不少廠商跨界推出自家產品,又或者是老牌廠商開闢新品賽道,這多少讓玩家有些應接不暇。不少小白用戶可能光看個大瓦數電源就覺得夠用了,好點的可能看個80Plus認證,電源這塊領域大部分玩家瞭解的確實不多。
真正的玩家知道,除了瓦數保證,電源更重要的還是輸出電流的品質。市面上消費級開關電源方案也被分爲了模擬電源和數字電源,在功率部分,兩者採用的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架構,但在控制部分則大相徑庭,這也是模擬電源和數字電源最大的區別。
鑫谷MU1000G
模擬電源的控制部分核心是模擬型集成電路芯片,搭配電壓電流反饋環路,這套系統基於電阻/電容/功能芯片等模擬器件組成,例如通過改變一個可變電阻的阻值來連續調節輸出電壓。模擬方案優勢技術成熟且控制邏輯簡單,很容易就能做出電氣性能達標的產品,但是要做電氣性能上的微調,基本上只能通過更改電路中元器件組合的方式實現,加之模擬器件本身就存在質量誤差,在單一邏輯的控制下,難以展現出足夠的靈活度和精度。
鑫谷KE1300P
而數字電源的控制核心是DSP數字信號處理器或者MCU微控制器,在構建完了功率部分後,DSP/MCU通過內部以注入好的固件獲取工作狀態參數並介入精細控制,神奇的算法甚至能規避元件質量差異導致的性能誤差,而功能拓展和性能優化也可以通過更新固件的方式實現,所以在控制方面,數字電源方案的上限遠遠高於模擬電源。
而數字電源最早走向實際應用是在2005年,德州儀器(TI)率先推出數字電源產品,如具有“全數字控制迴路”特色的數字電源控制芯片UCD9240等。TI發現,像服務器、電信設備等複雜系統對電源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電源能夠提供穩定的電壓和電流,還希望其能夠具備實時監測、靈活控制、快速響應等能力。
傳統的模擬電源在這些方面難以滿足需求,而數字電源通過數字信號處理和控制算法,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複雜的系統挑戰。並且那時候,半導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處理器、FPGA等數字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大幅提升,這些芯片對電源的供電質量、動態響應和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
現如今,消費級所使用的硬件已經遠遠不是十幾二十年前那樣皮實耐操低功耗了,顯卡輕鬆300W,來個i9R9也是兩百好幾十瓦功率。主板上安裝的硬件和附件複雜程度也遠超當年,M.2固態、RGB風扇、水冷這些都需要純淨穩定的電流,玩家們對於電源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瓦數。
不過消費級的數字電源也不是新概念,早在2012年海盜船就推出了AX1200i,後續也有AX1600i機型,但海盜船的方案僅僅只是將DSP介入控制,並沒有進一步挖掘數字電源的功能和潛力,並且相比市面上的其他模擬電源,那個價格,已經夠很多人組一臺電腦了。
那有沒有大衆消費級數字電源呢?有的兄弟有的。鑫谷在消費級市場率先推出了數字電源崑崙九重KE-1300P以及數智金牌DM-850G。兩款電源都引入了雙數字芯片的方案,讓數字芯片介入輸入和輸出參數採樣,根據預設的算法對這些信號進行處理和計算,對電源實現精準調節和控制。
鑫谷數智金牌DM-850G是真正的“數字電源技術普及浪潮推動者”,499元價格850W大瓦數金牌全模組,價格方面首先就讓主流玩家都能納入考慮。DM-850G採用了雙MCU數字芯片的方案,其中一顆MCU負責讀取輸入電壓、電流狀態和輸入頻率等信息,對電路進行精細控制;另一顆MCU內置存儲,自帶智能靈眸算法,可讀取輸出電壓,讓用戶可參與風扇控制和無級調節等功能。
數智金牌DM-850G即使只看功率部分,在一衆模擬電源方案中都是佼佼者,再加持數字控制方案後,輸出紋波、交叉負載和保持時間上均優於絕大部分同價位模擬方案競品。但話又說回來,既然價格檔都一樣了,那麼直接選擇數字電源那不是更好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