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軍事博物館的展廳裏,究竟藏了哪些寶貝?

盒友們,我是寫學習與生活雜談的老狄。今天繼續給各位講述我在維也納的奇遇記,帶大家雲旅遊

前情提要:關於我在維也納戰爭博物館裏遇到歐根親王的故事

連紀念品商店都能作爲博物館的博物館

作爲一位歷史策略題材遊戲的忠實愛好者,我去過的軍事戰爭類博物館不下百家。即使是在數量如此多的博物館中,維也納戰爭博物館在我心裏也能排進前三名。具體排幾名我不好說,只知道是前三。

就像國內top5的大學有一堆一樣,剩下兩位本來無需提及其名。但盒友們的好奇心一旦被激起就按捺不住,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我只好說,一位是法蘭西軍事博物館(巴黎榮軍院),另一位雅典軍事博物館。

巴黎榮軍院

雅典戰爭博物館

國內軍博本來也能上榜,但是太大了,所有展廳逛一遍太累,何況參觀時間長,硬控了我大半天(惱),只好暫居第四。聽起來我在明貶實褒?好吧,那就是因爲我謙虛才把它排第四。

說回維也納軍博,把它排得的這麼高,一個原因就是展品實在太多太多。且不說主展廳,只說紀念品店裏的周邊,都能單獨作爲一個博物館進行陳列了。你看這裏的書籍,何止千本?這裏的模型,亦不下數百。而我去過的最小的同類型博物館,只有兩間房間,二十多件展品,相比之下確實有些小氣。

乍一眼看到這麼多寶貝,我自己都忍不住想買幾件帶回去了。不過一來東西比較重,就是一本薄薄的魚鷹社書籍也是份量,帶着它參觀維也納已是不便,把它從維也納帶回布達佩斯也是不便,帶回國內更是不便,更別提帶其他紀念品回去了。

第二就是價格比較貴,像魚鷹社的書籍一本20歐,藍色貝雷帽一頂25歐,小匕首一把40歐(還帶不回去),奧地利帝國兵人一個也40歐,牆壁高處掛着的刀劍更是幾百歐一把(同樣帶不回去)。

沒辦法,就像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前把馬其頓的金銀財寶分給手下將領,將領問他給自己留下什麼,他回答“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帶給我無窮的財富”一樣,我也只拍下了照片,把無盡的回憶留給自己,把知識與喜悅分享給盒友

其實我還是在紀念品店裏買了樣東西的,不過沒把它帶出博物館外。這裏先設下懸念,待到後文再揭曉(謎底就藏在這個喫雞腿的表情裏)。

宛若迷宮的長廊與門柱雕塑

走出紀念品店,正式開始旅途(等等,照理說紀念品店應該是最後纔去的吧?),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正門口大廳處通往二樓的長廊以及廊柱外的雕塑。

先說雕塑,它們共有六十個,通常每四人一組,分佔廊柱的四個方位。也有些人比較特立獨行,兩人成雙成對,或者乾脆單人一組。雕刻的人物不用我說各位也知道,都是奧地利歷史上的名將,因此這個大廳也叫將軍廳。

也無需問我他們都是誰,畢竟我對奧地利史不熟。如果是法蘭西軍事博物館,我能一口氣說出拿破崙手下26元帥的一大半,以及莫羅、儒爾當、德賽等,還認識其他時期的,比如蒂雷納子爵,大孔代等等。

但這是奧地利軍博,我只認得歐根親王和曾經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中擊敗過拿破崙的卡爾大公,最多再加上三十年戰爭裏的僱傭兵將領華倫斯坦,如果他也在將軍廳裏的話(不過他是波西米亞人,大概率不在此列)。

但見每一位雕刻人物的面貌、神情栩栩如生,衣着、武器和姿勢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叉腰,有的握着卷軸、寶劍或權杖,雄姿英發,使我不禁暢想他們當年縱橫沙場,運籌帷幄的場景。

比如這位,右手緊握權杖,左側是之前提過的需要塞硬幣才能彈出鑰匙的儲物櫃,右邊是禁止在館內喫喝的標語。似乎只要我把漢堡和可樂帶進來,在他身邊享用,他就會立馬活過來,狠狠用權杖砸我的腦袋:“你不認識字嗎?說了這邊不能喫喝。”

再如這位鬍子將軍,旁邊不僅有儲物櫃還有衣架一樣的掛鉤,好像下一秒他就要把戰袍脫下來掛上去,並吆喝侍從給他牽馬。

又比如這兩位,分站長廊樓梯口兩旁,一位左手握住劍鞘,右手自然搭在劍柄上,旁邊還有很貼心且實用的標語——“樓上沒廁所”,防止我在二樓逛一半想去衛生間。

另一位左手搭劍柄,右手握着卷軸,旁邊也有禁止飲食的標語,只是上面的德式漢堡變成了刀叉。可能他相比之前的將軍不愛喫快餐,更愛西餐吧。

這兩位畫風沒有之前的將領那麼粗狂豪放,看起來像議員一類的紳士,都像儒將。

博物館的展廳分佈牌也在將軍廳裏,就在歐根親王的卡通畫像旁邊。一樓右邊依次是特展廳、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廳、薩拉熱窩事件與一戰廳,左邊依次是紀念品店、已關閉展廳(可能後續會開放)和小小一間奧地利海軍展廳。

再說那個沒有廁所的二樓,左邊是1789年至1866年的奧地利與歐洲展廳(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1866年奧匈帝國成立),右邊是三十年戰爭、奧土戰爭和歐根親王展廳,最右邊還有神聖羅馬帝國女皇特蕾莎的展廳。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奧匈帝國成立到一戰前這段時間沒有對應展區。可能這一時期的展品此前就放在一樓左邊的已關閉展區裏,也可能這段時間奧匈帝國除了兩次巴爾幹戰爭外沒有重要戰事,也就沒有展區。

室外展廳有此前提到的火炮區和之後去看的坦克區。由此可見,這家博物館可以稱得上體系健全,從室外武器裝備區到室內的不同時期戰爭展區再到人物專題展和特展都有。連不許揹包參觀的標語也畫在展牌上了。

特展區與弗朗茨一世展區

先說這兩個展區,此中展品倒是不少,可惜主題我不是很感興趣,加上不懂德語,看說明文字也是一知半解,只好簡略些了(並非簡略)。

特展區裏陳列的都是幾位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軍官(不知道是將軍還是元帥,其實也沒什麼大差別)的一些物品,如畫像、制服、武器和重要文件等。

看面容像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族

如前所述,我不太瞭解奧地利歷史,也不怎麼懂德語,所以對於只有德語說明文字的特展區可謂霧裏看花,對於對於這些將軍是誰,做了什麼事,文件上寫的啥可謂一概不知,只能看出制服挺帥,小手槍做工挺精緻。

在特展區的角落裏我倒是看到了一排導覽紙張,有多國語言,可惜沒有中文。看來到奧地利旅遊的中國遊客沒有去意大利的多,那邊博物館裏的中文小冊子不少。

隨手取了一張日語的紙張看了看,這下倒令我如同撥雲見霧,茅塞頓開。第一,標題上用片假名寫着“弗朗茨·約瑟夫的統治時期”,說明這張紙不是在特展區取的,而是在弗朗茨一世區取的。

第二,標題的下面用阿拉伯數字寫着1867-1914。破案了,弗朗茨展區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遺失的奧匈帝國成立到一戰前展區,只是用奧皇的名字來表示,畢竟他統治時期長,就像路易十四和康熙一樣。

不過這麼一來,我倒是更好奇一樓左手邊夾在海軍展區和紀念品商店之間的那麼大一個關閉的展廳之前到底陳列的是什麼了,總不可能一直是關閉的吧?

再說阿拉伯數字的下面,是一排日文漢字“歷史的背景”(還好,看不懂德語,日語總能看懂不少)。

再下面的正文也是日語,平假名,片假名和日文漢字都有,是弗朗茨展廳的導語,大意是說奧匈帝國成立後雖然朝巴爾幹擴張,但是總體上維持了對外的和平,直到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相繼成立,巴爾幹的局勢也隨之緊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至於弗朗茨廳和一戰廳裏具體有什麼,就留到下一期再講了。到時候肯定少不了讓廣大戰地1玩家倍感親切的展品,敬請期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