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究竟藏了哪些宝贝?

盒友们,我是写学习与生活杂谈的老狄。今天继续给各位讲述我在维也纳的奇遇记,带大家云旅游

前情提要:关于我在维也纳战争博物馆里遇到欧根亲王的故事

连纪念品商店都能作为博物馆的博物馆

作为一位历史策略题材游戏的忠实爱好者,我去过的军事战争类博物馆不下百家。即使是在数量如此多的博物馆中,维也纳战争博物馆在我心里也能排进前三名。具体排几名我不好说,只知道是前三。

就像国内top5的大学有一堆一样,剩下两位本来无需提及其名。但盒友们的好奇心一旦被激起就按捺不住,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我只好说,一位是法兰西军事博物馆(巴黎荣军院),另一位雅典军事博物馆。

巴黎荣军院

雅典战争博物馆

国内军博本来也能上榜,但是太大了,所有展厅逛一遍太累,何况参观时间长,硬控了我大半天(恼),只好暂居第四。听起来我在明贬实褒?好吧,那就是因为我谦虚才把它排第四。

说回维也纳军博,把它排得的这么高,一个原因就是展品实在太多太多。且不说主展厅,只说纪念品店里的周边,都能单独作为一个博物馆进行陈列了。你看这里的书籍,何止千本?这里的模型,亦不下数百。而我去过的最小的同类型博物馆,只有两间房间,二十多件展品,相比之下确实有些小气。

乍一眼看到这么多宝贝,我自己都忍不住想买几件带回去了。不过一来东西比较重,就是一本薄薄的鱼鹰社书籍也是份量,带着它参观维也纳已是不便,把它从维也纳带回布达佩斯也是不便,带回国内更是不便,更别提带其他纪念品回去了。

第二就是价格比较贵,像鱼鹰社的书籍一本20欧,蓝色贝雷帽一顶25欧,小匕首一把40欧(还带不回去),奥地利帝国兵人一个也40欧,墙壁高处挂着的刀剑更是几百欧一把(同样带不回去)。

没办法,就像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前把马其顿的金银财宝分给手下将领,将领问他给自己留下什么,他回答“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带给我无穷的财富”一样,我也只拍下了照片,把无尽的回忆留给自己,把知识与喜悦分享给盒友

其实我还是在纪念品店里买了样东西的,不过没把它带出博物馆外。这里先设下悬念,待到后文再揭晓(谜底就藏在这个吃鸡腿的表情里)。

宛若迷宫的长廊与门柱雕塑

走出纪念品店,正式开始旅途(等等,照理说纪念品店应该是最后才去的吧?),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门口大厅处通往二楼的长廊以及廊柱外的雕塑。

先说雕塑,它们共有六十个,通常每四人一组,分占廊柱的四个方位。也有些人比较特立独行,两人成双成对,或者干脆单人一组。雕刻的人物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都是奥地利历史上的名将,因此这个大厅也叫将军厅。

也无需问我他们都是谁,毕竟我对奥地利史不熟。如果是法兰西军事博物馆,我能一口气说出拿破仑手下26元帅的一大半,以及莫罗、儒尔当、德赛等,还认识其他时期的,比如蒂雷纳子爵,大孔代等等。

但这是奥地利军博,我只认得欧根亲王和曾经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击败过拿破仑的卡尔大公,最多再加上三十年战争里的雇佣兵将领华伦斯坦,如果他也在将军厅里的话(不过他是波西米亚人,大概率不在此列)。

但见每一位雕刻人物的面貌、神情栩栩如生,衣着、武器和姿势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叉腰,有的握着卷轴、宝剑或权杖,雄姿英发,使我不禁畅想他们当年纵横沙场,运筹帷幄的场景。

比如这位,右手紧握权杖,左侧是之前提过的需要塞硬币才能弹出钥匙的储物柜,右边是禁止在馆内吃喝的标语。似乎只要我把汉堡和可乐带进来,在他身边享用,他就会立马活过来,狠狠用权杖砸我的脑袋:“你不认识字吗?说了这边不能吃喝。”

再如这位胡子将军,旁边不仅有储物柜还有衣架一样的挂钩,好像下一秒他就要把战袍脱下来挂上去,并吆喝侍从给他牵马。

又比如这两位,分站长廊楼梯口两旁,一位左手握住剑鞘,右手自然搭在剑柄上,旁边还有很贴心且实用的标语——“楼上没厕所”,防止我在二楼逛一半想去卫生间。

另一位左手搭剑柄,右手握着卷轴,旁边也有禁止饮食的标语,只是上面的德式汉堡变成了刀叉。可能他相比之前的将军不爱吃快餐,更爱西餐吧。

这两位画风没有之前的将领那么粗狂豪放,看起来像议员一类的绅士,都像儒将。

博物馆的展厅分布牌也在将军厅里,就在欧根亲王的卡通画像旁边。一楼右边依次是特展厅、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厅、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厅,左边依次是纪念品店、已关闭展厅(可能后续会开放)和小小一间奥地利海军展厅。

再说那个没有厕所的二楼,左边是1789年至1866年的奥地利与欧洲展厅(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1866年奥匈帝国成立),右边是三十年战争、奥土战争和欧根亲王展厅,最右边还有神圣罗马帝国女皇特蕾莎的展厅。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奥匈帝国成立到一战前这段时间没有对应展区。可能这一时期的展品此前就放在一楼左边的已关闭展区里,也可能这段时间奥匈帝国除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外没有重要战事,也就没有展区。

室外展厅有此前提到的火炮区和之后去看的坦克区。由此可见,这家博物馆可以称得上体系健全,从室外武器装备区到室内的不同时期战争展区再到人物专题展和特展都有。连不许背包参观的标语也画在展牌上了。

特展区与弗朗茨一世展区

先说这两个展区,此中展品倒是不少,可惜主题我不是很感兴趣,加上不懂德语,看说明文字也是一知半解,只好简略些了(并非简略)。

特展区里陈列的都是几位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军官(不知道是将军还是元帅,其实也没什么大差别)的一些物品,如画像、制服、武器和重要文件等。

看面容像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族

如前所述,我不太了解奥地利历史,也不怎么懂德语,所以对于只有德语说明文字的特展区可谓雾里看花,对于对于这些将军是谁,做了什么事,文件上写的啥可谓一概不知,只能看出制服挺帅,小手枪做工挺精致。

在特展区的角落里我倒是看到了一排导览纸张,有多国语言,可惜没有中文。看来到奥地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没有去意大利的多,那边博物馆里的中文小册子不少。

随手取了一张日语的纸张看了看,这下倒令我如同拨云见雾,茅塞顿开。第一,标题上用片假名写着“弗朗茨·约瑟夫的统治时期”,说明这张纸不是在特展区取的,而是在弗朗茨一世区取的。

第二,标题的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写着1867-1914。破案了,弗朗茨展区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遗失的奥匈帝国成立到一战前展区,只是用奥皇的名字来表示,毕竟他统治时期长,就像路易十四和康熙一样。

不过这么一来,我倒是更好奇一楼左手边夹在海军展区和纪念品商店之间的那么大一个关闭的展厅之前到底陈列的是什么了,总不可能一直是关闭的吧?

再说阿拉伯数字的下面,是一排日文汉字“历史的背景”(还好,看不懂德语,日语总能看懂不少)。

再下面的正文也是日语,平假名,片假名和日文汉字都有,是弗朗茨展厅的导语,大意是说奥匈帝国成立后虽然朝巴尔干扩张,但是总体上维持了对外的和平,直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相继成立,巴尔干的局势也随之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至于弗朗茨厅和一战厅里具体有什么,就留到下一期再讲了。到时候肯定少不了让广大战地1玩家倍感亲切的展品,敬请期待!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