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是印度老哥!AI獨角獸塌房 程序員全是寶萊塢羣演?

  不得不說,論腦洞大開還得是印度老哥。

  今日,一條“AI獨角獸崩塌,全是印度程序員冒充”的詞條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曾估值15億美元的英國AI編程公司Builder.ai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其長達八年的“AI騙局”徹底曝光——所謂的“AI驅動開發”竟全靠印度程序員手動寫代碼完成,而微軟、軟銀、卡塔爾投資局(QIA)等巨頭投資者因此損失數億美元,堪稱AI行業近年最大丑聞。

  Builder.ai成立於2016年,其核心產品是一個名爲“Natasha”的AI開發平臺,號稱能通過自然語言交互自動生成App代碼,將開發成本降低60%、速度提升2倍。公司創始人薩欽·德夫·杜格爾(Sachin Dev Duggal)以“讓軟件開發像點披薩一樣簡單。”爲口號,宣稱其平臺通過AI技術實現無代碼快速開發應用程序。這一願景吸引微軟、軟銀、卡塔爾投資局等機構累計注資近5億美元,公司估值一度飆升至16.3億美元。

  然而,據《華爾街日報》2019年曝光及多名前員工證實,Builder.ai的AI平臺實爲“人工驅動”。其所謂“AI生成代碼”功能,實際由印度、烏克蘭等地的低成本程序員團隊手動完成。一位前工程師透露:“公司根本沒有成熟的AI研發團隊,所有複雜邏輯均依賴人力編寫,所謂的‘AI自動化’只是用漂亮UI包裝的外包平臺。”

  更令人震驚的是,Builder.ai甚至通過壓榨程序員薪資降低成本:有開發者稱,公司使用缺陷代碼分析工具剋扣工時,導致實際工作160小時僅記錄70小時,部分外包人員因拒付薪資被合作方辭退。

  哦,合着你們說的“成本降低60%”指的不是運用高科技技術,而是通過壓榨底層程序員薪資來實現的???大襪子,這還是2025年嗎?我怎麼有點聽不懂你們說的話呢?

  不僅如此,Builder.ai的破產直接拖累了多家科技巨頭。微軟曾深度合作,將Azure OpenAI服務與其平臺集成,並投資2.5億美元,但最終被拖欠3000萬美元雲服務費;亞馬遜則因提供算力支持遭欠費850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Builder.ai的財務造假早有端倪:2023年D輪融資後,其營收僅2300萬英鎊,不足日常運營支出的9%,卻通過虛報銷售額吸引投資人。創始人杜格爾本人也劣跡斑斑,曾因捲入印度洗錢案被調查,儘管其律師稱其僅爲“證人”,但公司聲譽已嚴重受損。

  Builder.ai的崩塌揭露了AI行業長期存在的“僞創新”亂象。據統計,2025年全球AI領域投資中,超30%資金流向僅具概念而無核心技術的企業。SEC數據顯示,2024年因虛假宣傳被查處的AI公司達17家,包括宣稱“AI律師替代人類”的DoNotPay、僞造AI語音交互的Presto Automation等。谷歌等巨頭也曾因AI演示視頻造假遭質疑。

  分析人士指出,Builder.ai的破產標誌着AI投資進入“去僞存真”階段。Tech Mahindra首席執行官CP·古爾納尼(CP Gurnani)警告:“AI不會取代工作,但會加速淘汰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印度理工學院教授Y·納拉哈里(Y Narahari)則認爲,發展中國家需警惕“人力成本優勢”掩蓋技術短板的風險。

  Builder.ai的隕落爲全球AI行業敲響警鐘:當資本狂熱退潮,缺乏技術壁壘的“包裝式創新”終將現形。這場涉及5億美元融資、牽連多家巨頭的破產案,不僅暴露了AI創業領域的倫理危機,更預示着行業正從“概念炒作”迴歸“技術實幹”的殘酷轉折。

  說到這兒,那我問你:如果我讓AI獨角獸指揮印度老哥碼字寫新聞,這到底是科技改變生活,還是我當起了‘奴隸主’呢?畢竟,老婆餅裏沒老婆,夫妻肺片沒夫妻,驢打滾裏沒驢——所以AI公司裏沒AI,好像也合情合理?

  壞了!我的手裏怎麼多了一條鞭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