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拘泥於幾年前或者很久以前的刻板知識,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知識也在不斷的翻新和進步,讀書的意義在於通過積累智慧、拓展視野、滋養心靈,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精神世界的豐盈。
電腦裝機是場大冒險,我已經在路上了✔
➢隨機選取前篇的盒友提的幾個問題:
1.顯卡里面爲什麼沒有藍寶石?
➢表格總結,我都沒注意看,選擇有時間了我重新介紹一下顯卡。
2.電源的意義不大,還只推薦一線品牌的金牌和白金?
➢我覺得電源是最重要的,但並不是必須去選擇海韻和振華,尤其是預算只有五六千的盒友。
3.我就一句話,不談具體型號只談牌子的都是扯淡。
➢每一個品牌都有從低到高的產品,有些產品是更新換代剩下的,所以在25年配電腦來說確實太老了,所以現在我需要細化一下具體內容。
4..金士頓爲什麼排名那麼高?
➢金士頓排名沒有那麼高,我今天重新排一下,重新排怕是還有盒友不滿意……第一張圖就相當於龍頭,是最有爭議的(金士頓)。
5.硬盤應該看顆粒不看牌子啊,現在市面上那麼多qlc,小白光看牌子分不清的。
➢這個我會在本篇整理。
➢電腦裝機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的是(個人分析):
1.CPU決定主板:主板的供電能否讓CPU發揮性能是選擇主板的主要因素。
2.主板決定內存:選擇內存條需要看主板支持DDR4內存條還是DDR5內存條。
3.主板決定硬盤:一個主板一般來說只有四個固態硬盤接口,能不能用pcle3.0/pcle4.0./pcle5.0的固態硬盤是由主板決定的。
4.CPU決定散熱:無論是用風冷還是水冷,都要看你CPU能不能被某一個散熱器壓得住。
5.CPU與顯卡決定電源:CPU最高功耗+顯卡最高功耗+200W=電源W數。我推薦一線的金牌和白金,是我覺得電源最後選擇電腦的核心。
6.主板與顯卡決定機箱大小:大板主板和大尺寸顯卡用小機箱是裝不下的。
7.機箱決定風扇:一個機箱能放3/5/7或者更多的風扇,還是要看機箱大小。
➢是否需要一個CPU和顯卡,最重要的還是看人員分配:
1.只要生產力。
2.只要玩遊戲。
3.又要生產力,又要玩遊戲。
根據人員預算也可以分爲:
1.高端玩家。(一成)
2.大衆選擇。(九成)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常說的生產力,網遊以及3A常識:
➢生產力:
電腦生產力是指計算機在完成專業級任務時的能力,涵蓋內容創作、數據處理和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它強調硬件性能與軟件協作的效率提升,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硬件需求:
- CPU:多核多線程,高主頻,適合不同任務需求。
- 內存:大容量內存(如64GB DDR5)提升多任務處理能力。
- 顯卡:專業顯卡(如NVIDIA RTX)加速圖形處理任務。
軟件需求:
- 視頻剪輯:Adobe Premiere Pro、DaVinci Resolve。
- 3D建模與動畫:Blender、Maya。
- 圖形設計:Photoshop、Illustrator。
- 軟件開發:多種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
具備生產力的電腦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處理複雜任務時優勢明顯。
➢玩遊戲推薦(網遊或者3A):
➠網絡遊戲,簡稱“網遊”,是指以互聯網爲傳輸媒介,以遊戲運營商服務器和用戶計算機爲處理終端,以客戶端軟件爲交互窗口,旨在實現娛樂、休閒、交流和虛擬成就的多人在線遊戲。
其核心特徵包括:
必須通過互聯網連接:區別於單機遊戲或局域網聯機,網遊需接入互聯網進行實時交互。
多人在線參與:玩家在虛擬環境中同步互動,形成社交屬性。
可持續性:遊戲世界持續運行,玩家進度可長期保存。
網遊的分類:
根據搜索結果,網遊可從以下角度分類:
按在線規模:大型多人在線遊戲(MMOG,如MMORPG)
普通多人在線遊戲(MOG)
按技術形式:客戶端遊戲(需下載專用客戶端)
網頁遊戲(Web-based,無需下載)
按遊戲類型:動作、角色扮演(RPG)、策略、射擊等(詳見的分類體系)
網遊的社會影響,積極作用包括:
豐富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如虛擬經濟系統)
促進全球文化交流與技術進步爭議點則涉及沉迷、消費糾紛等運營商管理問題。
補充說明:搜索結果中部分定義略有差異(如“個體性”與“多人在線”表述),但核心概念一致。最新資料(如2025年的)仍沿用經典定義,說明該概念已趨於穩定。
➠3A遊戲(又稱AAA遊戲或3A大作)是電子遊戲行業中用於描述開發成本極高、製作質量頂尖、市場影響力巨大的頂級作品的非正式術語。以下是其核心特點與背景:
一、定義與核心特徵
"3A"的含義,通常指三個"A"代表的維度:
高成本(A lot of money):開發預算常達數千萬至數億美元,如《荒野大鏢客2》投資超5億美元。
高質量(A grade quality):在畫面、音效、劇情、玩法等方面均達到行業頂尖水平,例如《黑神話:悟空》的電影級畫質。
高體量(A lot of content):龐大的世界觀、豐富的遊戲內容及長期開發週期(通常數年)。
開發規模,需數百人團隊協作,如《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團隊超1000人,現代3A遊戲平均團隊規模超500人。
二、代表作品與行業影響
經典案例:
《最終幻想VII》(1997年)被視爲早期3A標杆。
《黑神話:悟空》(2024年)發售3天銷量破1000萬份,銷售額超20億元,展現國產3A實力。
其他代表作包括《賽博朋克2077》《戰神》《荒野大鏢客2》等。
行業地位:
3A遊戲推動技術進步(如圖形引擎革新),併成爲文化現象,融合藝術與商業價值。
三、爭議與邊界
非官方標準:3A評級無統一機構認定,依賴行業共識。
類型限制:傳統上指單機遊戲(如RPG、FPS),大型網遊通常不被歸類爲3A。
➢CPU細化分析:
1.CPU參數:
CPU參數
2.以下是CPU行情及推薦度圖:
英特爾
AMD
毫無爭議的是CPU只有英特爾和AMD兩家,所以不存在造假,如果說是“假的”,那隻能是電腦CPU被拆下來魔改了,或者是“換蓋”。
不是說我去推薦哪一個CPU,而是想要組裝電腦的“你”預算上可以買什麼樣的CPU。
以下是對於主流遊戲及其配置推薦:
遊戲與配置要求
爲了不讓顯卡拖後腿給屏幕卡成PPT,有基礎選擇:
2K入門選擇英偉達4060或者AMD6750GRE。
4K入門選擇英偉達4070或者AMD7800XT。
最求極致畫質的玩家,只有5080,4090d,4090,5090d,5090,7900xtx等少數選擇。
➢顯卡細化分析:
NVIDIA顯卡的品牌:
第三張可以想象,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某某都倒閉了怎麼還在,有人說某某太低了或者太高了,讓所有人滿意本來就是僞命題,讓七成八成的人滿意纔是存在的。
AMD顯卡的品牌:
這裏列舉5070ti的用料以及價格:
5070ti用料
列舉5080的用料以及價格:
5080用料
高端玩家如果預算在1.5W以上可以考慮5070ti旗艦,5080旗艦顯卡。
一個品牌裏面,顯卡丐還是不丐主要是顏值和散熱的區別,性能差距不會超過10%,所以在選定顯卡之後,再去考慮要個顯卡的旗艦還是入門,就比如說你喜歡5070ti猛禽(超級雕,星艦,神龍)還喜歡5080魔刃,那你就要在同樣的價格裏面看你更偏向於性能還是顏值。
其實大多數人5060ti已經夠用了,對於你想要在這個預算裏面做生產力,推薦上16G,因爲生產力後臺佔用更多,而且8G與16G也就相差300米。
➢主板細化分析:
以下是三家主板的等級排行:
華碩
微星
技嘉
主板一分錢一分貨,大衆玩家預算不足的,遇事不決迫擊炮,堅定不移上特工,富哥(高端玩家)=旗艦(毋庸置疑)。
我再在這裏說一次,主板首選和次選的意思只是,除了御三家以外還有其他廠商也可以生產主板,而不是“必須”去選擇其他廠商的主板,或者是去推薦買其他廠商的主板。
這三家公司發展和其他公司一樣都是風裏來雨裏去的,每一個公司都在發展過程中有了“綽號”,但這裏只做簡單科普,就不提這些“綽號”了。
要去細節的瞭解整個顯卡行業,分成上中下三本書都是不夠的。
➢內存細化分析:
內存看頻率也看顆粒,能生產顆粒的只有四大廠:
四大廠商
➠金士頓,最有爭議的無疑就是金士頓,金士頓的知名度高,市場佔有率第一,但很多老玩家並不買賬(認爲金士頓顆粒一般,超頻能力不行,只能說兼容性不錯),金士頓(市場佔有就說明了這個內存好賣,銷量前三)的假貨(也多)在一些平臺很常見,現在的金士頓價格貴,性價比也不高,而且很多廠商在顆粒上比金士頓好,價格還便宜,所以金士頓被很多diy主播放棄了。
價格本來就是影響人買東西最重要的因素,在價格還高,顆粒相對於同價格的其他內存也不如時,被見多識廣的盒友們拿出來說,也在意料之中。
無論是對於某一個品牌的議論還是討論,我都贊成,但在評論區謾罵就是你的不對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纔是變好的途徑,才能進步的基礎。
➠內存顆粒:
內存顆粒
★內存條爲什麼插在2號位和4號位?
內存條插在2和4插槽更好,主要是因爲大多數主板設計支持雙通道內存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內存的讀寫速度和系統性能。
以下是插2和4插槽的具體優勢:
- 雙通道內存模式:插兩根內存條時,通常可以組成雙通道模式,這意味着數據可以通過兩條並行的通道進行傳輸,從而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
- 降低延遲:雙通道模式減少了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等待時間,降低了延遲,這對遊戲等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尤爲重要。
- 提高帶寬:通過增加通道數量,內存的帶寬也相應提高,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軟件對內存性能的需求。
插4根內存條的潛在問題:
- 信號干擾:當插滿4根內存時,信號完整性問題可能加劇,導致內存控制器被迫切換模式,從而影響性能。
- 兼容性問題:四根內存的緊密排列可能導致散熱條件惡化,增加了內存條之間的相互干擾,甚至可能引發兼容性問題。
綜上所述,插2和4插槽能夠更好地發揮內存的性能潛力,同時避免因插滿4根內存可能帶來的信號干擾和兼容性問題。
➠內存條推薦:
內存條
➠DDR5內存條詳細數據(部分)列舉:
能不能帶動某個頻率的內存條看主板是支持DDR4還是DDR5,能不能買起得看買完三大件之後的預算,害怕光污染看加不加燈條。
高端玩家推薦:芝奇皇家戟。
大衆玩家推薦:宏碁,雷克沙,阿斯加特,光威,金百達(這個主推),威剛。
➢固態硬盤的選擇,不只是品牌,還有顆粒:
固態硬盤
帶獨立緩存的硬盤發熱量比較大,一般不推薦筆記本用戶選擇。
固態硬盤這裏面無論是qlc顆粒,還是pcle3.0的硬盤都是時代高速發展後的被人拿來比較的,因爲成本在,所以這樣的舊的硬盤不會與現在的pcle4.0的硬盤價格相差太大,所以說,很明顯tlc的顆粒,pcle4.0的硬盤更好,這纔是主流選擇。
硬盤科普
➠硬盤小筆記(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記得動動手寫一下筆記哦):
大衆選擇
qlc顆粒硬盤
➠TBW:衡量固態硬盤重要指標是TBW,一般來說售後是5年或者到某一個確定的TBW值。
TBW是英文“Total Bytes Written”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總寫入字節數”。它用於描述固態硬盤(SSD)的耐久性,即在SSD的整個使用壽命內可以寫入的總數據量。這是衡量SSD耐用性的一個關鍵參數。
TBW值的意義:
TBW值越高,意味着SSD的耐用性越強,使用壽命也越長。
每次向SSD寫入數據時,都會消耗其一定的壽命資源。當這些資源耗盡時,SSD的性能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因此,TBW數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SSD的壽命。
其他影響因素:
雖然TBW是衡量SSD壽命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SSD的實際壽命還受到NAND閃存的質量、控制器性能以及用戶的具體使用場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選擇和管理SSD的建議:
在選擇SSD時,除了關注TBW值外,還需要權衡容量、性能、耐用性和預算等多個方面。
爲了最大化SSD的壽命,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如優化數據放置以減少不必要的寫入、維持最佳操作溫度以控制溫度、保持SSD固件最新以提高效率等。
總之,TBW是衡量SSD耐久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選擇和管理SSD時還需要考慮其他多種因素。
pcle3.0與pcle4.0固態硬盤(部分):
pcle5.0(部分)固態硬盤:
★樓主已買硬盤:
鎧俠VD10,致態TiPro9000,鎧俠是pcle5.0裏面第一個沒有獨立緩存的固態硬盤,在當系統盤使用放大鏡搜取文件的時候較慢(使用評價),致態TiPro9000有獨立緩存,已更換爲系統盤。
就pcle5.0推薦來說,只有三星和致態,其他廠商的固態硬盤並沒有多大的價格優勢。
★什麼是主控:
主控(Controller)本質上是一顆處理器,承擔着指揮、協作和運算的作用,相當於固態硬盤(SSD)的大腦。對於固態硬盤來說,一款主控芯片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固態硬盤的實際使用體驗和壽命,而不同架構、核心/晶體管數量的多少、頻率的高低都關乎主控的性能表現。國內固態硬盤常用,且有量產工具從量產部落網流傳出來的主控廠商包括慧榮、羣聯、點序、英韌、得一微、瑞昱、聯芸、國科、華瀾微等等(目前比較推薦的量產工具下載網站是量產部落網)。
★什麼是固件:
固件(Firmware)是硬件和軟件之間溝通的橋樑。對於固態硬盤,主控和閃存構成固態硬盤的肉體,而固件則賦予其靈魂。固件是可以升級的,能夠爲固態硬盤帶來性能、兼容性和穩定性提升。固態硬盤的固件通常存儲於主控內的一小塊非易失性存儲空間中,固件在固態硬盤斷電後不會丟失,每次通電初始化時都需要加載固件。
★:什麼是閃存:
閃存(NAND Flash)通常被稱爲閃存顆粒,用於存儲數據。根據製造工藝和存儲單元的排列方式,閃存可以分爲SLC(單層單元)、MLC(多層單元)、TLC(三層單元)和QLC(四層單元)等類型。SLC的速度快、壽命長,但成本也高,QLC的存儲密度高、成本低,但速度和壽命相對差一些。
★:什麼是開卡:
固態硬盤開卡也叫量產(Mass production),即批量生產,通過量產工具(或叫開卡軟件)把固件寫入固態硬盤,從而使電腦能正確識別固態硬盤的容量、格式、廠商等等相關信息。如果固態硬盤出現不認盤、無法分區、無法格式化、反應慢等故障,就需要從量產部落網下載量產工具,使用量產工具屏蔽壞塊、重新寫入固件,基本可以修復90%以上的故障問題。
每個主控需要用各自對應的量產工具,不同的量產工具支持的閃存顆粒也有差異,需要注意的是,重新開卡會導致數據丟失,且無法恢復,所以有數據的要提前備份!
主控
➢散熱器:
第一篇只是對散熱器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這次細化一下:
CPU決定散熱器:
風冷
水冷
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爲準。
散熱器知識科普
不要再說我製造焦慮了,預算5000的CPU如果用300米的風冷壓,那也是學藝不精,自己選擇的好嗎?思想要開闊,要會實事求是。
➠水冷有漏液的可能性,所以是需要適時更換的:
3年到5年換一次
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體式水冷系統:
更換週期通常爲 3到5年,具體取決於使用環境、維護情況及水冷系統質量。
若環境惡劣(高溫、高溼或多塵),可能需提前至 2到3年更換;普通辦公用戶則可延長至 4到5年 。
注意事項:若使用超過5年,即使未出現問題,也建議更換,因水泵、水管等部件老化可能影響散熱效果。
★分體式水冷系統:
推薦 1到3年更換一次,若使用普通水冷液或高頻使用,建議縮短至 半年到1年 。
高端水冷液因添加劑配方更科學,可延長至 3到5年無需更換。
其他影響因素:
溫度監測:若CPU/顯卡溫度常高於70℃,需縮短更換週期(如半年)。
冷卻液類型:UV水冷液易沉澱堵塞水泵,建議選用無UV效果或優質冷卻液。
維護習慣:定期清潔散熱器、檢查液位(如水泵噪音增大提示缺液)可延長使用壽命。
總結:
一體式水冷維護更簡便,更換週期較長;分體式水冷需更頻繁維護。
實際更換頻率需綜合使用頻率、環境、冷卻液質量及溫度表現靈活調整。若出現散熱下降或漏液,應立即更換。
➠電源:
我本來想去選擇電源的,到頭來我才發現我沒得選,再說一次也無妨,我覺得電源纔是組裝電腦最重要的配件,所以就推薦而言只推薦一線(二線)金牌,白金及以上。
海韻
振華
華碩
電源選擇
CPU功耗
CPU功耗
要是沒有某些特定的CPU和顯卡就不要再說了,圖片不是ai大模型,沒法實時更新。
電源知識科普
高端玩家:一線(金牌,白金,鈦金)。
大衆選擇:一線,二線(金牌)。
☛(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爲準。)☚
文末致謝(排名不分先後):
CPU圖來源,dy(輕時光)DIY裝機定製,dy小騰電腦推薦。
玩遊戲圖來源,dy技嘉雲裝機-沃克。
顯卡圖來源,dy斑馬裝機,dy普通人DIY。
顯卡圖顯卡用料對比,dy和微論件。
御三家主板入門圖:dy宿遷摩卡數碼-DIY電腦。
內存圖,硬盤圖來源於,dy振耀DIY電腦,dy(輕時光)DIY裝機定製,dy起點數碼科技社(上篇文章的硬盤也是這個),dy黑皮搞機,dy大力裝機(組裝電腦),dy組裝電腦-小鬼頭。
散熱器圖來源,dy振耀DIY電腦,dy裝機工作室。
電源圖來源,dy蟹老闆裝機,阿文裝臺電腦(diy裝機)。
文本基礎知識來源,AI大數據。
文本分析,樓主主觀或者客觀評價。
如果我寫的這些能幫到盒友或者盒友以外的人,請盡情的點贊收藏吧,很高興能幫到你,謹以此文也寫給十年前不懂電腦的自己。
最後的最後:
學習使我快樂,厚愛無需多言,熱愛才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