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A速度是5G的十倍,看你的手機支持嗎

最近,不少人發現,自己手機上的“5G”圖標,變成了一個看起來更高端的新標識“5G-A”。

於是問題就來了:這“5G-A”到底是個啥?是不是“5G plus”版本?能讓網速快成光速?現在能用嗎?

5G-A是啥?

先看全稱,5G-A 的英文叫法是“5G-Advanced”,翻譯過來就是“5G增強版”或者說“高級版的5G”,也有人喜歡叫它“5.5G”。

那麼,它靠什麼手段實現這波性能飛躍呢?

答案是一個關鍵技術詞:“載波聚合”。咱們人話解析。

載波,簡單說,就是電磁波搬運工,它負責把我們的信息(比如你刷視頻、打電話、發微信的數據)裝載起來,通過空氣運到基站。


你可以把載波想象成一條高速公路,車道數越多,通行能力就越強。不同的頻段,就相當於是不同的車道——有的跑貨車、有的跑私家車、有的限速、有的不限速。

而所謂“載波聚合”,就是把這些不同頻段的高速車道”組合成一條更寬的超級高速。原來你只有兩條道,現在你可以跑四條、六條甚至八條道,速度自然蹭蹭地上來了。

目前主流的載波聚合技術分爲“雙載波”“三載波”,再往上還有四載波、五載波……最終目標是“多頻融合”,拉滿整個5G通道的寬度。


它到底能帶來什麼好處?

1、網速更快——不是一點,是快很多

比如移動現在搞的“三載波聚合”方案,峯值下載速度可以幹到4Gbps級別——什麼意思?就是每秒能下500MB的內容,差不多是你看個4K電影,幾秒鐘就搞定。

相比之下,目前大部分普通5G用戶的下行速度大約在500Mbps以內,也就是每秒幾十MB,5G-A幾乎是它的10倍。

當然,話說回來,這種“峯值速率”在實際生活中不一定都能跑滿,特別是你在家用Wi-Fi的情況下可能不會明顯感知差異。


2、在人多的地方特別有用

很多時候在演唱會、春運高鐵站、商場黃金時間,哪怕手機顯示着“5G”,但網頁死活刷不出來

這就是網絡擁堵導致的——信道太少、用戶太多,大家搶着上網就擠爆了。

而5G-A通過“載波聚合”,可以把更多頻段拉進來組成更粗的管道,即便是人山人海,也能保證你手機搶到帶寬,不至於卡成PPT。

這一點,可以說是普通用戶最能感受到的提升。


3、延遲更低,未來用在無人駕駛/工業更猛

這個雖然對我們刷視頻、回微信影響不大,但對於自動駕駛、遠程控制、工業機器人之類的場景來說,至關重要。

多頻協作 + 網絡智能調度,可以把延遲壓得更低更穩——信息從你手指發出去,幾乎不等就能抵達對面系統。


那我現在能用上5G-A嗎?

說起來容易,用起來可不是說“換個圖標”就完事了,它還得滿足三個前提:

第一,運營商必須支持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都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鋪設5G-A網絡。

不過不同地區的節奏不一樣:一線城市可能已經開始測試三載波方案了,二三線城市可能還停留在雙載波甚至沒鋪設。

所以,你得看你所處的城市有沒有正式開通相關頻段組合。


第二,手機處理器得支持

不是所有手機都能喫得起這麼多載波組合,目前能支持三載波、四載波的手機芯片主要集中在旗艦機上,比如高通驍龍8系、天璣9000系列等等。

高通系

 驍龍888 、驍龍8 Gen 1、驍龍8+ 、驍龍8 Gen 2、驍龍8 Gen 3 、驍龍8 Elite、驍龍8S Gen 4 、驍龍8S Gen 3、驍龍7+ Gen 2、驍龍7+ 、驍龍7 Gen 1、驍龍7 Gen 2、驍龍7 Gen 3

聯發科系

天璣9400、天璣9300、天璣9200、天璣9000

第三,手機頻段要對得上

載波聚合的前提是:手機得支持運營商鋪設的那幾個頻段,比如N1、N78、N79等等。

如果你的手機支持的頻段剛好沒被運營商用上,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前移動的方案很多依賴N79這個高頻段,而市面上絕大多數3000元以下機型根本不支持N79,買回來也“跑不上”5G-A。

此外,有些機型雖然硬件支持,但廠商在系統層面沒有放開權限,那也一樣用不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