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選新屏幕,發現顯示器已經到了幾百塊就能買高刷1k、2k屏幕了。
然後看了看我21年1200買的所謂高性價比小米24寸1080p165hz顯示器流下了眼淚,現在這個價格可以買2k240hz高刷了
三屏共現
所以爲什麼現在的高刷顯示器如此便宜?爲此整了臺500多元的1k240hz顯示器對比一下,
因爲手裏有臺KTC的Q24T09,2k180hz才699元,算是性價比比較高的牌子。
就又整了臺KTC的H25T7-3代,500多元的1k240hz,來和我的小米快速液晶165hz款對比一下。
兄弟們到貨了!
兩款具體參數對比:
明顯小米這款在色域和響應時間上略微超過KTC的H25T7-3,但在幀率和價格上大幅落後。
但光看數據沒用,下面看看實際上手的體驗,究竟爲什麼差這麼多價格。
(自左KTC H25T7-3,KTC Q24T09,小米快速液晶)
底座外表做工差距明顯
在組裝兩臺顯示器的時候能夠明顯感受到兩者底座的做工差距。
ktc這款底座用材是塑料的,屏幕升降旋轉俯仰移動起來不是很流暢。小米是金屬的,更有質感,屏幕升降旋轉更流暢舒服。
但是雖然底座純塑料做工不咋地,但支架該有的功能都有,能用,就是升降旋轉屏幕體驗差點,外觀質感差點。
小米快速液晶
看來價格這麼低,ktc在底座成本上省了不少錢。這點對於極致性價比來說,可以接受,底座能用就行,價格夠便宜就好。
(Ps:這年頭fps玩家有點錢的都應該上機械臂吧?我看幾個打瓦和go的室友都是這樣,問就是角度更自由。)
對了都是三窄邊屏幕,下巴對比,(左小米,右KTC)
屏幕顏色區別如何
都是色深8bit,亮度hdr400,dc調光和硬件低藍光,逐臺校色srgb△E<2,雖然兩者色域覆蓋數據上差了1%,網上都說差不多,肉眼看不出來。
左爲KTC H25T7-3,右爲小米快速液晶
但實際看下來還是有一點區別,ktc偏白一點,小米這款偏黃點,但我更感覺是兩者默認模式調色有區別。
豎着看論文是真不錯
高幀率遊戲體驗確實更爽
KTC是240hz刷新率,超頻能到260hz(需要用DP口),小米快速液晶是165hz
說實話240hz和165hz的打FPS的體驗差距還是挺大的,240hz確實明顯更絲滑更爽。
但260hz超頻刷新率,我感覺學生羣體有點用不到,大部分學生都是遊戲本,只有一個hdmi口,根本超不了一點。
響應時間上,KTC H25T7-3的GTG差了1ms,但ktc動態OD技術確實有點東西,在驅動裏把OD檔位拉到超快速兩者實際體驗差距不大,但其240hz高幀率帶來的總體遊戲體驗更舒服。
驅動上怎麼樣
小米是採用老式電視機的模式,通過幾個按鍵進行調節。
KTC是搖桿調節,具體那種好?看個人習慣。
不過KTC有個MCC軟件來控制顯示器,不用苦哈哈地按按鈕,驅動更方便點,我還是挺喜歡的。
兩者對比度、色溫、銳利度什麼的都能調,KTC多了個暗部平衡,能提升暗部細節。至於官方吹的狙擊鏡準星都有(這玩意也能當賣點就離譜)
接口配置差不多
都有2個HDMI2.0接口最高支持1080P 240HZ,一個DP口,一個耳機口和DC電源插口。
KTC這款多了個USB2.0,但只能用於固件升級,沒啥大用處。
總結一下~
我這款當初的高性價比小米顯示器徹底落伍了
KTC這款性價比確實高,高幀率快響應及不錯的色彩,最重要是價格便宜。但在底座方面有閹割,底座塑料,質感和做工差。
但爲什麼這麼便宜
一方面是國內競爭內卷化,國產面板廠商崛起,國產品牌加劇市場競爭,都採取低價策略。(國產外設也是,價格太捲了)
另一方面電競這個概念太火了,瓦和GO讓更多人開始追求高幀率顯示器。IDC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中國電競顯示器出貨量同比增長62.9%,其中刷新率≥180Hz的市場份額達到75.2%。高幀率市場規模上來,價格就便宜了。
但不管怎麼說,對玩家羣體挺舒服的。尤其是對學生,生活費不變,顯示器價格跌了快一半。
—————————————————————
如果感覺寫的有幫助,可以電電我。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問,純學生,用過不少顯示器,24、27、34都用過段時間,算是有一點了解。
當然問題太難了,評論區還是有不少懂哥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