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非歷史專業,如文章中出現疏漏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查理四世的黃金時代
盧森堡王朝的波希米亞國王卡雷爾一世(1346年-1378年在位)和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四世(1347年-1378年在位),意大利國王卡洛四世(1347年 - 1378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1355年加冕),盧森堡伯爵(1347年 - 1378年)-維基百科
查理四世出生於公元1316年,他的父親是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家族的約翰一世,母親是普舍美斯家族的伊麗莎白公主,屬於是根正苗紅的神羅大貴族出身,並且天賦異稟從小就熱愛學習,年紀輕輕就學會了五門外語,長大後他又隨着父親南征北戰,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在其父晚年因身體原因無法處理朝政時,查理更是成爲了波希米亞的實際掌權者。
克雷西戰役
彼時歐洲最大的事件就是英法百年戰爭⚔️,作爲國王的老約翰當然要選邊站隊,可他好死不死的選了法國做盟友,而當時的法國被英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國土淪喪大半,1346年,老約翰親自帶兵遠征馳援盟友,沒想到在克雷西戰役⚔️中遭遇慘敗,就連國王本人都命喪當場,好在查理最後逃脫了戰場。
本來輸成這個德行的查理已經沒資格再參加選帝,但他的最大競爭對手路易在打獵的時候因爲中風暴斃,另一個對手馮·施瓦茨堡的人緣又很差,後來被查理輕鬆帶兵擊敗,就這樣查理成功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在1355年正式登基,史稱:查理四世👑
135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
登基之後的查理開始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356年頒佈的《金牛法案》,通過法律形式確認了七大選帝侯對皇帝的選舉權,其中波希米亞國王👑位列世俗選帝侯之首,保證了神羅各大貴族的政權更迭能在其後的幾百年正常進行。
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除非你相信七個諸侯能拼出一個皇帝
——伏爾泰《風俗論》
外交方面,查理四世極少發動大規模戰爭,而是通過聯姻、賄賂和談判擴張領土。他合併了西里西亞、下盧薩蒂亞等地,使波希米亞成爲帝國核心,並短暫控制勃蘭登堡等戰略要地。
文化方面,查理四世更是引領了布拉格的文藝復興之光,查理四世將布拉格定爲帝國首都,並傾力建設:包括修建查理大橋(歐洲最古老的石橋之一)、擴建聖維圖斯大教堂,建立卡爾斯滕堡防禦工事。並興建查理大學(1348年創立的中歐第一所大學),他還推動捷克語成爲行政和文學語言,取代拉丁文的壟斷地位。此舉不僅促進了捷克文學發展,還強化了波希米亞的民族認同,爲後來的胡斯運動埋下伏筆。
經濟方面,波希米亞的銀礦資源成爲帝國經濟支柱,查理四世鼓勵開採並制定礦業法規,使捷克成爲歐洲重要的貴金屬供應地。布拉格則依託伏爾塔瓦河發展成中歐貿易樞紐,紡織業與手工業興盛。
當然查理四世也並非完人,比如他在黑死病期間默許對猶太人的屠殺,並藉此充盈國庫。
查理大橋旁的查理四世雕像
但不管怎麼說,在查理四世的統治下,包括波希米亞在內的神聖羅馬帝國開始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甚至超越法國成爲歐洲霸主。
智慧與審慎,勝過刀劍與盔甲
——《查理四世自傳》
⚡比敵人更危險的兒子們
瓦茨拉夫四世
查理四世是最後一個試圖將神聖羅馬帝國粘合起來的膠水,可惜他的兒子們把瓶子打碎了
——諾曼·戴維斯《歐洲史》
查理四世雖然是一代雄主,可他的兩個兒子可都不是省油的燈。
瓦茨拉夫出生於1361年,是查理的第六個子女,在他出生時他的兩個哥哥都先後英年早逝,繼承順位自然落到他的頭上,爲了確保兒子的選舉權,查理四世撤銷了他早先授予的許多城市的特權,並將其抵押給各個貴族,用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時間來到1378年,一代雄主查理四世因病去世,瓦茨拉夫繼承神羅大統,史稱——瓦茨拉夫四世,但這時他得到的帝國並不算完整,大部分領地的實控權在家族其他成員身上。
而瓦茨拉夫這人相比於他的父親,軟弱無能還是個酒鬼,幾乎無時不刻不在喝酒,有一次甚至因爲醉酒錯過了法國國王的宴會,並且他還熱衷於狩獵,經常忙於狩獵而不管朝政,貴族們勸他勤政,結果都被他給當作放屁。
遊戲中馮·奧利茨所說的瓦茨拉夫妻子死於他的獵狗只是傳說,沒有任何史實證明它的的真實性。
內政方面,他試圖加強中央集權,但遭到帝國諸侯和波希米亞貴族的聯合抵制。其政策(如增加稅收、重用非貴族顧問)激化了矛盾。整個神羅的關係網被他處理的一團亂麻,不滿的情緒壓抑到1393年,在一場教廷對於修道院新任院長候選人的爭端中,一個叫約翰的副主教選擇支持瓦茨拉夫支持人的對手,而瓦茨拉夫不知道抽什麼風,居然直接下令直接把約翰扔進河裏,這個約翰被後世封爲聖徒,捷克人還修建了以他命名的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
至於瓦茨拉夫就沒這麼走運了,早就對他不滿的貴族們借題發揮,以“爲聖徒約翰爭取正義”爲名,掀起了一場針對國王的叛亂⚔️,這場叛亂的領袖是國王的親戚盧森堡的約布斯特(沒錯,這就是就是遊戲裏的約布斯特斯特侯爵),他自封爲臨時王國的攝政王,並在1394年帶領叛軍在凱尼希霍夫戰役⚔️後活捉了瓦茨拉夫。
約布斯特
這下國王的兄弟們坐不住了,皇弟約翰和西格斯蒙德迅速召集了一隻保皇黨軍隊,前往營救國王,在幾場大戰之後,叛軍損失慘重,被迫釋放國王,重獲自由的瓦茨拉夫並沒有大開殺戒清洗叛黨,只是短暫逮捕了約布斯特侯爵和六名聯盟成員。而西吉斯蒙德因爲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爲王位繼承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個讓瓦茨拉夫後悔的直呲牙的決定。
西格斯蒙德出生於1368年,因爲生的一頭紅髮,被起了個綽號“姜狐”(liška ryšavá)。1378年父親去世後,年僅十歲的他就被封爲匈牙利國王並離開波希米亞前去繼位。做了幾年國王之後,他的岳母在一場叛亂中被活活勒死,爲了鎮壓叛亂,他甚至把自己的飛地勃蘭登堡抵押給堂兄約布斯特侯爵換取資金,在長達九年的戰爭後,這場叛亂才終於被鎮壓。西格斯蒙德還藉此極大的穩固了他在匈牙利的地位。
在幫助皇兄鎮壓叛亂之後,他被封爲王位繼承人,威望極大提升。隨後他還把妹妹嫁給波蘭國王,擴大了在波立聯邦的影響力,並在1396年親自帶兵參與十字軍東征⚔️,雖然後來在尼科波利斯戰役中慘敗給巴耶濟德一世率領的土耳其大軍,但這一系列舉措爲他在神羅貴族內部贏得了極大的威望。
巴耶濟德一世後來還差點攻陷君士坦丁堡,但在與帖木兒帝國的戰爭中慘敗被俘,並受盡羞辱死在異國他鄉。
尼科波利斯戰役中西吉斯蒙德
⚔️兄弟鬩牆
相比於他的酒鬼哥哥,貴族們更喜歡這個有勇有謀又總是站在貴族這邊的年輕人,於是他們把這次十字軍的失敗歸咎於瓦茨拉夫的坐視不管,沒有對弟弟提供足夠的支持。
1399年,帝國諸侯在法蘭克福召開會議,要求瓦茨拉夫四世解決萊茵-普法爾茨與維爾茨堡主教的領土衝突:普法爾茨選帝侯魯普雷希特與維爾茨堡主教因土地歸屬問題爆發激烈矛盾,威脅帝國西部穩定。根據《金牛法案》,諸侯要求皇帝親自到場調解,但瓦茨拉夫以“健康問題”爲由拒絕出席,僅派代表敷衍應對。把貴族們氣的夠嗆。
教會這邊,瓦茨拉夫選擇支持宗教改革領袖楊·胡斯,默許胡斯對教廷腐敗的批判,如此跳臉的行爲惹怒了教皇波尼法爵九世,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大罵瓦茨拉夫是“西方世界的叛徒”。
這樣折騰了一圈,他幾乎完全摧毀了父親爲他留下的基本盤。
1400年,忍無可忍的諸侯們由四大選帝侯主導,在萊茵蘭的拉恩施泰因召開祕密會議。會議上,大家痛罵了瓦茨拉夫整整一天,罵他是“酒鬼,無能者,帝國的敗類”,會議第二天,罵爽了的貴族們乾脆就地推舉普法爾茨選帝侯羅伯特爲新任帝國皇帝,並獲得了在場一致的認可。
羅伯特
遠在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得知了消息之後人都傻了,他拒絕承認會議結果,仍堅稱自己是帝國唯一合法的皇帝。搞笑的是他居然沒有對篡位者採取口頭以外的任何措施。整個帝國就這樣陷入了一場詭異的僵持中。
此時早已野心勃勃的西格斯蒙德見實機一到,便立刻開始了自己的上位計劃,他散佈謠言稱瓦茨拉夫“勾結土耳其人”,大量貴族開始支持西格斯蒙德爲正統皇帝。此時他的心情應該是這樣的——
作爲盧森堡家族成員,西格斯蒙德宣稱兄長因被廢黜已喪失統治合法性,自己纔是波希米亞王位的“天然繼承人”。還利用匈牙利國王身份,向波希米亞貴族承諾:若支持自己上位,將恢復貴族自治權並減免稅收。就這樣,西格斯蒙德與堂兄約布斯特聯合,以事成之後給予他大量特權爲條件,與其結盟共同推翻瓦茨拉夫,並利用自己在波蘭的關係網換取了波立聯邦保持中立。教皇也開始暗中支持西格斯蒙德的行動,視其爲“恢復天主正統”的工具。同時調集大軍陳兵匈牙利邊境示威。
1402年,西格斯蒙德寫信給哥哥,表示“相煎何太急”,願意幫哥哥消滅叛賊羅伯特,並以“終止內戰”爲名,邀請瓦茨拉夫至維也納談判。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瓦茨拉夫對弟弟的“誠意”非常感動,僅帶少數侍衛和顧問動身前往維也納。結果剛到維也納,就被西格斯蒙德派人伏擊,連帶着侍衛一起被逮捕,並被關押在維也納,負責看管他的是西格斯蒙德的盟友奧地利公爵威廉,你可能沒聽過這個人,但他的家族你一定知道——哈布斯堡。
現在大勢已定,西格思蒙德高高興興的回到匈牙利,宣佈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合法的皇帝,可有的人卻不開心了,部分帝國諸侯雖支持推翻瓦茨拉夫,但拒絕承認西格思蒙德對波希米亞的統治,認爲其行爲“違背封建法理”。羅伯特皇帝還趁機指責西吉斯蒙德“破壞帝國穩定”,要求其退出波希米亞,甚至還直接跳反表示支持瓦茨拉夫爲唯一正統皇帝。
於是支持瓦茨拉夫的貴族們組成聯軍,共同對抗西格思蒙德的勢力,一場慘烈的內戰已經在所難免.....
製作不易,感謝你們的點贊關注與充電支持,
我平時還會介紹其他主流遊戲,有興趣的也可以關注我和我的B站及推特賬號(GamerEricZ)https://space.bilibili.com/694353283?spm_id_from=333.337.0.0
再次感謝所有人的支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