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閉着眼睛躺了很久,卻始終清醒?
身體已經像一團棉花般鬆弛,但大腦還在反覆回放白天的瑣事?
或者,你在思考:這到底算不算“睡着” ?
今天,我們來聊聊:
這種身體放鬆但未入睡的狀態,究竟對休息有沒有效果?
1.睡眠的定義
睡眠並非只是閉上眼睛就完事了,而是由腦電波、呼吸頻率和肌肉活動共同界定的一種生理狀態。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的分類,睡眠分爲四個階段:從淺睡到深睡,再到快速眼動期(REM)。
只有進入第一階段淺睡期,纔算真正開始睡眠。
若你只是閉眼躺着,大腦內的腦電波仍處於清醒狀態。
也就是說,即使身體完全靜止,嚴格來講並未進入睡眠週期。
但別急着焦慮——這種狀態仍有其獨特意義。
2.身體放鬆雖不等於睡眠,但依然有益
研究發現,深度放鬆能降低皮質醇水平,減緩心率,甚至部分修復白天的身體損耗。
例如,瑜伽中的“攤屍式”(Savasana)或正念冥想中的身體掃描,均通過主動放鬆達到類似效果。
雖然這種狀態無法替代深度睡眠的修復功能(如記憶鞏固、細胞再生),但對於長期缺覺的人羣,它仍是一種低成本的“充電”方式。
3.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在“有效休息”?
如果你依賴智能設備來監測睡眠,就必須注意:
多數手環或APP通過體動記錄儀(如Apple Watch、華爲手環)判斷睡眠狀態,
可能將“靜止的清醒”誤判爲淺睡。
若想有更精準的,可參考以下方法:
①起牀後的感覺:
如果你起牀後覺得身體十分輕盈,頭腦相當清爽,情緒也很穩定,那就可以算是“有效的休息”
②主觀感受評估:
若起牀後感覺不太好,經過一定的放鬆後仍感到疲憊、注意力渙散,可能實際就是睡眠質量不佳。
4.如何從“被動躺着”到主動修復
如果你長期處於“清醒放鬆”狀態,不妨嘗試以下方法:
①漸進式的肌肉放鬆
從腳趾開始,依次收緊再放鬆全身肌肉,每個部位保持5秒左右的收緊動作就夠了
②設定一個“放鬆時限”:
若躺下有個30分鐘還是沒睡着,可以起身進行低刺激活動(如閱讀紙質書),但千萬別起來刷手機,只會讓自己更加睡不着(樓主有好幾個晚上都是這個原因而“被迫”熬夜的)
……
總的來說,躺在牀上身體放鬆卻未入睡的狀態不意味着“睡着”。
但是,這種狀態雖不能替代睡眠,卻是一種寶貴的緩衝機制,也可以說是一種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過渡階段。
如果你有更多關於這種狀態的看法,歡迎分享在評論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