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說2.0】《淺子》:在璀璨而短暫的謊言與愛戀中長大成人

觀前提示,本文共15000字左右,請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閱讀,如果可以的話麻煩各位hxd先點個三連關注收藏一下,這真的對我非常重要,能不能有下一期就全看各位hxd的支持了,再次謝謝各位了

【無名說】往期文章【無名說】目錄頁兼未來計劃彙總

先疊個甲,本人並非是專業人士,所有的見解均爲一家之言,請各位在閱讀本文時謹慎甄別其中內容。如有遺漏錯誤,全都是我的錯

一、經典老番之開局開場白(主要聊一下最近的狀況,想看漫評正文的可以直接跳轉第二部分)

各位hxd大家好,歡迎觀看最新一期的【無名說】欄目,這裏是被溝槽的醫學生生活折磨得半死不活的無名啊。

是的沒錯,哥們甚至學的中醫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上一期無名說的發佈已經是去年八月份的事了,這個欄目也是兩百多天沒有更新。雖然我自己很想說是因爲學業太繁重才導致自己更新的頻率減緩,但說實話其實就是遊戲太好玩了導致根本不想去更新

欠揍了屬於是

其實就在前段時間我自己也是發了一個更新計劃聊了下最近的狀況,在那裏我也提到說自己未來也是要將【無名說】這個欄目的優先級下調,甚至考慮到了永久停更的一個可能性。原因也很簡單嘛,無非就是盒子的創作激勵實在是過於慘淡,你認真寫出來一篇文章最後只有幾千甚至幾百的流量,這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毫無疑問是無法接受的。

不過話是這麼說,自己最後還是捨不得就這麼放下這個欄目,所以在今天,也是很高興地向各位介紹【無名說2.0】版本,在這裏我將吸取隔壁【我推你們看】的經驗,在未來不管是動畫還是漫畫的一個測評中,我都將引入一套完整且獨立的評分機制,來對一部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我希望通過這個方法,能夠讓各位更直觀地理解一部作品的優缺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個欄目純粹文本測評的屬性,去拓展一下這個欄目的受衆面。

那前面說了這麼多,作爲【無名說2.0】版本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作爲無名說欄目遲來的兩週年紀念,這次也是挑選了近期我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來作爲今天的主角,也就是我們在這期標題提到的《淺子》

在這裏就請各位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這部作品的優缺點,它在腳本上又做好了什麼做差了什麼。

那我們廢話少說,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

二、先來一個作品簡評(儘量不涉及劇透,僅對作品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

那既然聊到作品,老規矩先介紹一下作者本人。

吉田渚經,出身和生長於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是一位日本女漫畫作者。代表作有《狐仙的戀愛入門》以及《稻荷戀之歌》等作品,也算是一位資歷頗深的漫畫作者。

而我本人最先接觸到這個作者實際上是在吉田老師的新作《白蛇的新郎》之後開始的。雖然《白蛇》的劇情目前暫未完全明朗,但其細膩的畫風和還算過關的腳本質量也還是值得推薦各位一看。

那還是回到吉田老師本身,作爲一個日本女作者,吉田老師同樣也有着極爲細膩的作畫風格,畫面乾淨整潔但又不失細節,同時在整體的分鏡上都十分的清晰,不至於說出現畫面邏輯的丟失的情況,最後所達成的一個閱讀體驗還是十分流暢自然的。從這個地方也能看出作者的經驗還是較爲老道。

當然大姐姐畫的也很好看

那也一直如我所說的那樣,雖然我一直不認爲一部作品的畫面表現可以完全地決定一部作品的好壞,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畫的好確實就會更加吸引讀者。

其實就包括我自己,最開始閱讀這部作品也是因爲封面的大姐姐戳爆了我的xp。甚至說的誇張一點,如果不是作者的作畫表現,我可能根本就不會去閱讀這部作品。

我就是喜歡大姐姐怎麼你了

不過在這裏,由於畫面分析不是我的強項,所以這個話題就說到這裏,我們還是回到《淺子》本身。

在這裏我想先跟各位說一個小插曲,那就是這部作品其實有多種譯名,主要就是《朝姐》《淺子》的區別,我個人會更加傾向於《朝姐》這個譯名,但具體的原因請允許我在後面正式的腳本分析再說。

其實縱觀整部作品的腳本,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發現,《淺子》的故事本質上還是一個經典的日式關於成長關於回憶的故事,從男主回到家鄉想起少年時期的過往開始,再到主人公找到了當年回憶的真相,從而完成與過去的和解,這嚴格來說說不上多有新意,但由於作品處理的還算出色,部分情節的設計也挺有意思所以這一項還是給到了及格線以上。

而在故事的結構上,故事採用這類題材常用的雙線敘事,通過過去的回憶爲主線,穿插當下時間線男主的行動,來連接起整個故事。在這樣的一個處理下,故事最後所呈現出來的一個敘述節奏雖然平緩但並不鬆散,在敘事中存在空白的時間段也很好地利用了兩條線路的交織來填補,最後得到的效果可以說十分優秀。

我前段時間寫的短篇小說《信》也是這個結構,只不過主副線反了過來

那在不涉及劇透的情況下,該介紹的基本上也就這麼多,在這一章節的最後,就像開頭說的那樣,我會給作品一個簡單的評分:

畫面表現:7.5/10

創新性:6/10

主要故事情節:7.5/10

腳本結構:7.5/10

人物塑造:8.5/10

故事內核:8.5/10

總評:8/10

評語:絕對值得一看的佳作,經典的日式物哀美學配上日本作者最擅長的情緒塑造,讓整部作品的基調就十分的細膩且具有美感,雖然本質上還是經典的成長議題,但由於各方面的完成度都相當之高,最後的觀感還是非常不錯的。但由於存在着部分的爭議點,比如作品中對於性別認同,性取向等社會議題的討論過於淺顯,以及在後期出現了一個類似於NTR的情節,可能會導致部分讀者感到不適,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推薦一看。

三、當人物承載符號

FBI WARNING!!!

請注意,請注意!!!!!

以下內容帶有嚴重劇透,如果您還未觀看原作,以下內容將會極大毀壞你的閱讀體驗,建議在觀看完原作之後再來閱讀以下部分,謝謝各位

在前面的部分我們簡單對作品的一些方面比如畫面表現腳本結構做了一個簡單的評價,那熟悉我的朋友應該也知道,我一般喜歡將一個故事拆解爲主線,結構,人物和內核

那在這個章節,按照我祖傳的公式化漫評思路,我們就先來講講人物塑造

我們在前面簡評時提到過,《淺子》的故事主線其實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成年後但仍然迷茫的男主青島將司回到家鄉,回憶起少年時代的事情,踏上尋找過去真相的道路。

那我們一般說在這種故事模版下,主人公所追憶的一個主體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爲它會直接地影響到整個故事的合理性,並且直接決定了整個故事的基調。

說白了還是老生常談的共情問題,你只有讓觀衆理解主人公的看法,才能讓這段追憶本身變得合理

而在《淺子》中,這個主體並不是一個事件或是一個時期,而是具體到了一個個體,也就是標題中所提到的女人——陽川朝子

在男主青島將司的少年時期的一個夏天,陽川朝子來到了他所生活的島上並住進了青島家開設的民宿。也就是從這裏開始,朝子小姐闖進了將司的生活當中,併成爲了他未來數年都無法忘卻的“朝姐”。

而也正是因爲這個前提,整個《淺子》的回憶線路的敘述呈現出極強的主觀敘事特徵。

故事將視角集中在主角的意志之上,去講述男主所經歷的事件,去表達主角心中的感受。

這種處理手法將主角的視角與讀者視角劃上等號,它提升了讀者在閱讀作品時所擁有的沉浸感,卻也限制了讀者從故事中獲取的信息量,讓故事具有極強的個人主觀傾向。

這種主觀敘事同樣影響到了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當主角的意志被疊加到人物之上,許多人物就開始呈現出極端化的傾向。

我們還是說回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朝子。

對於年少的將司而言,來自遙遠東京的朝姐無疑是神祕的。在將司心中她是完美無缺的大人,是成熟優雅的女性,是從天外而來的仙女。年少的將司將自己對他人的依賴,對性的幻想,對愛的需求全部寄託在了朝姐身上。

換句話說,朝姐的存在對將司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承載了將司年少時對於成人幻想的集合體

某種程度上講,朝姐的存在已經被過度神話了。

其實我們在這裏也能看出來,在《淺子》的回憶線路中,朝姐的形象無疑是極端且片面的。

作者比起在創造一個完整的角色,更像是在塑造一個符號,一個代表着成人的符號。

這種人物塑造的處理不僅僅出現在朝姐身上,也出現在了諸如天野優花子,筧美希等人物身上。他們都呈現出一種片面且符號化的傾向,甚至我可以說在這部作品中的絕大部分角色都沒有足夠的廣度。

但問題來了,這種符號化的塑造真的不好嗎?人物的塑造究竟該如何處理?

其實我早在之前《碧藍之海》的漫評裏就提到過,大家有點過於追求一個所謂的立體化塑造了。

傳送門已部署,感興趣可以看一下:傳送門

立體感它應該是人物塑造過程中所產出的一個副產物,而絕對不該是一個人物塑造的支點與核心

當時我就提到其實就算是一個現實中存在的人,你在對其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時也會對其總結性格,並賦予標籤。你無法否定一個人或者說一個角色他是一定會有一個或多個較爲顯著的性格特質的。

換句話說,標籤本身並沒有問題,它並不一定會限制角色的塑造。恰恰相反,它其實是一個可以快速幫助讀者把握角色性格的錨點,從某些方面它甚至可以極大地幫助角色的塑造。

有問題的從來都不是給角色標籤化的形象,而是你在塑造一個角色的時候並沒有給角色一個足夠支撐起他行爲邏輯的內核

我們不管說是《國王排名》裏的各個角色,還是曾經我在聊起《猶格索托斯的庭院》時提到的張析木教授,他們都是我所說的缺乏核心動機的角色,作者毫無疑問地想要通過展示他們不同的形象來塑造其立體性,但卻並無法將這些表層行爲與思考串聯成一個整體,也就導致他們作爲一個角色而言是不成立的。

再疊個甲,我個人對《猶格索托斯的庭院》並無惡意,相反我還挺喜歡這部作品的

那我們再將目光放到前段時間我個人很喜歡的《敗犬女主太多了!》,裏面的女主角們他們某種程度上也是標籤感很強的角色,不管是說牢八的喫貨形象,還是檸檬的運動少女,誌喜屋的喪屍系學姐(學姐賽高),甚至說最新出場的白玉的小惡魔學妹,她們的形象完全可以說是很典型的。

但你說她們的塑造不好嗎,那肯定不是。作者通過大量的細節堆積以及劇情的補充讓這些角色的“標籤”本身擁有了其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說這個標籤立起了一個角色,而是這個角色的成立表現出了這個特徵

人物的塑造從來都不是多麼複雜的事情,只是你要去抓住一個角色存在的支點,並以此爲基礎去拓展,去描繪。只有這樣你才能抓住一個角色的核心,才能保證這個角色本身的行爲是堅實可靠的。

讓我們回到《淺子》本身,我們說過這部作品裏的很多角色都是高度符號化的,而這些符號在主觀敘事的視角下就會呈現出一種極強的目的性

這並不代表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是失敗的,相反,這些符號化的標籤讓這部作品在出場人物衆多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不錯的角色區分度。在保證了諸如朝姐和男主等主要角色的完成度足夠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完成了天野優花子等支線角色的塑造。

而這種目的性本身,更是很好地融入到了故事的敘述之中,促進了作品內核的表達。

這麼說可能還是有點複雜,我們還是舉個例子。

我們很久之前聊過《漂流少年》這部作品,當時我簡單說了下它是如何處理角色的成長弧光的,但我其實沒有提到的是,在《漂流少年》中它的角色同樣是高度符號化且具有目的性的。

長良所代表的是日本青年一代在踏入社會前的迷茫與麻木;拉吉塔尼代表着對於真理與科學的不斷追逐;希則代表着永遠不會迷失方向的“指南針”……

這些角色大部分都帶着高度符號化的標籤,而作爲一部實驗性作品,《漂流少年》它所選擇的表達方式也更爲極端,他並沒有選擇去花費大量的篇幅去解釋他們這些符號的成因,而是通過讓這些抽象的符號彼此碰撞,交錯來傳達創作者所想表達的內容。

這無疑是相當激進的,因爲這注定他的人物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纔看到了猴子棒球,看到了顛倒的世界,看到了兩個莊誠司之間的決鬥。

《漂流少年》成功了,它成功地利用這些抽象的符號傳達出了創作者對於成長的詮釋。

某種程度上來說,《漂流少年》的人物塑造並不是爲了展現這個角色的魅力本身,而是藉由他身上所承載的這些符號,來去將原本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爲可視的故事

這就是爲什麼我說《漂流少年》他的人物塑造是有極強目的性的。

我們說回《淺子》,很顯然的是,作爲一部還算大衆向的作品,《淺子》的人物塑造遠沒有《漂流少年》那麼極端,作者仍然較爲保守地選擇去對角色進行一定程度的塑造,去完善他們的動機本身。但他仍然呈現出我所說的一種符號化傾向。

我們還是從具體的角色出發,這裏我是是選擇了前中期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角色——筧美希。

我說白了,這個角色實際上就是日式作品裏最經典的那一批霸凌者的形象,她的認知體系建立在扭曲的"成人"身份認同之上。

她認爲自己是個成熟的大人,所以要去支配甚至說欺辱當時還是個孩子的天野。當她見到朝姐之後,這種基於權力關係的身份建構產生了劇烈動搖,因爲在朝姐面前,她是幼稚且無理取鬧的“孩子”,所以她要去攻擊朝姐,敵視朝姐。

我們可以很輕鬆地感受到這個角色身上所具有的符號屬性,她所代表的就是那些自以爲是打着成熟的旗號去壓迫別人的霸凌者,同時作者也通過這個角色來傳達自己的看法——即真正的成人並不在於年齡也不在於對弱者的凌辱,而在於一些更加深層的存在

這裏請允許我賣個關子,因爲這一點我們會在後文講到

而《淺子》在人物塑造上最有趣的一點也就在這,我們前面提到過整個故事其實是雙線交錯式進行的,這些曾經在男主記憶中出現的角色我們會在“現在”的時間線上找到她們的錨點。

還是說筧美希吧(或者叫她太田美希),此時的她已經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被拋棄的經歷讓她從一個霸凌者的身份轉向依附者,但又由於她少女時期所遺留的習慣,讓她難以去對他人共情。

所以當她聽說天野現在過得也並不是那麼順利(雖然是天野爲了少麻煩說的慌),她才能找回過去自己那種上位者的感受,讓她矛盾的心態暫時平衡。

而當男主將司說自己正在報社上班過着還算不錯的生活時,她的立場又立刻轉變,希望能夠將自己依託在男主身上。

她從過去高位者的姿態轉化爲一個低位者,這種落差讓她的自傲與自卑以一種極爲矛盾的形式統一在了一起,也就造就了她人格中深刻的分裂特質。

我們在說人物的塑造時經常會強調一個詞彙,也就是人物弧光

什麼是人物弧光?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一個角色人物性格轉變的過程。

很多作者在去處理一個人物的成長或者說體現一個角色的轉變時,經常會選擇用一個新的甚至說相反的特質來去取代角色的原有性格。

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角色在遭遇親人好友的離世後會開始“黑化”,才能看到很多角色在長時間的離線過後重新登場會呈現出一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這種處理下,角色會體現出極強的反差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劇情的張力。

但問題也就在於此,部分作者在處理這種情節時實際上就是很簡單粗暴地對一個角色的特質進行更換,而忽視了一個角色內核支點的存在。

在這裏點名批評《更衣人偶》,我不止一次地提起過作者爲了所謂劇情上的衝突而忽視了人物本身特質的重要性。作者過於粗暴地將傳統戀愛作品中雙方想法碰撞的情節移植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理所應當地認爲不同的角色會在相同的處境下做出同質的選擇,卻忘了喜多川她之所以被觀衆所喜愛本就是因爲她不會遮掩自己的心意,爽朗樂觀的性格。

《更衣人偶》早期得益於喜多川的設計讓主角雙方的互動自然而不做作,才讓它在遍地不說人話的戀愛漫中做出了區分度,而這樣的一個角色在面臨選擇的困境時,又怎麼會選擇自說自話地做出了斷。

我還是這麼愛她

這也是爲什麼我說《淺子》的角色設計得有趣,同樣是處理角色的轉變,作者並沒有選擇去對角色的原有特質進行更改,而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增添由角色個人經歷所帶來的相匹配的新特質。

這種處理在太田美希上,就表現爲她身上所具有的自傲自卑

當這兩種矛盾卻統一的特質集中在一個角色身上時,即便作者並沒有利用多麼大篇幅的筆墨去描繪她個人成長的經歷,這個角色的角色弧光仍然得以被展現出來。而由她那矛盾的個人特質所衍生出的心理與行爲,帶給讀者的感受就是真實且有層次感的。

而這,就是很多作者一直在追求的立體感。

發現了嗎,我們很多時候說立體感本質上就是爲了塑造出一個“真實”的角色,而一個“真實”的角色他的核心從來不是“多元”,而是“合理”。

我們可以允許一個角色刻板,也允許一個角色醜惡,這些從來不是人物塑造中所存在的最大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作者是否能夠讓讀者理解作品中所出現的角色,能否讓這些角色的出現本身變得可信。

只有觀衆能夠認可作品中角色的行爲,他才能夠與之共情,並去感受與思考作者想要藉由這個角色想要傳達的內涵。

正是因爲讀者能夠理解太田美希她性格中矛盾的部分,所以當作者藉由天野之口,撕碎太田這個人物賴以生存的“成人”認同時,這段劇情的情緒衝擊才得以展現。

太田美希的例子當然不是個例,她是整部作品人物塑造的一個縮影。其實包括我這裏一直提到的天野在內,其餘角色像藤村光一,青島沙耶加,佐知子等角色多多少少都使用了相似的手法。

他們或許只是個很簡單的功能性角色,或許有很多的符號和標籤在身上,但這並不影響這些角色展現出他們本應有的魅力。

那問題來了,作者究竟想要藉由這些角色表達些什麼,而這些表達背後,又是否還有着更深一層的聯繫

讓我們稍作休息,在接下來的章節中繼續討論。

四、當意象承載表達

前面我們簡單聊了聊人物塑造,雖然還有很多東西沒講但礙於篇幅也只能先說到這裏。

那在這個章節中,我們也就和剛剛說的那樣,來討論一下作者究竟想在《淺子》中表達些什麼。

既然我們要聊一部作品的內核,那就要先知道作者都使用了哪些意象,而這些意象承擔了哪些思想。

其實在《淺子》這部作品中,很多意象實際上還兼具着敘事線索的功能。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回憶中不斷出現的朝顏花

說起朝顏花這個名字各位可能不太熟悉,那讓我們用另外一個名字來稱呼他,那就是牽牛花

牽牛花自唐代傳入日本後就在日本被廣泛種植,而由於其白天開花中午凋零的特性,被日本人賦予了“朝顏”之名。

它被用來形容清晨美人的面容,也代表着世間一切短暫而又美麗之物

而這,恰恰就是日本物哀美學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瞬間卻又永恆之美,強調個體在面對“無常”時所感受到的情緒。

這也是爲什麼我說比起《淺子》,我更加喜歡《朝子》這個譯名,因爲陽川朝子這個名字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和朝顏這個意象相互呼應的。雖然淺子你也可以說是取於牽牛花的“牽”,但我認爲在這個語境下,還是比不上朝顏所帶來的附屬意義。

朝顏花所映射的就是朝姐本身,也可以說是朝姐在將司少年時期意義的具象化

或許對於很多角色而言,朝姐只是在當年那個夏天匆匆而來又匆匆離去的過客,但對於男主,對於故事中的許多角色而言,這朵短暫的朝顏花所帶來的觸動就足夠影響他們的一生。

我們在前面說過,朝姐在整個回憶中的身份其實是被過度神話的,比起說一個人,她更像是一個主角成人幻想的集合體。

這個幻想包括了很多內容,其中我認爲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

事實上從整個故事的一開始,作者就直接點明瞭在將司對於朝姐的情感中,一個非常核心的組成部分就是性幻想

在少年的性概念剛剛形成,對於性最懵懂,也是最渴望的時期,男主遇上了朝姐————一個對於他來說如同仙女,完美無缺的“大人”,他將自己對於性的好奇與追逐寄託在了朝姐身上,你當然可以說這很低俗,但這確實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男主之所以如此依賴朝姐,很大程度上就是來源於在故事開始時朝姐與他定下的那個“如果你填滿了我的履歷表,我就把你變成大人”的約定。這種性幻想在故事的中期被放大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我可以說這是整個故事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礎之一

而對於朝姐而言,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則在於謊言

從表面上看,這是在說朝姐使用假身份來對待男主,不管是她的名字也好,過往也罷,她從未將自己真正的一面展現給將司,而那份所謂的履歷表,也只不過是一個自我欺騙的符號

但當我們更深一層,我們就能發現這實際上也是在說對於男主而言,朝姐已經被過度賦予了神性,而忽視了她作爲人的本質。這也就是他的大腦通過回憶所講述給他的謊言

那其實不管說是謊言,還是說性幻想,甚至說是年少時期的愛戀,這些要素共同化作了一道枷鎖,將青島將司的一部分永遠地留在了那個年少時期的夏天。

朝姐就是男主少年時期所見到的最美麗的朝顏花,而恰恰就是這短暫卻又美麗的記憶,成爲了未來困住男主十餘年的囚籠。

但《淺子》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意象遠遠不止這些。在前面我們就提到過,在這部作品中,很多角色都承擔了很重要的表達功能

就包括前文提到的太田美希,我們當時說作者藉由這個角色傳達了真正的成人並不在於年齡也不在於對弱者的凌辱這一觀點,但她身上所承載遠遠不止這些。

在故事中,太田在被拋棄之後已經育有一子,但正如天野所說,太田其實一直沒有真正“長大”,她並無法承擔起一個母親的職責。在她的兒子太田輝眼裏,她就是世人口中所常說的有毒父母,是他一直想要逃離的存在。對於她的家庭而言,她毫無疑問地是個加害者,她的心智並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長大,反而是留在了多年以前的那個夏天。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太田也是一個受害者,她被自己的丈夫所拋棄,因爲自己的天真所以一直在被認爲是好騙的“孩子”。

而如何去判斷太田美希這個人物,去理解她行爲的好惡,也就成爲了劇中所呈現出來的衝突之一。

我們說一部作品劇情的推動是離不開衝突的,只有當角色彼此的立場彼此的行爲碰撞時,劇情的張力才能得以展現。這種衝突可能是《可塑性記憶》裏必將到來的離別期限與男女主逐漸升溫的感情之間的碰撞,也可能是《少女歌劇》中少女們爲了那唯一的閃耀(starlight)而展開的爭鬥。

而在《淺子》中,這種衝突則表現爲很多意象,包括我前面所說的理解家庭

先說家庭,在這部作品中,其實作者藉由裏面的角色作出了非常多極端的家庭比對。

像男主將司所代表的就是非常典型的美滿幸福的家庭環境,有着不錯的條件,並且也願意去陪伴,願意去感受男主的想法。所以對於男主而言,家庭這個詞彙無疑是美好的,所以在某些層面上將,他在少年時期所呈現出的,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孩子的樣貌。

但家庭對於其他角色而言並非如此,天野優花子的家庭過於嚴苛,完全無視天野個人的想法,讓她活的沒有一絲自由與尊嚴可言,所以她最終選擇與家庭決裂,斷絕了彼此的關係;筧美希的家庭也說不上和睦,父母的早早離婚讓她一直處於漂泊的狀態,也沒有固定的朋友,進而導致她的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得到鍛鍊,最終只能選擇依附於他人,落得一個被拋棄的下場;甚至說對於朝姐而言,她的原生家庭更是不幸,她被自己的父親家暴甚至性侵,在好不容易逃離,有了愛自己的養父母之後,卻被無常的世界再次奪走了這一切……

以上我所列舉只是一小部分,其餘像是男主的同事杉本,朝姐的好友佐知子,還有藤村光一等角色的家庭其實都在作品中被反覆觸及。

這些角色的家庭本身無疑是不幸的,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這些角色的家庭本身,其實就是當下社會非常經典的家庭問題的具象化。作者藉由這些角色的家庭本身來呈現出個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也提出了自己對於如何對待家庭的看法。

雖然也因爲這一點很多人說小小一座島上竟然聚集了如此多的神人家庭

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這些角色原初家庭的不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補足了這些角色由於符號化性格特質所帶來的塑造缺失,更爲未來劇情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而這個衝突,就是我們剛剛提到過的理解

在《淺子》中,角色與角色之間關於理解的衝突遍佈於作品的每個角落,這些理解上的衝突甚至構築成了整部作品劇情推動的基礎。

像我們前面提到過,青島將司與天野之間對於太田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對於天野而言,她經歷過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不幸,也就更加能夠感受到太田輝在這個家庭中所遭受的痛苦,所以對於她個人而言,太田美希毫無疑問是個加害者,是不應該被原諒的

但對於男主來說並非如此,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他不理解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所以也更加看重太田在她個人經歷中所遭遇的不幸,更能感受到太田在被拋棄後所感受到的絕望與悲傷。所以他認爲太田是值得被可憐的,是一個受害者

你說他們的想法有問題嗎,不,他們的說法都是正確的,只不過是彼此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立場不同,也就導致了他們之間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同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很罕見的設計,事實上在文娛作品中出現角色對於事件的爭論是再正常不過的。《餓殍》裏面有對當時明末那個時代逼人作惡的爭論,《天氣之子》中主人公之間也有過對於是否應該拋棄世界選擇拯救一個人的思考,甚至是我認爲腳本設計失敗的《來自星辰》裏也有對於生命價值,對於自由的議論。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劇情寫作手法,而《淺子》做的比較好的一點在於,故事中所出現的所有理解上的分歧,都可以在角色本身固有的經歷中找到答案

這說起來簡單,但事實上在腳本創作中,你只要能夠把握住一個角色本身的支點就足以稱得上優秀,如果你再能夠將這個角色本身的經歷或者說塑造融入到表達當中,那你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作者。

這裏再補充一句,我並不是說我前面提到的這些作品就沒有做出相應的處理,只是說《淺子》在這裏的處理比較巧妙

那讓我們再回到剛剛的議題本身,我們再來看《淺子》中其他關於理解的衝突。

天野和將司曾在高中時期短暫地相戀過,但男主本身美滿的家庭環境讓他始終無法理解天野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痛苦,而這也成爲了他們最後無法走到一起的原因。

藤村光一向往成爲一名女性,卻因爲社會的偏見而不敢表現,在家庭中也始終是一個異類的存在。而沙耶加雖然喜歡光一,但她同樣也有這樣的偏見,這也最終成爲了二人之間決裂的導火索。

而對於與男主同樣在一個家庭之中的青島沙耶加來說,她童年對於家庭的理解也並不相同,她曾經認爲家庭是束縛她的枷鎖,是阻礙她前往東京成爲偶像的高牆。她不理解家人對自己的擔憂也不理解爲什麼沒有人願意去真正地支持她,而家人也不理解爲什麼沙耶加如此地執着於成爲一名偶像,即便她看上去並無資質。

注意到了嗎,儘管我一直說的都是理解,但實際上劇情中所呈現出的,其實都是不理解

我不理解你爲什麼要這麼做,我不理解你究竟想要什麼。

這些本質上其實都是觀念的衝突,但很有意思的點在於,這些衝突並不侷限地推動故事的發展,而是作爲作品的一個基調而存在。

這樣的矛盾充斥在《淺子》的每個角落,大到人生的抉擇,小到聽歌的品味。

所有人都在說不理解,所有人都在說我不明白。

但這些不理解在最後又以一種很平淡的方式被消解。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藤村光一

隨着時間的過去,光一最終選擇正視自己的取向,以一個女性的身份示衆併成爲了全國知名的博主。而與此同時,包括沙耶加在內,很多角色對他看法都發生了改變,大家討論的不再是光一爲什麼會有扭曲的身份認同,而是逐漸轉變爲了認可的心態。似乎隨着時間的流逝,過去這些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逐漸變得沒有意義,即便我可能還是無法理解你的感受,但我卻能夠去接受你的選擇。

兄弟你好香

誠然,這當然是本作很多細節略過程直接談結果的極端體現,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去傳達的觀點之一——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真正地做到理解一切,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流逝,你終將學會與他人和解,與世界與自我相處。

天野放下了曾經的過往開始新的生活,沙耶加放下了曾經不切實際的願望投入到家庭之中,太田也拾起了攝影的興趣試圖承擔起一個成人的責任……

所有人似乎都在向前走,徒留男主一個人留在那個過往之中。

而這所有的意象,一切一切的思考與觀點,在最後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

那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下一個章節。

五、當議論流於表面

在進入最後一個章節之前,我想先和各位聊點別的東西。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在《淺子》這部作品中,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實際上非常多。

而在這些表達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就是對社會議題的討論

除了前文說過的原生家庭以外,作者還試圖在作品中添加諸如對自我性別認同,家庭暴力,校園欺凌,青少年犯罪,兒童保護等等社會議題的思考。

看上去很美妙是吧,可作者想要說的東西太多太雜,就導致很多議題都只停留在表面的陳述。而這也就導致作品中的很多情節呈現出來有一種很強烈的刻意感,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雜亂。

我們還是說《漂流少年》,同樣是成長相關的主題,同樣涉及到了相當多的社會議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漂流少年》中,製作組並沒有生硬地將這個議題擺在觀衆面前,而是通過劇情的呈現,讓觀衆自行對這個問題產生思考。

就比如在猴子棒球的單元回中,製作組並沒有讓角色主動地去探討公平與正義的意義,而是去講述了獨臂裁判爲了絕對公正而去選擇否定象徵着一個時代,象徵着自由與反抗的藍魔,最終被狂熱的觀衆所殺死的故事。

《漂流少年》並沒有直接將作者對於公平與正義的理解甩在觀衆的臉上,而是通過一種更爲隱晦的方式,告訴所有的觀衆,狂熱的粉絲會殺死棒球,沒有理性的正義也會化爲謬誤

發現了嗎,儘管《漂流少年》從未直接將他所想的觀點灌輸給觀衆,但他卻通過劇情的誘導,“逼迫”觀衆去理解他所想表達的一切,這也是製作組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手法非常高超的一點。

而我們在評判一個議題的討論是否合適,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你對這個社會議題的思考,是否能夠融入到你的劇情當中,是否是你這部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淺子》就是在這個部分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我們說過《淺子》這部作品中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略過程直接談結果的劇情處理,而這也就導致作品所出現的這些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實際上是非常淺顯流於表面的。

這其實就是一個表達陷阱,作者僅僅是將問題擺在了桌上,卻並沒有更進一步地對其展開思考,也就讓讀者並無法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藉由這些劇情去表達什麼。

而作者這種處理劇情的傾向也反映在了作品的別的方面,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這部作品中有關NTR的爭論。

在回憶劇情的中後期,名叫大井豊的律師來到了島上,並與朝姐發生了關係,而這也是作品中關於NTR爭議的起始。

你說這段劇情完全不合理嗎?當然不是。

因爲作者在後續的劇情中也補充了朝姐做出這些事的原因本質上是因爲她的養父母被人陷害死去,那時的她是極度絕望,也認爲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所以她選擇拋下自己的尊嚴,出賣自己的身體以換來當年那起事件真相的情報。

我們先不討論這段劇情是否是嚴格意義上的NTR,因爲你很難去定義朝姐對於男主的感情,但至少從角色的行爲邏輯來說,這段劇情的存在本身他確實是存在合理性的。

可問題在於,一段劇情合理它並不等同於合適

我之前在《更衣人偶》的漫評中就已經提到過邏輯合理與整體性他並不是完全等同的,這裏我也不加贅述。

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爲什麼要在這裏設計這樣的情節。

在這裏我可以用一段很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爲了去破壞男主心目當中朝姐完美的成人形象

我們前面提到過朝姐在男主的會議中是被過度神話的,而當朝姐與第三者發生關係,那個高不可攀不可觸及的“神明”就在一瞬間被拉下了神壇,她身上的光輝開始脫落,露出其下“骯髒”的本質。

而這個事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朝姐的離去,也在男主的心中留下了一個不可癒合的傷痕,使得他在爲了很多年內都無法從中擺脫。

可問題也就在這,如果說在朝姐還沒來到島前所發生的事件她都是合理的話,那麼在她已經和男主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再發生這樣的情節很難說得過去了。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朝姐之所以在過去選擇出賣自己的身體是因爲她已經失去了身爲一個人活下去的慾望,她已經拋下了過去名爲諸星深雪的自我,來到這座島上也不過是爲了再看一眼自己養母所生活過的地方之後了結自己的生命。

可在她看到男主被推下水的那一刻,她仍然選擇了救援,就像她當初對佐知子做的那樣,一切都形成了閉環。

朝姐是個很脆弱的人,她一直在哭,卻始終保護着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從男主身上看到了一個純粹的孩子的靈魂,也就是這份純粹,讓她開始重新思考活着的意義,重新拾起走下去的勇氣

這是朝姐的人物魅力所在,也是她這個角色成立的基礎。

現在再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情節,我們就可以意識到這段劇情有一個非常大的漏洞就在於在當時的那個時間點,朝姐她已經不是那個身處泥沼之中,對未來感到絕望甚至想要放棄生命的諸星深雪,她在一定程度上與自己和解了,也就沒有了與律師發生關係的理由。

你當然可以說這是一次了斷,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段劇情完全有更好的處理方法,而不是以眼下這種爭議巨大的方式來呈現,我甚至可以用畫蛇添足來形容這段劇情。

這也就是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作者在創作《淺子》這部作品時,過多摻入了自己的主觀傾向,它略過了劇情發展本應存在的過程,導致很多情節的設計的成立與否完全取決於作者的思維是否正確。

這是在談論《淺子》這部作品無法避免的問題,也是作者在此次文本創作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之一。

可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就不會在這裏給這部作品如此高的評價,這些懸浮在表層的議題在最後也都指向了同一個事物。

而那,也是縈繞在整部作品各處的詰問——我們究竟何以長大成人

結語·在璀璨而短暫的謊言與愛戀中長大成人

究竟什麼纔是大人?我們究竟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大人?

我相信所有觀衆或多或少都想過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淺子》這部作品中被反覆提及,詢問給每一個存在當中的角色。

它甚至可以說是統領了整部作品故事的核心,讓前面原本散落的議題在最後串成了一個整體。

我們前面說的不管是家庭也好,性也罷,其實他們的本質都是世俗意義上我們對於成人的定義

“你只有構建了家庭纔算一個大人;你只有與他人發生過關係才能說得上是一個大人;你只有變得成熟圓滑纔算得上一個大人……”

我們對成人的定義有很多要求,我們希望他完美,將很多不切實際的願望都疊加在了這個詞彙之上。

將司也是如此,他希望朝姐是他心目中完美無缺的大人,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無措。

朝姐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將司心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也留下了那個他無法遺忘的問題——他究竟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若干年過去了,將司在報社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是世人眼中成功的成年人,有着優渥的生活,有個體面的工作。

但他仍然是迷茫的,他忘不了朝姐,更忘不了那個夏天的回憶。他始終沒能從過往中走出,因此他也一直是個“孩子”。

《淺子》用一種近乎殘酷的手段撕開了“成人”這個詞彙的面紗,杉本同樣有着不錯的工作,卻始終無法平衡好家庭與工作間的關係,最後不得已與家人分離;佐知子一直無法原諒當年沒有對着社會說出真相而讓深雪揹負罪名的自己,因此一直逃避着那段過往,不願去面對。

大家都有各自的苦悶,都有各自的不堪,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生活的失敗者,與世人眼中成熟的大人相距甚遠,但他們真的不配稱之爲大人嗎?

杉本離婚過後反而更加投入於工作,他拜託了家庭的桎梏反而得以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佐知子也選擇去面對朝姐,主動面對過去自己所做的一切。

不管是前面所提到的自我性別認同也好,還是原生家庭也罷。《淺子》以一種殘忍的方式否定了世俗對於成人的看法,又用一種極爲溫柔的方式做出了自己對成人的定義

《漂流少年》對成長的詮釋是“選擇”,而《淺子》對成人的理解是“原諒”。

在故事的最後,男主再次找到了朝姐,朝姐老了,數十年的時間讓朝姐早已青春不再。

在黃昏中,將司與朝姐進行了長談,除去了過去自己心中無法解開的心結。男主最後承認自己就是個小鬼,朝姐也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在絢爛的煙火下,將司說出了自己遲到多年的表白,少年時期的愛戀如同煙火一般絢爛,卻也如煙火一般短暫。花火的痕跡終將消失,但年少的愛戀卻永遠留在了少年的記憶當中。

《淺子》並不是一個關於少年如何重拾過去的回憶,找回過去緣分的故事,初戀的大姐姐已經老去,過去的自己也已遠離,將司仍然扮演着一個良好大人的角色,但卻也一直是一個從未長大的孩子。

它更多的是少年與曾經過去的自己和解,找到新的戀人,從而走向未來,長大成人的故事。而這,也是《淺子》這個故事真正所想表達的主旨——成長不代表成熟,也不代表家庭,它只在於你能否與自我相處,能不能去接受自己與自我和解,在認清自己的醜陋與缺陷過後,繼續堅強地走下去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如何,也不知道未來的自己究竟會變成何種模樣。

但那並無所謂,人生還很漫長,有的是時間給我們思考。

現在永遠是我們最年輕的瞬間,我們終將在璀璨而又短暫的青春過後長大成人。

而這,也是《淺子》留給每個觀衆,最溫柔的祝語。

作者的話:

各位hxd大家好啊,這次又是一個超級長文,不知道各位看的是否滿意?

如果各位不喜歡我也沒辦法,這已經可以說是我燃盡之後的成果了

不過在這次作者的話裏我就不想說那麼多對作品的反思了,請允許各位讓我在這裏稍微地訴訴苦。

這次寫作真的難度可以說是非常之高,我前面也提到過由於我是個醫學生的緣故,我實際上可以支配的課餘時間並沒有想象中的充裕。就拿這篇文章舉例吧,這篇文章從立項到寫作完成一共花費了我一週以上的時間,平均每天我需要在這之上花費三個小時往上去整理並修改我想要在文章中表達的內容。爲此我基本上犧牲了我個人所有的休息時間,甚至這幾天我都保持着每天晚上三四點睡的惡劣作息。

就光是這篇文章大綱的梳理就花費了我個人一天的時間,在這當中我還要去梳理整個漫評的邏輯以保證閱讀體驗的順暢,對我來說的負擔還是非常之大的。

就像我之前在更新計劃裏所提到的,我現在文章的數據可以說是相當慘淡,而這樣的一個情況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確實是無法接受的。

就像我前段時間寫的短篇小說,我花費兩個星期去寫作,最後得到的只有無數次的不通過審覈與慘淡的五百出頭的閱讀量。

說真的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該不該繼續做下去,因爲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是自己寫的太差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反正就是陷入到了挺嚴重的自我懷疑中。

所以後面的一段時間裏我就自己跑去某個平臺自己寫小說去了,雖然也是沒人看,但也就安慰自己說是在給年少的自已圓夢了。

這一次重啓無名說欄目可以說純屬意外,單純就是我看到《淺子》這部作品很有感觸,於是決定寫點什麼來和各位分享,也順便實驗一下新的寫作方式能不能給這一潭死水一樣的賬號注入一點活力。

沒有一個創作者可以離得開觀衆,就算再怎麼用愛發電,如果沒人觀看,熱情也遲早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

我從來不認爲自己是什麼很高尚的作者,我有我自己的慾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看到我所寫的故事。

我不會說我不在乎數據,各位可能感受不到當你隨手發出的一個吐槽可以輕鬆突破十幾萬的閱讀,而你認真寫的一篇文章只有寥寥幾人觀看時你會有多大的落差,我只能說那對於一個作者來說真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那會讓你開始懷疑你認真寫作的意義。

所以在文章的最後,再次懇請各位能夠給一個免費的三連,點個關注,轉發一下這篇文章。

你的支持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也是支持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再次謝謝各位了。

熬夜寫文不易,如果喜歡就給可憐的作者一個免費的點贊收藏充電三連吧,這真的對我很重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