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芯片的年代,人們是怎麼把聲音“凍”進唱片的?

說起留聲機,你一定不陌生,很多文藝作品中你都見過它,但你知道它是如何誕生的嘛?爲什麼唱片能播放音樂?怎麼就成爲如今音樂發燒友們的必備品?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留聲機

我相信大家對留聲機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棱角分明的木盒子,放上圓盤唱片,再配上一個大大的酷似牽牛花的音筒,但這並不是最初的留聲機形制,起初用的也不是圓圓的唱片

人類最早的錄音

你知道留聲機出於愛迪生之手,但你絕對不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設備,其實早於愛迪生髮明留聲機至少17年的時間!

1817年愛德華-萊昂·斯科特·德·馬丁維爾,在法國出生,他一直對於如何把聲音記錄下來十分感興趣,直到他長大後成爲了一名書籍印刷商,發行商,這讓他能輕易接觸到最新的科學發現

1853年,他在編輯本書名爲《生理學特徵》的書時,看到了對於人耳的原理解剖圖,便有了靈感,“能否用機器模仿人耳,以此來實現記錄聲音呢?”在這樣的構想下:(機器製造時間存疑)

他用漏斗狀的號角或開口的圓筒來模擬耳道,在小的一端蒙上軟薄的羊皮紙等有彈性的薄膜模擬鼓膜,使用豬鬃或者細針連接到模擬鼓膜上,通過聲音的振動,鼓膜會帶動豬鬃或細針,此時移動含有油煙塗層的紙或者玻璃,這樣聲波的圖形就被畫了出來,而這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最早記錄人類聲波的圖片。

愛德華的“聲波振記器”

對於這個成功的發現,愛德華只是申請了專利就轉頭開始研究如何將曲線反向輸出成聲音,而這一轉就過去了太久…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留聲機—圓筒留聲機,與愛德華的機器原理相似,但愛迪生用的不是紙或玻璃,而是用錫箔包圍的圓筒,刻針的振動能在錫箔上刻出深淺不一的凹槽,這也是能夠還原聲音的關鍵原因

留聲機在聲杯的底部有一層薄膜,刻針連在薄膜上,聲音帶動薄膜振動使刻針上下移動,以此在錫箔上留下劃痕,配合曲柄來轉動滾筒並向左移動,使刻針連續的在錫箔上刻畫,錄完音後將滾筒轉回原位,將刻針對準初始點,轉動滾筒,滾筒振動刻針的薄膜,聲音便被還原了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愛迪生並不知道愛德華早就掌握了錄音技術,而留聲機問世也沒傳到愛德華耳中,1879年,愛德華去世,抱憾終身,到死也沒能做出播放聲音的機器……

《偉人愛迪生》留聲機

技術演進

由於錫箔易磨損,播放次數有限,且操作時需要手動搖柄控制轉速等諸多不便

1886年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電話機的發明者),首次使用蠟筒替代了錫箔,愛迪生受到了競爭壓力,於1888年也改進了自己的設計,正式推出了蠟筒留聲機

蠟筒

新的設計採用彈簧驅動或電動力代替了手動搖柄,材質上用蠟筒代替錫箔,帶來更高的耐用性,更好的音質,蠟筒能刻畫更加精細的凹槽,並且磨損後可以刮除表面重新錄音,同時也更加方便工業生產,極大地推動了留聲機商業化發展

唱片時代

1887年,徳國發明家埃米爾·貝林納,發明了唱盤式留聲機,採用橫向刻紋和壓制技術,讓唱片能夠大規模複製,使用扁平圓盤狀的唱片,早期的材質爲蟲膠,質地硬脆易碎,表面粗糙,噪音高,轉速也較快,後來發展爲乙烯基材質(即“黑膠”),約20世紀50年代左右,這便是我們所熟悉的黑膠唱片

乙烯基材質柔韌,抗摔耐磨,且表面光滑噪音少,較低的轉速能夠儲存更長時間的音樂,它動態範圍更廣,保真度更高,至今仍是主流的黑膠形式

電唱機

現代留聲機(電唱機):在唱盤式留聲機之後,人類的聲音技術又經歷了形式上的轉變,從機械性錄音到磁性錄音,到激光掃描,再到如今的數字音樂,人類的音頻技術取得了飛快的發展

得益於技術迭代,現代的留聲機,雖然還是把聲音振動的形狀刻製成凹槽,但是變成了依靠搭載唱針唱臂唱針會隨着凹槽而擺動,傳遞到另一端的磁鐵上,磁鐵上下通過固定線圈做出感應,產生電流,電信號再通過放大器和揚聲器,從而播放音樂

黑膠唱片的意義

如今音樂的載體早已從唱片轉變到了流媒體,就連盈利邏輯也從在唱片中獲利,轉變到依靠流媒體建立曝光度、再靠巡演和販售周邊獲利的模式。而且在過去四年裏,消費者去看音樂現場買票花費甚至達到數字音樂與實體唱片花費的20倍左右。這時,音樂產業的壓力“貌似”轉移到了互聯網創業的肩上。            ----知乎文章(2016)

毫無疑問,音頻技術發展猛烈衝擊了唱片行業,在當下,我們只需要打開手機的音樂APP就能播放出音樂,音頻質量也不斷拉高,音樂的傳播力更是依託於短視頻平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快節奏的生活也影響了音樂的發展,出現更多口水化,快餐式的音樂;黑膠作爲實體媒介,就如同聲音首次通過科技實現具象化一樣,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就像是手磨咖啡,不一定是最好的,卻能夠享受整個過程,體驗的不僅是喝咖啡還有整個體驗過程。黑膠也一樣,越發加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很少靜下心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帶來的美好,黑膠唱片既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回應,在算法推薦,碎片聆聽盛行的時代,黑膠唱片通過有形媒介,主動選擇和專注聆聽,重新詮釋着當下人與音樂的關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