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集團前腳剛發佈財報,雷軍後腳就迫不及待發微博,給大夥兒彙報上成績了。
2024 年,小米集團總收入 3659 億元,同比增長 35.0% ,經調整淨利潤爲人民幣 272 億元,同比增長 41.3% 。
3659 億是啥概念?一個粗略的算法,這就相當於小米每天有 10 個億進賬。而且在財報裏, “ 創歷史新高 ” 的字眼在多項業務裏,反覆出現了好幾次。
反正今天最高點的時候,小米的股價直接漲到了 59.45 港元,這也是小米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股價。
要知道,去年小米 SU7 剛發佈的時候,小米的股價還不到 15 港元,這一年時間翻了有四倍。包括花旗銀行,也在今天上調了對小米股價的預期。
差評君這次也特地去瞅了一眼,雖說小米的這份財報,並沒有展開太多的業務細節,但通篇看下來,其實核心就兩個:手機和 IOT 家電業務還是一如既往的強悍,而智能汽車業務也慢慢支棱起來了。
先說大夥兒可能比較感興趣的智能汽車業務,還跟之前一樣,持續虧損中。
去年一整年,小米賣車賣了 321 億元,但 “ 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 ” 的經調整淨虧損是 62 億元,刨掉其他相關業務那三瓜兩棗,虧損主要還是因爲造車。
不過造車這事兒前期喫經濟,虧損再正常不過。
把時間線拉平,小米 SU7 從上線交付到今天,滿打滿算也才一年。但僅僅一年時間,汽車等業務的營收就佔到了整個集團營收的 9% 。
並且在這期間,汽車業務連續三個季度的淨虧損分別是 18 億元、 15 億元和 7 億元。隨着規模效應的不斷放大,今年小米汽車的虧損大概率還會進一步收窄。
再來看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三個季度的毛利率分別是 15.4% 、 17.1% 和 20.4% ,這毛利率,都能跟特斯拉打個來回了。
按照這個虧損收窄幅度和毛利率增速來粗略測算,今年小米的汽車業務保不齊真能實現盈利。特別是今年還定下了 35 萬臺交付量的目標,只能說小米汽車未來可期好吧。
你想想,汽車業務淨虧損 62 億,小米還能實現整體 272 億元的淨利潤,你就說另外一條大腿夠不夠粗吧。
具體來看, 3659 億的營收裏,手機× AIoT 業務狂砍 3332 億,其中,智能手機佔比 52.4% ,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 28.5% 。
不得不說,賣手機的老本行纔是小米當之無愧的印鈔機。
去年 1.68 億臺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15.7% ,小米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連續四年排在全球前三的位置了。
而在銷量上漲的同時,小米手機的價格也在漲。智能手機的 ASP (平均銷售單價 ),從 2023 年的 1081.7 元漲到了 1138.2 元,又一個歷史新高。
價位 4000 – 5000 元的手機,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市佔率達到了 24.3% ,排在第一。去年 11 月上線的 Redmi K80 系列,僅僅一百天就賣了超過 360 萬臺,扛起了性價比的大旗。一心要衝高的小米,今年也派出了小米 15 Ultra ,歐洲起售價 1499 歐元,定價比 iPhone 16 Pro Max 還要高。
而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也佔到了手機 × AIoT 業務收入的 46.0% 。
根據 Canalys 數據, 2024 年,小米在全球 56 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在 69 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
不過差評君也注意到,小米手機 12.6% 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 2 個百分點,這是原材料漲價導致的。所以小米手機的“ 高端化 ”,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搭上了市場漲價的順風車。
另外,小米家電業務的表現,其實也挺值得嘮嘮。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的營收,第一次突破了 1000 億元,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全賣瘋了,雷軍還單獨把 IoT 業務單獨拎出來,發了條微博。
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網友,直接在評論區點名了董小姐。
而且在財報電話會上,盧偉冰也提到,小米的 AIoT 業務海外佔了約三分之一。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公開資料,小米已經在東南亞市場開設了直營小米之家,今年還會陸續上線日韓和歐洲市場。
不得不說,小米的這招 “ 人車家全生態 ” 打得確實精彩。牢牢把住了手機和 AIoT 的基本盤不說,汽車業務也是蒸蒸日上。
快到家了用手機提前打開空調,一句話喚醒智能音箱,車機的離家模式開啓後,家裏的電視、燈光也會自動關閉。。。
在智能化的生態建設上,小米好像已經走得,比同行們要遠得多了。
撰文:西西
編輯:江江&面線
美編:陽光
圖片、資料來源:
小米2024年財報
部分圖源網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