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乎的來了!
今晚,英偉達將發佈了GeForce RTX 5060系列顯卡,看了一圈,當回課代表
發佈會後,會更本文內容爲最新版!
熱乎的分析總結如下,文末包含2025年主流遊戲本品牌發佈節奏預測收集。
全文2500字,圖表x4,閱讀約需8分鐘 英偉達官網跳轉,可文末閱讀原文:GeForce RTX 50 系列顯卡 | NVIDIA
【零】核心信息提純——
GeForce RTX 5060 系列包含三個配置,將於 4 月集中上市,搭載這些平臺的遊戲本也是如此節奏:
RTX 5060 Ti 16GB(3月底)
RTX 5060 Ti 8GB (4月初)
RTX 5060 8GB(4月中下旬)
這些顯卡——
均使用 GB206 GPU,採用基本一致的 PG152 系列 PCB 設計;
RTX 5060 Ti 滿血啓用 GB206 架構的 36 組 SM(4608 CUDA),較前代 4060 Ti(4352 CUDA)僅增 6%,屬於“擠牙膏”式升級;
RTX 5060 閹割 6 組 SM(30 組),CUDA 核心達 3840 個,較前代 4060(3072 CUDA)提升 25%,是 50 系中代際提升最大的型號。
RTX 5050 這次沒出來,預計四月底五月會有消息,高性能輕薄本,比如ThinkBook 16+獨顯版、小新Pro 16 GT獨顯版搭載5050的話會跟隨節點更新。
【一】5060系列配置表、顯卡選擇
1.核心規模
RTX 5060 Ti 滿血啓用 GB206 架構的 36 組 SM(4608 CUDA),較前代 4060 Ti(4352 CUDA)僅增 6%,屬於“擠牙膏”式升級; (我剛好是在用4060Ti過渡,這麼一看到時候賣二手價格還是比較穩的)
RTX 5060 雖然閹割 6 組 SM(30 組),但CUDA 核心達 3840 個,較前代 4060(3072 CUDA)提升 25%,是 50 系中代際提升最大的型號。
2.顯存與帶寬
均採用 128-bit GDDR7 顯存,但 5060 Ti 提供 16GB 版本(適合 2K/4K 高顯存需求場景),5060 僅 8GB(1080P/2K 主流遊戲足夠);
GDDR7 顯存帶寬達 448GB/s,較前代 4060 的 GDDR6(232GB/s)提升 93%,緩解了位寬瓶頸(注:5060 因容量限制,實際帶寬可能略低)。
3.功耗與供電
5060 Ti 功耗增至 180W(前代 4060 Ti 160W),需 8+6Pin 供電(部分非公版可能 8Pin);
5060 功耗 130W(前代 4060 115W),單 8Pin 供電,老電源兼容性更好。
4.性能定位
RTX 5060 Ti:2K 光追遊戲主力(DLSS 3.5 加持下,《賽博朋克 2077》2K 光追可破 100 幀),16GB 版適合生產力(視頻渲染、AI 模型);
RTX 5060:1080P 光追旗艦(《艾爾登法環》1080P 光追 DLSS 3 可達 120 幀),8GB 顯存應對主流 3A 無壓力,小機箱友好。
【二】對比4060系列,提升或達30%
1. 架構與核心規模:新架構+核心數小幅提升
4060 系列:基於 Ada Lovelace 架構(AD106/AD107 核心),4060 Ti 含 4352 個 CUDA 核心,4060 爲 3072 個。
5060 系列:升級至 Blackwell 架構(GB206 核心),5060 Ti 核心數 4608 個(+6% 於 4060 Ti),5060 爲3840 個(比 4060多25%)。移動版 5060 因功耗優化,CUDA 調度更激進,根據已有的曝光偷跑,3D Mark Time Spy 分數跑分超桌面 4060 Ti 約 5%(遊戲本5060戰臺式機4060Ti)。
2. GDDR7 顯存帶寬優勢
4060 系列:8GB GDDR6(17.5Gbps),帶寬 280GB/s,128-bit 位寬是性能瓶頸。
5060 系列:全系 8GB/16GB GDDR7(28Gbps),帶寬飆升至 448GB/s(+60%),帶寬接近 RTX 4070 的 504GB/s,光追紋理加載效率顯著提升,雖然位寬仍 爲128-bit,但 GDDR7 高頻率彌補了位寬劣勢,2K 光追場景顯存延遲更低。
3. 性能:15%-30%越級提升
光柵化性能:5060 桌面版較 4060 提升約 15%-20%(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移動版因功耗釋放激進,Time Spy 跑分直逼桌面 4070(+11%)。
光追+DLSS:5060 支持新一代 AI 光追重建(類似 DLSS 4.0 技術),《賽博朋克 2077》2K 光追+DLSS 質量模式,5060 幀率比 4060 高 25%-30%(等效 4060 Ti 8GB 水平)。
生產力:CUDA 渲染速度提升 20%,GDDR7 顯存加速視頻導出(如 8K AV1 編碼速度快 4060 約 40%)。
4. 功耗與能效:整體功耗小幅增加,能效比優化帶來性能提升
4060 Ti:160W(公版),4060:115W。
5060 Ti:180W(+20W),5060 150W(+35W)。
Blackwell架構每瓦性能提升約12%,5060移動版 115W 功耗下跑分超 4060 Ti 桌面版160W。
5. 新技術特性
GDDR7 生態:支持動態顯存分割(DSR),多任務顯存分配更智能(如遊戲+直播顯存佔用降低 15%)。
全景光追:5060 首次支持環境光追反射+陰影同步計算(4060 僅支持單一光追類型),《霍格沃茨之遺》光追細節複雜度提升 30%。
DLSS 幀生成進化:5060 幀生成算法延遲降低 20ms,配合 Reflex 技術,電競遊戲(如《CS2》)操作響應更接近“無幀生成”模式。
6. 性價比與定位
4060 系列:2025 年二手 8GB 版約 1800 元,適合預算有限的 1080P 光追用戶。
5060 系列:首發價預計 2999 元(8GB),對標 4060 Ti 16GB(3899 元),2K 光追幀率接近 4070(原價 5499 元),顯存帶寬和能效比成核心優勢。
總結:5060 系列的“越級”升級
必選理由:GDDR7 顯存帶來的帶寬革命,讓 128-bit 位寬不再是硬傷;Blackwell 架構能效比優化,150W的4060Ti 功耗實現接近 4070 的性能;光追技術代際領先(支持全景光追)。
謹慎點:5060的顯存容量仍爲8GB(5060 Ti 可選 16GB),4K 光追需依賴 DLSS;價格較 4060 首發上漲約 30%,適合 2025 年及以後的新遊戲需求。
結論:5060 是 2025 年“1080P 光追旗艦”和“2K 光追甜品”的雙定位顯卡,相比4060的綜合提升幅度達 15%-30%(取決於場景),尤其推薦給計劃 3 年內不換卡的玩家。
【三】筆記本電腦平臺節奏
50系遊戲本預計3月底4月初陸續上市,5月會大批上市備戰618大促(5月底開售)
屆時主流品牌的50系新品都會如期上市,最佳購買節點是今年的618大促期間。
可選擇的款式更多,評測體驗都出來了,國補繼續,40系舊款也更便宜。
別衝動,該等等,早買會背刺。要是買了那我就說”早買早享受“。
以下是主流遊戲本品牌 RTX 50系顯卡遊戲本 的上市時間及系列彙總(按品牌分類)——
具體上市時間、配置、型號以實際爲準,這個也就圖一樂~
1. 聯想(拯救者)
Y7000P 2025:RTX 5060/5070
Y9000P 2025:RTX 5060/5070 海外宣傳3月上市(國內預售跟進,具體日期未官宣,估計繼續搶購和缺貨,耍猴者基操)
2. ROG(華碩玩家國度)
槍神9 超競版 / 槍神9 Plus 超競版:RTX 5090/5080,3月31日21:00正式開售(2月25日已開啓預約)
Strix Scar 16/18系列:RTX 5090/5080,3月上市(美國官網3月定價,國內同步)
Zephyrus G16 旗艦款:RTX 5090,3月上市(頂配5499歐元,預售開啓)
(來源:ROG2025發佈會,2月25日預約,3月底集中發售)
3.機械革命(MECHREVO)
耀世16 Ultra / 蒼龍16 Ultra:RTX 5090/5080,3月上市(CES 2025首發,3月底集中發售)
曠世X / 極光X系列:RTX 5080/5070 Ti,3月上市
翼龍15 Pro 2025:RTX 5070,4月上市
來源:CES2025發佈,3月國內發佈上市
4. 惠普(HP)
暗影精靈10 Ultra:RTX 5090/5080,3月上市(美國百思買3月上架,國內同步)
Victus 16:RTX 5070 Ti,4月上市
(來源:零售商曝光,高端型號優先3月)
5. 雷神(THUNDEROBOT)
獵刃16*:RTX 5090/5080,3月上市**(美國百思買3月上架,國內同步)
ZERO 18 Pro:RTX 5090,4月上市
(來源:零售商曝光,高端型號優先3月)
6. 微星(MSI)
泰坦18 Ultra AI 2025:RTX 5090/5080,3月底上市(2月發佈,已開啓預約)
GE78HX 2025:RTX 5080/5070 Ti,3月上市
Katana GF77 2025:RTX 5070,4月上市
(來源:微星發佈會,CES2025首發,3月高端型號優先)
7. 雷蛇(Razer)
靈刃16/18 2025:RTX 5090/5080/5070 Ti,3月31日21:00正式開售(2月25日預約)
靈刃18頂配(RTX 5090+64GB+4TB)售價37999元
(來源:雷蛇官網,同步參與英偉達2月25日預售)
8. 宏碁(Acer)
掠奪者·擎AI 16/18:RTX 5080/5070 Ti,4-5月上市(北美5月,歐洲4月)
Helios Neo 16S AI:RTX 5070,4月上市(入門款,起價1699美元)
(來源:CES 2025發佈,分地區分階段發售)
9. 戴爾(外星人/Alienware)
m18 / m16 2025:RTX 5090/5080,3月上市(隨英偉達預售節奏,未單獨官宣)
(來源:英偉達合作名單,3月首批發貨)
總結:配置時間線與顯卡型號
RTX 5090/5080:3月集中上市(旗艦系列,如ROG槍神、機械革命耀世、微星泰坦)
RTX 5070 Ti:3月底至4月初(次旗艦,如雷蛇靈刃、惠普暗影精靈)
RTX 5070:4月上市(主流型號,如機械革命翼龍、宏碁Helios Neo)
RTX 5060:4月上市(主流出貨型號,在售4060機型迭代)
預售統一節奏:2月25日起各品牌開啓預約,首批正式開售集中在3月31日21:00(如ROG、雷蛇、機械革命)。部分海外型號(如宏碁)分地區延遲至4-6月。
整理不易,覺得有用,點個關注~
讓咱帶你網上衝浪!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