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5彈《如龍5》實現夢想者?真的實現了嗎?

開坑時間:2024.10.1

完結時間:2025.2.22

通關時長及狀態:72小時(一週目)

一點碎碎念:

  如大家所見,如龍5本來是去年10月開坑的遊戲,不過中途十一有別的安排就只打了一小部分,後來就一直擱置下來了,一直到今年纔有的通關記錄,四個角色額外篇章認認真真體驗了3個,剩下一個品田篇實在是玩不來棒球,就乾脆擱置了,整體的情況就是這樣,這裏也不過多贅述了

玩法:豐富到爆炸

  • 五大區域探索:橫跨蒼天堀、神室町、永州街、月見野、榮錦町五大區域,每座城市風格鮮明,細節密度極高,從雪國風情到霓虹街景均刻畫細膩

  • 小遊戲與支線:系列傳統的小遊戲達到歷史級規模,新增出租車競速、打獵、偶像音遊、棒球等玩法,而支線強於主線更是系列傳統,無厘頭支線層出不窮,本作更是增加了每個主角的專屬支線與獨特的小遊戲玩法相嵌合,相當用心



  • 戰鬥系統進化:龍引擎集大成的戰鬥系統,如果仔細玩就會發現本作的戰缺陷鬥更加貼近0那種形式,戰鬥風格更加特化,每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戰鬥風格(除了遙)(如品田的武器流),配合上極限熱血技能,策略性與爽快感並存


音遊小遊戲

劇情:多線敘事與垃圾收束

  • 史詩級多主角架構:本作參與的主角數量多達5位(桐生一馬,冴島大河,秋山駿,澤村遙,品田辰雄)(橫山你踏馬到底想幹嘛,羣像劇也不是你這個寫法啊😩)每條故事線獨立展開,又最終交織,展現了日本黑道與社會邊緣人物的掙扎,角色背景差異巨大,通過夢想這個主題聯結


  • 情感衝擊與垃圾收束:劇情延續了系列一貫的“熱血”與“悲情”基調,尤其是桐生隱退的無奈,澤村遙的夢想之路等情節引起玩家共鳴,總的來說各個人物章節的劇情都還看的過去,但是在最終章收尾部分有着太多的遺憾,突兀的轉折,強行湊數的boss戰,難以理解的角色行爲將前面塑造的故事揉的稀碎


你是來找茬的吧

角色:夢想驅動成長

桐生一馬:爲他人而活的“無我之夢”

夢想本質:

桐生的夢想並非爲了自己,而是成爲養女澤村遙的後盾,他化名出租車司機鈴木太一隱退,表面追求平靜,實則將人生意義全部寄託給遙的偶像之夢和牽牛花孤兒院的孩子們,這種無私的奉獻,讓他成爲“他人夢想的容器


冴島大河:在荒野中尋找“贖罪之夢”

夢想本質:

冴島渴望通過北海道的獵人生活,洗刷過去的血腥罪孽,找到“作爲人而非野獸”的存在意義,他的夢想是內向的——與自我和解,北海道的雪象徵純淨與重生,而冴島故事線暗示:救贖並非遺忘過去,而是以新的方式賦予生命價值


秋山駿:用金錢托起“他人之夢”

夢想本質:

秋山以“無利息借貸”幫助追夢者,他的夢想是成爲“夢想的催化劑”,他自身無物質追求,卻通過支持他人間接實現人生價值

我有說錯嗎

澤村遙:偶像光環下的“成長之痛”

夢想本質:

遙的偶像夢起初是天真憧憬,逐漸演變爲對“自我存在意義”的探索,她渴望被認可,但在實現夢想的同時也在不斷失去重要的人,一度陷入迷茫

品田辰雄:在失敗中重燃“破碎的夢”

夢想本質:

品田渴望洗刷棒球生涯的污名,重獲尊嚴,他的追夢之路充滿了黑色幽默——曾經把棒球當成一個神聖事業的職業棒球手,遭到了熱愛事業的背刺,在離開球場調查真相後,終於認清了職業體育背後的腐敗,實現了自我的救贖

問題與缺陷

多線劇情的“失控”:野心與割裂的悖論


  • 敘事碎片化:四條主線各自獨立發展,直到終章才強行交匯,這種設計試圖展現“命運交織”,但在前期缺乏有效的線索聯動,邏輯鏈條薄弱,導致玩家在切換角色時頻繁經歷“情感斷檔”


  • 節奏失衡:爲填充多主角內容,編劇不得不插入大量冗餘情節,導致核心矛盾推進緩慢,反派直到終章才倉促亮相,動機與背景刻畫潦草,削弱了終極對決的感染力

橫山,你自己看到你寫的這玩意真的不會笑嗎

角色塑造:工具化與主題的背離


  • 澤村遙的“偶像幻夢”:主題撕裂的“符號”

澤村遙的偶像養成線視圖以“清純夢想”對比黑道的血腥現實,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成爲日本偶像工業的粗淺模仿,劇情與其他主角的硬漢風格割裂,偶像線本身的黑暗面,僅以“子供向”的方式輕描淡寫,未能深化主題,令玩家出戏

  • 品田辰雄:被浪費的潛力股

作爲新主角,品田的“落魄棒球手”設定本可深入探討日本職棒的腐敗與個人救贖,但其故事線卻淪爲棒球小遊戲和爛俗黑幕揭露(如“打假球”陰謀)。他的角色成長缺乏層次,最終與主線陰謀的關聯也顯得牽強,更像是爲了湊齊“四主角”而設計的工具人。

批判總結:被敘事野心反噬的“僞史詩”

《如龍5》的劇情試圖通過多線敘事和“追夢”主題打造一部黑道版《人間喜劇》,但其執行過程暴露了日式劇本的典型缺陷:  

1. 貪多求全:角色與主題的堆砌遠超編劇掌控力,導致敘事失焦;  

2. 主題先行:強行用“夢想”標籤統一複雜敘事,反而削弱了角色深度;  

3. 邏輯妥協:爲製造戲劇衝突犧牲合理性,最終只能倉促收尾


它更像一場“敘事實驗”,展現瞭如龍系列在轉型期的掙扎——既想突破黑道故事的框架,又難以擺脫爽片式套路。其真正價值或許在於警示後續作品:“宏大”未必等於“深刻”,多線敘事更需要嚴謹的底層邏輯支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