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遺蹟:人類的耳朵在專注聆聽時會嘗試移動

德國薩爾蘭大學最新研究
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前沿》的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儘管人類早已失去主動轉動耳朵的能力,但在專注聆聽時,耳部肌肉仍會無意識地試圖朝向聲源方向活動:這被科學家稱爲大腦中殘存的"神經化石"。

進化遺留的"無聲動作"
研究團隊通過電極監測20名健康受試者的耳部肌肉活動發現:

  1. 難度分級實驗:當受試者在嘈雜環境中努力分辨有聲書內容時(實驗模擬了從安靜餐廳到喧鬧酒吧的不同場景),連接耳廓的"耳上肌"活動顯著增強。

  2. 方位感知差異:當聲音來自後方時,"耳後肌"的激活程度比前方聲源時高出近30%。

  3. 主觀感知關聯:參與者自我報告的"聽力費力程度"與肌肉活動強度呈正相關。

"這些肌肉產生的動作微小到幾乎無法察覺,"研究負責人安德烈亞斯·施羅爾博士解釋,"就像一套被進化淘汰卻仍殘存線路的古老系統,它仍在'盡力工作',儘管已失去實際作用。"

2500萬年前的進化分水嶺
研究表明,人類祖先約在2500萬年前逐漸喪失自主控制耳廓的能力,但相關神經迴路仍以退化形式存在。靈長類動物學家指出,現存猴類仍能通過轉動耳朵增強聽力,而人類這一功能的退化可能與直立行走後聽覺定位需求降低有關。

未來應用展望
雖然目前發現的肌肉活動過於微弱,但團隊認爲該發現可能爲以下領域提供新思路:

  • 開發更精準的聽力障礙診斷工具

  • 優化助聽設備的聲源定位算法

  • 探索神經退行性疾病對原始反射的影響

研究團隊下一步計劃擴大樣本量,並測試特殊人羣(如專業口技模仿者)是否具有更強的耳部肌肉控制能力。這項看似"冷知識"的發現,正在爲理解人類感官進化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