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應付碎嘴親戚,請儘快閱讀這份《春節社交指南》!!

《社交的手腕》《暗黑心理學》《識人術》《人性的祕密》

眼瞅已至年關,隨着那個冰封了一年的男人即將解凍,他鄉遊子們也都該忙着收拾收拾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按理說一年到頭難得有個喜慶團聚,本該是件高興的事,但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那回的哪是家呀,回得完全是個讓人頭疼不已的“社交地獄”。

七姑八姨的“噓寒問暖”頂多是個小打小鬧,棘手的還得是那一局局跟長輩、領導、朋友、同學的飯桌聚會,簡直就是件“痛苦面具”。

可能會有人問,那你不會不去?但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

倘若要是我像我司“前朝劉沛公”一樣是先天社交聖體,那倒也還好,但若是跟我一樣是個純純的社交呆逼,那八成就得尷尬地在腳底開挖地基工程了。

而爲了能在這些社交場上挽回些薄面,前陣子我專門騰出了深夜“導告”的時間,花心思在短視頻中狠學了一波社交社交技巧,可隨着我學習的逐漸深入,咋就越來越覺得這些“教程”不對勁了呢?

@紫菜蛋花兔兔

“前兩天,待兩天,過兩天”

最開始,這種不對勁兒的感覺可能始於一部梗視頻。

月初,一則類人視頻在抽象圈瘋傳,配着詭異的音樂,視頻中的兩個小人表面友善握手,背地裏卻都暗藏殺機,大體以諷刺社交上的虛僞及險詐。

梗本身其實可能並沒那麼有趣,但可能因其過於抽象的形式,在年輕人間引起了廣泛的模仿與傳播,而由中其實也能看出當代年輕人對於社交禮儀的態度——吐槽與解構。

網絡社交學的“四大名著”《識人術》《人性的祕密》《黑暗心理學》《社交的手腕》【圖片來自@快樂法師(胰島素之神)】

一直以來,年輕人都算是社交場上重災區。家庭層面上,面對親戚們撲面而來的詢問,不好再糊弄了;社會場上,逐漸與學生時代脫軌後,半推半就地也得去學點職場上的“社交規矩”。

而爲了應付這些雜七雜八的社交,一個頭兩個大的年輕人們不得不費點周折在互聯網上左學右看,有些所謂的教學真把年輕人當冤大頭不說,這些短視頻中年輕人的“高情商做法”怎麼有點越看越離譜……

好比在“家庭社交學”上玩得是太極,講得是剛柔並濟。倘若碰上的親戚蠻橫無理,起手就是陰陽怪氣,那你自不必跟她客氣,開懟便是。

圖片來自@皮皮在農村阿

問你是不是胖了,你就反問她是不是老了;問你老了以後怎麼辦,你就說像她一樣到處問。總而就是一句話:葉師傅,嘗試攻她下三路。

遇上不好撕破臉的,那就一路滑過去,主打的就是一個說了又好像沒說。

“哪天回來的?在家幾天?什麼時候走?”

“前兩天,待兩天,過兩天”

@林壯士啊

“什麼時候結婚啊?”

“結婚的那天”

陰陽相合的應對方式,讓此前看起來很麻煩的問題不再麻煩,要麼就是渾身是刺,讓親戚啞口無言,要麼渾身滾刀肉,還是讓親戚啞口無言。

轉頭到了職場,教程中的社交等級也有了情商指標,大體能分爲“低情商”“中情商”“高情商”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譬如“開始會領導突然放了個屁,然後盯着你,你該怎麼做?”

低情商:化身忠犬,捂住肚子並跟領導申請要去廁所。

中情商:“領導別老練你那心眼子了,練練P燕子吧,連個屁都夾不住”。

內容來源:B站UP門三石-

高情商:“領導這次屁算我的,算我放的啊,算我放的”。

你要真想學,確實也能學到點東西,但你要想懟,那話術真是一堆又一堆。由中反其道而行的做法,主打的就是許多年輕人內心對社交禮儀的一種態度“爺不慣着了”。

當然,社交場景千萬種,教學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而持有這種態度的網友們爲了能讓“正義”貫徹到底,自研了一套萬物皆可用的“最強社交禮儀”——龍哥立正。

即當別人讓你遇到需要高情商處理的處境時,你就直接擺爛,搞出點抽象尷尬的事,把需要高情商處理的情況丟回給他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社交禮儀”在網上一再被年輕人重塑、解構,但樂過之後的我們也清楚這些所謂的“懟”與“高情商”,大多也只能是存在於浮想之上的笑一笑。

從某種角度上講,你的社交禮儀也反映着你的社會人設,倘若你真豁出去了整點什麼狠活,那你八成也快要社死了。又或者說,年輕人願意妥協和隱忍,更多來自於顧全父母,畢竟他們纔是社交場上的主力,你的一時爽,最後可能會讓他們落得一個“教子無方”。

因此哪怕年輕人們對於如今的社交禮儀抱怨非凡,卻往往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面對那些難堪的問題與場景,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你要敢和親戚這麼說話,她八成能在“村情六處”蛐蛐死你

“難辦,難辦就都別辦了”

事實上,無論是何種社交,其本質的延展都是在講同一種內容:尊重。

尊重長輩、尊重領導、尊重朋友以及尊重那些你覺得該尊重的人,在此之下,社交禮儀無非是去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

坦白地講,當代年輕人並非是真的厭惡傳統,反感禮儀,而是更加註重自我感受的他們,開始想要去反抗那些以禮儀之名,卻行道德綁架之事的人。

是的,也許當你的領導還是個牛馬時,他的領導也曾這樣逼過酒;也許你的親戚在這個年紀也是這樣被親戚的親戚逼婚的。

他們將這視爲一種“祖宗之法”,貫徹延續,卻完全忘卻了深藏其中的良苦用心。

員工敬上司,敬的是您的提攜指點、知遇之恩,並不是你強橫勸酒,予以滿足自我私慾的權威。親戚問候,聊得是近景近況,內裏的卿歌卻應是血濃於水的體貼溫暖,但有人不管,她就是要作妖,就是要炫耀,就是要賤嗖嗖地噁心你。

誠然她們中大多數亦是無心,不過是年年必走的流程之一,但已脫離主流社會環境的他們,不懂如今年輕人所面對的種種壓力,問題看似簡單尋常,實際卻是字字誅心。

大過年的老提這種讓人心煩的事,你說誰能不厭惡

然而,即便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多少年來延下的傳統自是沒那麼容易改變,年輕人除了能在網上吐槽、調侃外,大多也只能無奈地應付着。

因此當年輕人問我網上那些幾十上百塊的“乾貨視頻”有用嗎時?我可以用我在《地球Online》蹦躂了快三十年的經驗告訴你:

“有用,但有限”

像諸如一些“對人說話多讚美”類的手段,只要不涉及利益,砸你身上你一樣舒服

人是複雜的動物,人類間的社交更是如此,並不存在什麼皆可套用的不變之法,非要說有的話,那也許只有真誠與將心比心了(出生除外)。

以上並非我想教大家點什麼,與許多在座在社會上摸爬數十年的老哥們相比,我這點道行微不足道,真誠地歡迎您能在評論區留言些社交乾貨,讓我們這些後輩能夠有機會跟您學習學習)

↑【 看好了,我只教一遍(bushi 】

一切說來都很簡單,但若真想做到也挺麻煩的。能將現成的經驗運用到實踐自是好事,但作爲世上最懂自己的人,大可不用因焦慮而過度內耗自己。

只要真誠相待,時間的沉澱總會教會你屬於自己的社交學。

因此當想通這一切後,我便也不打算強行學些什麼社交禮儀了,倘若真有來自七奶奶八姑姑惡意的問候,迫不得已下我不承諾會首先使用最強社交禮儀。

“難辦?難辦就都別辦了!”

後臺回覆“楚嶽”查看作者合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