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努李維斯領銜,意大利炮緊隨其後—盤點steam遊戲成就的彩蛋(2

大家好,這裏是小櫻花。

我專注於撰寫Steam遊戲和《英雄聯盟》相關內容,雜談偶爾也會涉獵。

感謝你讀這篇文章,祝各位早、午、晚都安。

前言

前幾日,爺爺突發腦梗。主心骨病重,全家上下亂作一團。各路親朋好友,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輪番探望。我這個長房長孫——儘管有些笨手笨腳,也當仁不讓的,陪了兩天牀。

經過足足七天的治療後,他老人家總算是轉危爲安。主治醫生一改先前的凝重模樣,語氣輕鬆的說,再觀察一陣兒,就可以出院了。

正因如此,我總算能夠放下心來,認真撰寫這篇文章。他們二老和自己愛人 @是個奇怪的bot呢 的支持,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當然,也包括屏幕前的你。

閒話到此爲止,接下來,讓咱們進入正題。

截自《頭號玩家》1小時58分鐘58秒

一.致敬文娛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側重點是“遊戲成就”中包含的彩蛋。如果想看遊戲本體的致敬等內容,可以移步我的其他文章。

如果反向良好,後續也會持續進行更新。如果大家覺得質量尚可,煩請多多點贊評論,感謝各位。

1.他孃的意大利炮呢

所屬遊戲:肉鴿FPS《Dadlink》

好傢伙,開幕就讓人沒蹦住。《Dadlink》,是一款融合了肉鴿要素的賽博朋克風FPS遊戲。手感激爽、戰鬥暢快,主要的缺點,大概是一局遊戲時間過長。

本作的彩蛋有不少,例如其中某個難度,被稱爲“神經漫遊者”。照這麼看來,吉布森老爺子真是養活了後世的一大批創作者。

而成就裏這句話的原型,是“二營長,你他孃的意大利炮呢”。出自電視劇《亮劍》,第14集28秒。李團長在口述的時候,是帶有語氣詞的。不過字幕中,並沒有體現。關於這點,我認爲是可以理解的。

單從故事背景來說,這一段是非常悲壯的。我順便爲大家簡述下故事情節,涉及劇透,大家酌情觀看。

某日夜裏,日軍靠着叛徒提供的情報,在夜裏突襲了獨立團所駐紮的趙家裕村。 由於事發突然,所以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擊。最終,全村上下三百餘口盡數被殺,不少獨立團戰士也殞命當場。準團長夫人秀芹,也不幸被俘。

後來,身負血海深仇的李李雲龍調集、歸攏四方部隊,浩浩蕩蕩的向着日軍總部前進。各路友軍得到消息後紛紛馳援,整個平安縣城亂成了一鍋粥。

狡詐的日軍,想以秀芹爲籌碼,換取十五分鐘的停戰時間。久經沙場的李團長,當然不會同意。而這位團長夫人,也是剛烈之輩,高呼‘’李雲龍,你倒是趕緊開炮啊!”

惱羞成怒的日軍指揮官,揮刀砍下的瞬間,李雲龍下達了指令。他心愛的女人,和這夥窮兇極惡的敵人,一道被埋葬在了廢墟之下。

這,就是戰爭的可恨之處: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秀氣堅韌、英姿颯爽,最終卻只能落得個,和該死的侵略者共同身死的結局。真是讓人忿忿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這個話題比較沉重,因此我就不展開細說了。總而言之,該死的是萬惡的帝國主義、是腐朽的舊社會。但願未來的人類,有放下隔閡、共創未來的那天。

順帶一提,這個翻譯,實際上是漢化組的“自由發揮”。因爲它的原文,只是簡單的一句話:lt's just a ****ing laser(直譯大概是,這只是該死的激光)。不過,這是我見過最棒的“私貨”。

2.赴死之人向你致敬

所屬遊戲:CRPG《戰錘40K:行商浪人》

對於新怪談比較關注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名噪一時的基金會項目,SCP-1983(也叫死境之門)。但是它與CRPG《行商浪人》的結合,倒的確讓我有些意外。

《行商浪人》的質量尚可,文本量大、劇情豐富,但是演出效果比較一般。大家想購買的話,最好等打折,順帶入個新DLC。

首先,我來簡單爲大家闡述下SCP-1983。從外形上看,它是一間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的農舍。你可以從窗戶、大門等位置進入其中,但無法用同樣的方式離開或者脫身。

在該設施的內部,會出現一種被喚作“scp-1983-2”的實體。它們是人形怪物,會用特殊方式擊殺進入SCP-1983的人類:在不破壞外皮的情況下,拿取受害者的心臟。後者會被集中放置,用以製造新的scp-1983-2。

鑑於其危害性,基金會先後派遣了兩支先遣隊進入其中。令人扼腕嘆息的是,他們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後來,一位代號D-14134的人員進入其中。之後,該項目的異常情況便宣告消失。

而這句話,出現在其中一位隊員——特工Barclay臨死前撰寫的文檔中。在當時的情況下,進入SCP-1983等於宣判死刑。

他身爲“已死之人” ,選擇留下遺言,告知後來者應對方法的同時,也向“明知此去不回,仍堅定向前”的赴死者,表達敬意。

根據推測,D-14134發現並閱讀了該文檔。接着,他遵照前人留下的提示,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獨自將該項目無效化。這位勇士,後來被追授基金會之星。時至今日,他和整個項目,仍舊是基金會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摘自網絡,感謝漢化組的付出

在我看來,這句話出現在戰錘40K,雖然讓人意想不到,但和整體氛圍相當契合。正如《最後機會者(Last chancers》三部曲的《殲滅者小隊(Annihilation Squad)》所言,“犧牲是帝國的基石”。

無論虛擬還是現實,人類能夠走到今天,都離不開數之不盡的先輩們的犧牲、奉獻。英勇就義、慷慨赴死這八個字,凝聚了無數的血淚。

當然,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並非所有人,都有他們一般的膽氣和能力。能過好自己的一生、承擔該有的責任,已經足夠了不起。我想,這也是一種表達敬意的方式。

《殲滅者小隊》原文如下,位於結尾處:

Sacrifice, the Imperium is built on it. The sayings are all true. The Blood of Martyrs is the seed of the Imperium. The Loyal Slave Learns to Love the Lash. Only in Death does Duty End.

此爲個人簡單翻譯:

犧牲,是帝國的基石。那些話,都是真的:烈士的鮮血,是帝國存在的基礎。忠僕,會試着熱愛鞭笞。直到死亡,(對帝國的)責任纔會迎來終止。

3.跑,機器人,跑

所屬遊戲:塔防建造遊戲《銀河破裂者》

《銀河破裂者》,是一款發行於三年前的策略類經營建造遊戲。它結合了基地建設與塔防守衛的玩法,並且具有相當的深度和重複遊玩價值。

在我看來,它算是同類型遊戲中的翹楚:戰鬥場景炫酷華麗、可選升級種類繁多、基地建設雜而不亂。而持續至今的長線更新,也讓本作的遊戲性和口碑,都始終高舉不下。

在這樣一款傾盡心血的作品中,發現彩蛋並不算什麼新鮮事。更別提它本身,就是毅力和韌性的寫照。

“跑!機器人,跑!”這個成就,致敬了影史上最偉大的劇情片之一—《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上映於1994年,並於1995年斬獲6項奧斯卡大獎。時至今日,依然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大批擁躉。

截自《阿甘正傳》第20分整

最開始,“run”可能只是急中生智的無意之舉。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阿甘逐漸樂在其中。他用雙腿展開逃離,用雙腿丈量土地,用雙腿邁向希冀。這位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男孩,就這樣一步步,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傳奇。

截自《阿甘正傳》第16分48秒

與阿甘相反,這位年輕人才華橫溢、前途不可限量。但先天性的肢體殘疾,導致維克托空有一顆舉世無雙的大腦,卻只能眼含悲傷的,看着同齡人肆意奔跑。

在Arcane(奧術,其實就是後來享譽世界的海克斯科技)的幫助下,維克托終於能夠隨心所欲的“run”。他像個孩子一般,在碼頭邊大步前行。單從構圖來講的話,彷彿在和不遠處的船隻暗戳戳的“比賽”。

截自《雙城之戰》第八集25分整

調侃歸調侃,無論阿甘還是維克托,都擁有一顆堅韌的心。奔跑,只是用來展現砥礪前行的藝術手法。希望屏幕前的大夥,也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難、始終向前。

順帶一提,這個成就的解鎖條件—移動21097米,也暗藏玄機。它指的是半程馬拉松的里程數(21.097公里),不過在遊戲中,這個距離非常容易達成。由此看來,動動手果然比跑起來簡單不少。

二.參照現實人物

1.You Are Breathtaking!

所屬遊戲:第一人稱RPG《賽博朋克2077》

“You Are Breathtaking”這個梗,源自2019年的E3 微軟XBOX展前發佈會。在一段《賽博朋克2077》的播片之後,主角之一強尼·銀手的臉模、著名影星基努·裏維斯登臺亮相。

彼時的《賽博朋克2077》,絕對是所有人心中的絕對主角。而基努的出現,讓觀衆的情緒變得更加高昂。在數分鐘的熱情互動後,基努滿含笑意的說,“(2077)It is going to be Breathtaking”。

這時候,臺下一位觀衆“適時”喊道,“You Are Breathtaking!”此言一出,全場沸騰。不僅基努本人喜笑顏開,用“You Are All Breathtaking”回應,臺下也是歡聲一片。隨後,在又一段看上去振奮人心的CG後,《賽博朋克2077》的介紹部分,就此落下帷幕。

大約在25分10秒

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這段話有時候被翻譯爲——基你太美。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畢竟基努在有些時候,也確實算男人減速帶。

順帶一提,You Are Breathtaking還出現在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英雄聯盟》。

來自皮爾特沃夫的英雄薩勒芬妮,在釋放W技能且命中隊友後,會說一句“You Are All Breathtaking”(國服翻譯爲“你們纔是明星”)。這句話,同樣致敬了前文的經典瞬間。

薩勒芬妮於2020年10月30日上線

所屬遊戲:第一人稱RPG《星空(starfield)》

《星空》這款遊戲,現在大概能用‘’譭譽參半”來形容。喜歡的人,對它愛不釋手。而對其不太感冒的玩家,大概只會淺嘗輒止一番。

既然是太空題材的作品,那麼出現相關人物的,也是合情合理。“一小步”這個成就,指代的,正是歷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類—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開展了一系列影響極其深遠的載人登月任務。它們,被統稱爲“阿波羅計劃。”十餘年間(1961-1972),共有12名宇航員成功達成這一壯舉。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他於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登上月球,當着全球四億五千萬觀衆的面,說出了那句著名的“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邁進的一大步)。”

2012年8月25日,阿姆斯特朗因心臟搭橋手術後的併發症逝世,享年82歲。全美降下半旗,爲他致哀。現在,阿姆斯特朗,應該可以暢通無阻的,到月亮上。

說起來,阿波羅11號共有三名成員。除去阿姆斯特朗外,剩下兩位分別是現年94歲的巴茲·奧爾德林,和已經於2021年4月28日去世、享年91歲的邁克爾·科林斯。

邁克爾·科林斯後者當時留在了飛船中,獨自航行了超過28個小時。由於在此過程中,無線電信號被月球擋住,因此他也被稱爲“地球有史以來,最孤獨的男人。”

值得一提的是,科林斯本人對此倒是不以爲然。他曾公開說過,“那段時光很美,因爲當時整個世界,都是我的。”

至於前者,阿姆斯特朗登月之時,正緊隨其後。因此,他成爲了歷史上第二位登月的人類。至少在今天(2024年11月18日),奧爾德林依然健在,且身體還算硬朗。

聽起來頗具戲劇性的是,在前陣子的美國大選中,這位老宇航員還大方的向民衆表示——自己支持特朗普。相隔幾十年的兩件事、兩個人,就這麼不動聲色的,串聯在了一起。

從左到右分別爲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限於篇幅和筆力,我介紹的只是一小部分與成就相關的彩蛋。盒友們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的閱讀,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