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的兩個新動作,還能續寫神話嗎?

《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發佈於2023年10月18日,一轉眼也快一年了,其影響就像劇情一樣科幻。

不僅快速引爆了互動影遊市場,也給微短劇市場注入了信心。

時至今日,在海量類似遊戲出現後,我想應該可以更客觀地評論下這部作品了。

剛好,《完蛋》最近有兩個新動作,就從這裏聊聊吧。

(圖片很多,注意流量!!)

一、兩個消息

1.新DLC《前傳》發佈了新PV,公佈了6位女主,再次宣告將於第四季度正式上線。

2.《完蛋2》遊戲沒出,但微短劇好像要出了。

先說下第一個消息吧。

一共有3個PV。6月曝出了一條,只公佈了3名女主——元柒、季顏語、韋知遙

身份應該是大學學妹、高中同學、豆腐西施......

除了元柒有動態畫面,其他兩位都是圖片。主推哪位很明顯了。從圖片可以看出,好嘛,又一個翹嘴

9月又公佈了兩個PV,一口氣放出了6名女主,主要想聊下Casting PV,有對女主的定位。雖然出現AI圖有點尷尬......

顏值都挺不錯,但區分度沒有正傳那麼高,而且有幾位感覺這是要擦?

除了之前公佈的三位,另外三位分別是空姐高宛秋、”老闆“白白,還有個蕭晴晴(貓系嬌女?)不知道幹嘛的,要是真整個都市貓女(鋤強扶弱那種)我是真的服氣(想多了)。

前後PV對比,可以看出兩個不同:

1.豆腐西施被插隊了。這也很能理解,從AI圖就看的出來,其他人都是性格定位,就這個是職業定位,感覺是人設工具人嘛。

2.季顏語排到第一個了。從AI定位”亦幻亦真“來看,她可能是貫穿首尾的角色,如果這次要出一個類似Destiny的結局,或許就是和季顏語有關。

除了AI,當然也有露臉,六位女主真人長這樣。

顯而易見,官方主推以及最吸睛的還是元柒。事實上,從7月開始,B站就有老鐵搬運她的直播。至今已有22次直播了。

演員已經確認是某音的羽翎Tina了,全名大概是陳羽翎,2005年的,入行應該比較早,12歲參演過網劇《拜見宮主大人》。這部劇評分不錯,而且雖是網劇,但導演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蓮花樓》的導演。

再來說說第二個消息。

《完蛋2》的消息,上次還是愚人節發的。拿不準有沒有,畢竟,做DLC比做新遊風險可控的多。

但微短劇好像要出了。廣東省微短劇扶持項目名單裏赫然在列。足足100集,顯然是微短劇常規配置。

此外,在3月、4月也分別有備案信息,分別是《前傳》以及番外《跨年之約》。

這裏的製作方小有興致公司,正是《完蛋》遊戲製作方小有內容公司老闆的另一家公司,主營影視製作。

關於《完蛋2》的情況,我比較關注的是:

1.最初傳出遊戲第二部是《完蛋2!我被帥哥包圍了!》,後來又被闢謠了,從備案劇名看還是專注男性向賽道了。講真,如果做女性向,感覺也是拼不過國乙。

2.官方去年12月發文表示是古裝背景,不知道還是不是?

3.短劇都備案了,是不是《完蛋2》遊戲也在緊張籌備?還是短劇先行,試試水,或者作爲宣傳片,給遊戲造勢?

一切還有待後續消息驗證。

二、《完蛋》是個什麼水平?

在《完蛋》之前,互動影遊算是一個好賽道嗎?

我覺得不算。雖然《隱形守護者》非常成功,但好劇本+好演員,成本又高達1000萬,很難複製。

《完蛋》算是喫了個螃蟹,並且故事是原創的,一些遊戲設計也可圈可點,我覺得已經值得肯定,其爭議的地方更多在於遊戲質量和獲得聲量的不平衡,或者說讓人不適應。憑什麼呢?

1.定位精準

科幻愛情的定位不可謂不精準,合理懷疑是汲取了某些番劇或者相關網絡小說的靈感。但在這個定位之下,又不是純純幻想,確實還是有些真情實感的東西。製作組也提到是參考團隊真實案例創作的。

2.選角優秀

當然,科幻故事下的真情實感體驗,離不開幾位演員較爲專業的演技。尤其玩過後續同類遊戲後,不得不說,演員之間是有區別的,角色人設跟演員貼不貼,能不能讓玩家代入,也不僅是顏值,跟演技也是強相關,這點《完蛋》真的無可指摘。

3.劇情恰當好處

儘管戀愛類影遊,很多劇情都經不起推敲,甚至有人戲稱某站玩此類的UP是赤石UP。但不得不說,放眼整個互動影遊,還是有很多優秀範本的。遊戲形式不背這個鍋。

那麼,在這個類別裏,《完蛋》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我覺得,在整個互動影遊中,尤其加上國外的經典遊戲,《完蛋》的劇情肯定不算什麼,尤其現在類別和元素都越來越豐富。比如最近還出現了規則怪談的影遊。

但在主打戀愛的遊戲中,《完蛋》還是很能打的。

儘管本質是科幻戀愛遊戲,有優秀選角的加成,但我覺得劇本及遊戲設計還是挺不錯的。

記得觸樂對《完蛋》編劇楊晟有一段採訪,主要講遊戲中的精心設計。其中提到劇情設計的一些邏輯,比如”愛而不得的渴望“、”原生家庭帶來的感情缺失“、”愛情中的英雄主義情結“。

看似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但回想下游戲,你會發現人設和劇情確實與這個邏輯是對應的,最難得的是,一切都恰當好處。簡單說,就是完成度很高,是確實經過打磨的產品

而且如果跨界看看如今一些微短劇,會發現大部分都是這個邏輯,逆襲也好打臉也好,動機大多跟”愛而不得“、”原生家庭“深度相關,愛情戲碼裏拿捏反轉的套路也離不開關鍵時刻的”英雄救美“/”美救英雄“。

三、《完蛋》之前

《完蛋》發售那一天,製作組發了一篇《寫在“大型科幻愛情片”發售之前》如此寫道:

”很多年前,看完《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小說的時候,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我們身邊總是充盈着各種誘惑,但是真正愛着我們的人,我們似乎永遠都沒那麼在乎。

......

我們都有過與某人接近夢幻甜美的相識開局,而在逐步深入的瞭解後,生活的瑣碎與現實的荒誕都將我們推到一個選無可選的宿命之中。

......

在產品中,我們沒有物哀,我們也沒有刻意魔幻;我們沒有莎式悲劇,我們也沒有刻意玩尬;我們沒有“創意工坊”,我們也沒有“解鎖可衝”。我們有的只是在平淡之餘,給所有玩了的朋友在將近十個小時的故事裏,如喝了杯奶茶,如看了場電影,快樂下,放鬆下,吐槽下,小憩下,僅此而已。“

我想,當時主創們還不知道之後會掀起怎樣的旋風,更想不到遊戲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登錄手機平臺和主機平臺。

回看這份初心,可以看出一些難得的情懷和分寸。

感覺現今遊戲主要有三類。一種是兼具玩法、劇情、技術的3A大作,一種是創意玩法爲主的獨立遊戲,一種就是注重劇情的文字冒險遊戲了。

影遊作爲文字冒險的一個變種,遊戲性的確稀缺,我覺得很難再續神話,除非能擴大遊戲羣體,就像任天堂當年推出腦鍛鍊一樣。目前,DLC受限整體框架,勢必有所侷限,看看第二部的表現能否引領新的風向吧。

無論如何,作爲重劇情的玩家,我對互動影遊的未來充滿期待。

【注:文中圖片,來自完蛋B站官方號及豆瓣影人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