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的天選系列即使到了第5代產品,各平臺發帖吐槽“掉網卡”的人仍然不少,天選掉網卡,絕大部分原因來自於無線網卡和固態的堆疊設計。這個“節省空間”的技術首先就會造成雙熱源的疊加,容易造成網卡過熱,最終無法工作。尤其天選系列的銳龍版會是掉網卡的絕對重災區。(因爲銳龍版無法用英特爾的網卡)另外很少人提到的:由於這2個高速外設的距離太近,其產生的電磁干擾相比於常規的分開設計也會大不少,華碩的工程師爲了盡力消除電磁干擾所採取的一些操作,反而加劇了前一個熱源堆積的問題。
華碩工程師在天選系列上的設計操作、對應產生的問題,已經3,4代上的一些看的見的改進,作爲普通用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個穩定耐熱的網卡,並將固態移到另一側,所以在此篇文章裏,介紹並比較下常見的市售筆記本wifi6無線網卡,給換網卡的盒友一個參考。
Intel
Intel能被戲稱爲“網卡大廠”,不是沒有道理的,特別在wifi6時代,其普及的前大半年裏,筆記本網卡其實只有intel一家供得上貨,所以intel的網卡驅動成熟的早,再加上更新的勤快的驅動,讓其在20-23年間基本就是筆記本網卡里的“萬金油”配置。
順理成章的,其wifi6產品其實不止一代的,準確來說是3代。AX201(200),AX211(AX210),AX411。下面一個個介紹。
AX201就是天選4的酷睿版的標配版。用的是所謂的“第一代intel wifi6無線技術”,但是規格一點都不落後,支持160M頻段和1024QAM,所以連接路由器的峯值速度是2402M。並且由於大陸尚不支持wifi6E新增的6GHz頻段,所以使用體驗現在和更貴點的AX211沒有區別。唯一規格上落後了點的是藍牙5.2,因爲最新的耳機已經開始支持5.3標準了。
FCC當然早早的有了美圖,值的提醒的是,這個網卡的大小是1216的,比起筆記本里常見的2230規格是小了不少了,對應來說,網卡芯片的尺寸控制是很好的,大約是8.14mm*6.09mm,等下對比起其他網卡,就能發現這個大小几乎就是wifi6網卡的冠軍,應該就是用的intel打磨到吐的14nm製程做出來的,從實際結果來看,發熱功耗也不高。
AX211是所謂的“第二代intel wifi6無線技術”,最重要的修改點其實是支持了6GHz,所以號稱3頻的WIFI6E。但是這玩意在大陸沒分配,所以連接路由器的峯值速度還是2402M。藍牙規格有所升級5.2,因爲最新的耳機已經開始支持5.3標準了。不過抱着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大部分吧友推薦掉網卡的老哥都是推的這款(AX210)。
從FCC上的圖來看,和AX201幾乎一模一樣,看來intel其實很早就考慮到了wifi6E加入6G頻段的對應設計方法,早有佈局,AX211只是AX201的小改款。
而AX411的改進力度可就打了非常的多,支持了所謂的double connect技術,實現方法其實就是之前手機上流行過的雙WLAN加速技術,通過同時連接路由器的2.4G頻段和5,6G頻段,將網速疊加起來,提升下載的速度。此種情況下,網卡在路由器側看會變成2個設備,最後將2條路徑獲取的數據合一起來。在此情況下,AX411可以以3G/S的速度下載。當然這個技術實際用起來的時候限制很多。首先是必須用windows11,再者wifi必須是直接雙頻合一纔可能識別,並且由網友反饋,即使用了雙頻合一配合win11,仍有可能無法開啓此功能,再加上相對高昂的價格,網友們實際很少使用該網卡。同時網卡大小隨之變大到18.5mm*10mm。從這個變大比例來看,在網卡上,intel也是準備讓14nm製程用很久了,其工作在雙頻連接狀態下的功耗可能有所增長。
分別介紹完畢後,還得強調下,intel網卡的特有優勢,就是耐高溫,3款網卡的工作溫度都是80°,比起普通0-70°的芯片搞了10°。在PCIE4.0的SSD的發熱普遍激增的當下,intel網卡在疊疊樂結構中更加堅挺的原因和其數據完全可以對應。所以掉網卡問題的首選網卡就是這3款,我個人更推薦AX201(主要還是價格便宜)。
除去網卡硬件的優勢外,intel網卡的超高裝機量帶來兼容性和高頻率驅動更新帶來的修復bug的速度都是特別明顯的優勢,x86筆記本上,intel還是那個老大哥。
MTK
除了老大哥外,當然會有盡力追趕的小弟,比如聯發科的wifi6產品就是個典型的追趕過程。聯發科的wifi6產品有2代,而且華碩確實是其大客戶。銳龍版的天選4,標配的就是MTK第一代產品7921,不過現在打的標更可能是RZ608,這主要由於AMD現在和MTK合作推網卡和CPU的綁定組合,其實內容完全一致。該網卡的平臺名字叫Filogic 320。規格上看,有些磕磣,由於不支持160M頻段,所以連接路由最高才1200M,另外藍牙規格落後(5.0),PCIE規格也落後(2.1)。作爲MTK
第一款wifi6網卡產品,實在是湊合。
芯片開蓋圖裏估出來的芯片大小是11.5mm*9mm,這個個頭太壯了,甚至大到了無法做出輕薄本用的1216封裝的程度。估計用的是老舊的28nm,發熱量同時不可小覷。
除此之外該網卡的運行溫度沒有特別強調,大概率是商業級芯片的70°,落後的製程,糟糕的發熱加上網卡疊疊樂感受到的SSD“火熱的內心”,它爲啥是天選家族中最容易掉的網卡,想必大家都沒明白啥原因了。
在這個不成功的第一次後,MTK隔了一年就掏出了迭代產品Filogic 330,對應芯片名叫MT7922,對應AMD套裝的名字是RZ616。這個第二代wifi6平臺比起前一個來說,幾乎解決了所有槽點,添加6G頻段,添加160M頻段,添加藍牙5.3。還有最高速率弄到了常規wifi6的2.4G(官網反向虛標,真的頭一次見)。
從FCC的開蓋圖可以看到,MTK這次的投入估計也不菲,整體封裝大小隻有6.7mm*7.8mm,這樣優秀的成績肯定是找臺積電整了14nm才能換的來的,對應的發熱也大幅度下降。
該網卡的運行溫度沒有特別強調,估計也只有70°,但是由於本身發熱量小了很多,所以ROG的網卡疊疊樂機型的掉網卡反饋就很少了。一份一分貨,不愧是華碩。
上述的2個網卡還有個不在本體的優勢,MTK平臺間的穩定性是很有保障的。而隨着聯發科的路由器平臺已經被越來越多路由廠所接受,中端路由器市場上MTK平臺的設備越來越多,MT7922網卡在這種新路由器上,很多時候測速強於AX210。當然,由於沒有公版驅動,MTK的2張網卡在自己折騰的時候,也需要多花些時間。
高通
高通由於在移動通訊裏的地位和在PC屆的intel差不多,所以主要精力都花在手機側了,其筆記本端的產品是發佈非常早,面世特別晚,其在wifi6上面的主力平臺,fastconnect 6900,其實是和驍龍888同一代出來的產品(21年初),但到了去年的5月,纔有實際產品出來。對應於的大家更熟悉的實際產品其實是NFA765,順帶一提,其wifi7平臺叫NFA865。
先看規格書,用的14nm好評,由於支持私有的4KQAM,所以速率比起標準wifi6設備提升了20%,當然,這種私有協議需要你用比較好的高通平臺的路由器。支持DBS,即高通版本的DCT技術(這個技術就是高通先在手機端推廣的),同時連接2.4G熱點和5G熱點,並且速度能疊加(看資料win11是打了驅動原生支持,win10可能需要特殊操作)。多個buff一疊加,能跑出不使用6G頻段時的最高速率其實不足爲奇。
FCC的數據庫裏也是早就有對應的玉照,看了之後,我對該網卡的印象其實變好了不少,14nm製程下的大小控制的不錯,封裝僅爲7.63mm*7.63mm,自身發熱應該不大。並且外置了LNA,這個玩意在能提升網卡在信號不佳情況下的使用體驗。高通對於這個網卡的規格給的相當大方。
溫度方面,沒有驚喜,標準的消費級芯片的配置,如果衝着解決天選的掉網卡問題選它,慎用,或者做好SSD散熱改造後再嘗試。
與MTK類似的,高通也生產路由器芯片並且市場佔有率不低,是高端路由器的首選,所以該網卡同樣有神祕的同公司網卡兼容性的加成。如果確認自身路由器平臺是高通的話,是可以作爲網卡的有力備選的。不過我還是要申明下,高通對於筆記本網卡不怎麼上心,網卡驅動更新的較慢,沒耐心慢慢找慢慢試的用戶就算了。
瑞昱
小螃蟹網卡在wifi6時代就非常頹,出的慢不說,性能還不咋行,網卡和路由器平臺都不是好選擇。在天選4的產品上,其也是出現在價格相對比較低的AMD平臺上,採用型號主要是RTL8852CE(BE),規格和之前提到的MTK的MT7921一致,只支持80MHz的頻寬,接入wifi6路由的最高速率是1200M,其玉照我也在FCC的數據庫上找到了。
看着這發福的芯片,我就知道爲啥這網卡這麼便宜了。封裝通過圖片估計是10.5mm*10.5mm的,瑞昱又沒捨得花錢升級工藝,估計還是和MT7921用一樣的28nm左右的工藝,本身發熱小不了。再到網上搜搜應用手冊。
好傢伙,果然用的是消費級標準的芯片,運行溫度一度不多一度不少,發熱不低還不耐抗,網卡掉的就是你。銳龍版上的都是它和MT7921這樣的臥龍鳳雛,掉網卡真不奇怪。
另外由於瑞昱的路由器方案一般都是最差的低端方案,真的很難和網卡產生正向的聯動。
總結
如果衝着解決天選的掉網卡,首選AX200或者210。如果是性能向的win11玩家,可以試試NFA765。
個人主觀排名:AX210> NFA765>AX411>MT7922>AX200> MT7921> RTL8852
當然現在如果網的連接還正常的話,不建議現在換wifi6網卡了,不如等wifi7網卡降價,準備戰未來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