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君yijun,本期故事將會將會通過故事講述蘋果稅稅率30%和稅率不同的事情。以及各個國家如何巧妙解決的。(小小科普)
→前言:
小明在手機應用裏面充值了100,公司廠家收到了70塊錢,30塊錢被🍎蘋果公司收走,大家管這個叫蘋果稅!
那爲什麼會定下30%的稅,而不是10%,或者50%。爲什麼遊戲充值,虛擬物品充值,直播禮物打賞需要繳30%的蘋果稅。而滴滴打車,線上購買實物,線下掃碼支付不需要繳納蘋果稅?
在瞭解之前,來看一下蘋果稅在不同國家地區的收取情況。我們可以看到蘋果稅在中國收取的比例相比於以下的國家是較爲高一些的。
以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微信和蘋果之間的的矛盾—“蘋果稅”問題!
→解釋
2008年,蘋果應用市場APP Store宣佈上線,廠商可以把自己的軟件放進商店裏面,讓用戶們購買。賺了錢當然要進行分成,這也是蘋果商店發佈的目的。
那按照什麼樣的比例收取呢?當時實體收取比例40%—50%,但是虛擬軟件沒有實體,並且賣得更便宜一些。於是蘋果公司按照參考一些著名的遊戲公司,比如steam等,它們的抽成比例大部分都是30%,所以經過權衡,蘋果公司定下了30%的蘋果稅!
並且針對這30%的抽成範圍做好了定位!
一、針對虛擬商品或服務:遊戲、道具、皮膚、直播打賞、會員等,抽成30%。因爲購買這一類型只考慮前期成本,後期成本幾乎沒有,並且多賣一份相當於多複製一份,容易暴利!
二、針對實體商品或服務:打車、掃碼付款、訂酒店等不進行抽成,因爲多一份就要多承擔一份的成本,不易暴利!
然後時隔3年,2011年,Google宣佈自己的安卓市場上線了,抽成比例和抽成範圍和蘋果一致,都是30%,只針對虛擬商品或服務。
但是,我們這邊用不了Google Store,國內的衆多的應用市場蜂擁而出。各個手機廠商都在出自己的應用市場。抽成的比例在20-50%不等,我就不單獨指出了,可以自己去查。
因爲抽成比例不同,導致了很多遊戲出現了不同遊戲渠道服,而且相應的手機廠商爲了鼓勵充值還有一系列的充值卷,因爲它有高比例的抽成(50%),給你10%的優惠又如何?
轉折重點來了
國外的蘋果商店收入基本上就是極少數的廠商利潤抽走的,就極少數的應用貢獻的。這極少數的公司每年要被蘋果商店抽成30%,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所以在2019年—2020年,有兩個“刺頭”出現了。瑞典的一家公司“Spotify”全球最大的聽歌軟件,以及“Epic games”美國遊戲公司。分別在歐盟和美國兩地,分別對蘋果公司進行投訴。
結果怎麼樣呢?如下圖:
歐盟這邊:蘋果慘敗,罰款18.4億歐元,並且從30%的蘋果稅到如今的17%。
美國這邊:蘋果小敗,允許應用程序使用第三方的支付方式,在APP外交易。
一個口子開了,就被羣毆了,一羣公司準備討伐蘋果公司。爲了緩解壓力,蘋果公司在2020年宣佈對中小企業進行蘋果稅減免(圖在上方,可手動翻一下)。
那麼爲啥美國和韓國是27%和26%呢?爲啥不是30%。因爲他們都允許其它支付,而國外的主流支付並不是蘋果支付,所以用其他支付方式要分別去掉3%和4%的技術服務費用。於是27%和26%就產生了。
所以中國30% 歐盟 17% 美國27% 韓國26%,在上述的故事中就能體現出來了!
那麼歐盟17%這麼爽,其它國家不爽怎麼辦?沒關係,蘋果公司又針對歐盟新出了一個“核心技術費”,如果超過100w的下載量,每多一個下載就要應用廠商多付0.5歐元(約3.93人民幣)!這樣折算下來比30%還多!
現在雙方網友:
歐洲網友罵蘋果公司真的混蛋
中國網友罵蘋果公司偏袒歐洲和其它國家
蘋果和微信矛盾的來源:
微信和蘋果的矛盾在於微信日益壯大的“小程序”。很多虛擬服務的APP都可以在小程序內直接使用和充值。所以現在有很多聰明的網友都在小程序上充值,然後本身程序上觀看直播。
但是這繞開了在對應的程序上使用啊?蘋果一想,你跟我擱着卡BUG呢?
你小程序違規,我蘋果市場怎麼下架呢?只有下架微信?於是乎,雙方開始僵持了,一個揚言要下架,一個表示不服。
以前小程序收入並不大,蘋果以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微信小程序不但包含現在市場的主流程序和充值系統,上面的小遊戲也有了極大的收入。蘋果忍不了了,這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其實,二選一是根本不可能的,蘋果公司它不敢這麼幹,它是個很聰明的商人。放一些歪門消息出來也是看看網上的風評,方便雙方超級大公司利益的談判和分配問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