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金池之業——六根不淨、業火難平

枯山深處,一位老僧正拄着禪杖,在林隱踽踽獨行,至今日之時,他已見過了二百七十個春秋。

這位老僧便是黑風山觀音禪院主持,人稱“金池長老”。在原著中,他是唐僧師徒遇到的第一位超越壽命極限的凡人。

然而,生老病死乃自然之理,任何人都難以輕易逾越。從古至今,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想要追求長生的人如同滿地黃沙般數不勝數。金池長老能以肉體之軀活至今日,想必自有其他造化。

原來,這黑風山不僅有一座觀音禪院,在懸崖峭壁之上,薜蘿纏繞之間,還隱藏着一處黑風洞穴,洞內深邃,有小妖把守。數百年前,黑熊精將此地佔爲修行之所。金池長老與黑熊精早年便相識,交情甚好,金池爲黑熊講解佛法,黑熊則以丹藥爲報,助其延年益壽。

凡人與妖怪相交的因緣是佛法,相交之地則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爲宗旨的觀音禪院,看似荒唐,但考慮到金池長老的爲人,人與妖之間或許並沒有那麼明顯的界限。

這老僧雖然身處佛門百年,卻沒有一點修佛者的樸素之氣,反而酷愛那些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如此有失常規的做法,便能窺見整座寺廟平日裏是怎樣的風氣了。

果不其然,當唐僧師徒扣響了古剎的門環,被僧衆們請進屋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向這位遠道而來的唐朝僧人賣弄起了自己的家當。金池長老招待唐僧的茶具是:

“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真個是色欺榴蕊豔,味勝桂花香。”

僧人生活之奢侈,看得唐長老是目瞪口呆,只能尷尬地誇讚:“好物件!好物件!”

唯有剛出道的悟空還不夠穩重,無意中說出了袈裟的事,這一下倒是戳中了金池長老的癢處,他做了兩百多年的和尚,光是收集的袈裟便足足有七八百件,眼見孫悟空要鬥寶,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說起袈裟,這本是得道高僧的身份象徵,但歸根結底,卻也只是一件佛衣罷了。此老有如此之多,不難見得他有多麼偏執於佛道的外在形式,以至於偏離了佛道本身。

但當唐長老拿出袈裟時,這個老怪頓時眼冒金光,爲佔有袈裟,他謊稱天黑眼花,這才騙得袈裟留在身邊。膨脹的慾望,如同洪水決堤一般,再也無所顧忌。

白天想,夜裏哭,做夢都想把袈裟據爲己有,他對徒弟們說:“我今年二百七十歲,空掙了幾百件袈裟,怎麼得有他這一件?若教我穿得一日,就死也閉眼……”說完便嚎啕痛哭起來。

上樑不正下樑歪,爲永久佔有袈裟,這老怪手下的兩個小僧開始站出來獻“謀”獻“智”了。火燒禪房的惡招一出,衆僧一致說:“此計更妙!此計更妙!”

全寺上百個和尚,竟然無一人反對,全都忙活起來,不禁讓人膽寒。妖魔雖可怕,但與泯滅了人性的人類相比,恐怕都要遜色一籌。

衆僧的計劃被悟空看在眼裏,他在暗中操作一番,這火便全往四面八方燒去,唐僧所在的禪房則安然無恙。失了寶物,毀了寺廟,這老怪才知尋思無計,進退無方,只好在牆邊一頭撞上,直到咽喉氣斷。

金池長老修行了二百多年,對佛家真諦是一竅不通,倒是積累了不少貪心歹念,只是作惡終有報,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場大火中付之一炬。

業火

“只要心中還有放不下的偶像,它必將化爲修行之路上無解的業障。”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繪了金池長老的悲劇。

在佛教中,“業障”一詞被解釋爲在過去因做惡事而產生的障礙,這些障礙會影響現世或來世的修行與福報,殺生、偷盜、邪淫等行爲,都會積累業障。佛教徒們堅信,通過修行,持戒,禪定等方式,可以去除業障,最終達到超脫之境。

金池長老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生都在追尋身外之物,這才積累了無數家當,但從原著裏金池長老的表現來看,其中來路不正之物必定不在少數,或有可能也是通過殺人奪寶得來。作爲佛教徒,接連觸犯佛家大忌,這就是他的罪業,以至於他最終走投無路,在羞憤之下自盡,屍體也被焚燒,實在是可恨可嘆。

《楞嚴經》中提到:“以業火乾枯”,意思是惡業害身,就如同火焰焚燒罪人一般,這種火焰正是由業障所召感的。觀音禪院的和尚們因一時貪念,放出大火,最終殃及自身,我想這應該就是業火吧。他們放不下心中的業,那麼業火也不會離他們而去,哪怕十年如一日地念經打坐,也只是裝模作樣,破不了自己的業障,成不了真正的佛。

相比之下,黑熊精救火觀音禪院,過程中雖有偷盜之舉,但也是臨時起意,本性並非全惡,何況作爲精怪,他對佛法也有一定的敬重,這才被觀音看上,得到了改過自新的機會。奈何金池長老執迷不悟,白白修行了兩百多年,但其本性難改,縱使再給他修行兩千年又如何?被業火吞噬終究是逃不過的結局。

這正是衆生之苦,皆一個“貪”字。

結語

天命人在遊戲裏打敗金池長老後,他會不停哀求:“不……不不……廣智廣謀,那袈裟我不要了,不要了……你們別燒,都別燒了!”

在漫長的歲月裏,他應該也有後悔過吧,但他真的醒悟了嗎?我看未必。

重要的難道是那件袈裟嗎?《金剛經》有云:“凡有所相,皆爲虛妄”,只有看破浮華,放下執念,才能解脫。金池長老放不下心中的貪慾,即使這件袈裟不要了,但若有新的袈裟擺在眼前,他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這恐怕是個未知數。說到底,那些從未擁有過的東西,又怎會輕易放下。

正因如此,在最後黑熊精詢問觀音時,觀音才說:“若不披上這件衣裳,衆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