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rosie 編:德雷克 排:NE】
前言
2016年《無人深空》首發翻車,說起來,我也算最初的那批受害者之一,只是之後就沒有刻意關注過他。但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人把它的消息送到我的耳朵裏。
聽說它曾經畫的餅一個個成爲現實,到了2020年左右,遊戲已經基本達到了它最初承諾的狀態。聽說那之後它依舊在堅持免費更新,不僅給了餅,還加了額外的餡兒和蔥花,屬於是“愛的付出”常駐選手。
但我不聽,我不聽,遲來的深情比草輕.jpg
一直到六個月前,聽說Hello Games公佈新作《無火之光》,我尋思《無人深空》總該告一段落了吧。沒想到這八週年紀念,工作室又暗戳戳搞了波大的——“世界 Part1”,讓我看看怎麼個事兒?
世界Part1
壞了,我好像是有點想喫回頭草了。
來自星空的綺麗詩行
在PlayStation Blog上,Hello Games的創始人Sean Murray曾經表示,《無人深空》中擁有18*100萬的三次方個潛在星球,就算每一秒鐘發現一顆星球,你也需要5850億年的時間才能全部發現他們,這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
然而在最初的版本中,儘管星球數量龐大,但很多星球之間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導致探索體驗單一,枯燥無味。
不過,現在的體驗已經好了很多。看得出來,在之後的更新中,遊戲大幅改進了程序生成算法,新增了很多生物羣系和地形特徵,還有各種生物行爲和互動方式。這次的“世界 Part1”就更新了蟲族,這下我也能像科幻小說裏一樣暴打大蟲子了。
大戰蟲族
現在的星球已經擁有足夠豐富的多樣性,在登上一個全新的星球前,我會對它滿懷期望。或許是山清水秀,風捲雲舒,走獸競逐,又或許到處是極端天氣,危機四伏。emmm,後者可能是大部分情況。
從八年前的視角來看,其實《無人深空》的視覺表現還算可以,但Hello Games顯然不滿足於此,“世界 Part1”更新的重點之一就是新技術帶來的視覺表現力全面升級。原本的水體幾乎就像靜態貼圖一樣,甚至深度和透明度的表現都不算出色,更遑論動態的波浪和反射效果。新的水體可謂是波光粼粼,還能反應環境變化,在風的吹拂下盪開陣陣漣漪。
2018 VS 2024
行星上的風打破了死板的環境狀態,有時是微風浮動,土地上的植被隨之搖擺,也不乏狂風大作,捲起的沙塵迷的人眼睛都睜不開。
現在的雲也很不錯,雲層的細節和多樣性得到了全面提升,開着飛船降落或離開星球時穿過雲層,總讓我想起坐飛機時看雲的樣子,蓬鬆、柔軟。
事實上,不止水體、雲和風的效果,所有材質都變得更好看了,樂土就變得更更好看了。當一切融合在一起,你會真切感受到來自星球的綺麗風光。
晚霞
友情提醒來自我的一個朋友,版本更新可能會對舊存檔的地形產生影響,運氣不好,桃源山莊秒變成人間地獄,定居點消失也不是沒可能,不要問他爲什麼知道。
雖然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遊戲的表現力,但還是老生常談的優化問題。性能問題肯定沒有發售那會兒那麼嚴重,就個人體驗而言,我的3070Ti能在空間站穩定在120幀,戶外基本在100左右浮動,偶爾出現掉幀的情況,但遠征時可能會出現卡頓,希望製作團隊能儘快改善遊戲的流暢度和穩定性。
不止宇宙步行模擬器
光是風景好看當然沒什麼用,純散步還不如看電影對吧?顯然,現在的《無人深空》,玩法也豐富到了令我驚訝的地步。
星球探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視爲生存建造,只是你會在無數星球上做同樣的事情。即使不進行戰鬥,玩家也需要應對極端天氣等環境帶來的自然威脅,尤其是新手時期,連呼吸都要花費資源的生命維繫裝置讓我提心吊膽,遇到極端天氣我甚至直接躲進飛船裏。
玩家需要四處採集資源,爲一切需要進行的活動提供支持。本次更新後,飛船可以在水面降落,極大地方便了水域(尤其是海洋行星)的探索,前提是你裝了水上着陸技術。
玩家可以在星球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基地,建築系統提供了豐富的建築選項,從簡單的原木地板到高級設備和預製房,一定程度的自動化能夠減輕採集壓力。
開採激光、護盾、武器都集成在多用途工具裏,玩家可以使用多用途工具和敵人進行戰鬥。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行爲模式和攻擊方式,地頭蛇“護衛”也可能時不時來騷擾定居點。
多用途工具
星球上是FPS,到了太空裏就成了皇牌空戰,可能是單純自衛,也可能是幹了什麼海盜行徑。不過開飛船這件事,對我來說是真的需要一些時間熟悉手感。不過挺我感到驚訝的是,居然這樣都沒有暈3D。
受益於遊戲的更新,“無人深坑”也逐漸成爲“有人深空”。玩家可以與朋友一起探索宇宙,共同完成任務,分享探索成果,也可以在玩家集結的異象空間站中遇見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甚至發展出了奇妙的“乞討”文化。
事實上,當我說到“有人深空”這個詞,我並不完全在說聯機玩法。在單人遊玩中,玩家會在空間站遇到其它種族的NPC,我們可以一點點學習宇宙中其它族羣的單詞,從完全無法溝通,到結下友誼,互通有無。事實證明溝通很重要,有時候溝通障礙,真的會破壞感情。
當我第一次在星球上遠遠看到有飛船降落,一個NPC下了飛船。那一刻我滿腦子都是——OMG,瞧瞧我看到了什麼?
另一方面,玩家可以馴服和收養外星生物作爲同伴,將小傢伙們一點點餵養長大。它們擁有獨特的外貌和個性,甚至自己的語言。它們會向你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會根據自己的個性和你的行爲做出相應的行動,同時能夠用於騎乘、幫助玩家進行資源蒐集等等,形象鮮活,又兼具實用性。
學習語言
生物夥伴
爲了給老玩家找點事情做,遊戲還推出了“遠征模式”,可以理解爲季節性活動。每個遠征都有獨特的主題和目標,玩家可以通過完成一系列目標來獲取獨家獎勵。這次更新蟲族之後,就開啓了對抗蟲族的遠征活動。
其實還有很多玩法都沒有提及,比如走私啦,“有點肝”的飛船收集啦,建立自己的飛行中隊啦,還有孵蛋、寵物蛋交易玩法等等等等。幾乎每接觸一個新玩法,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早逝的白月光。
艦隊遠征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遊戲的交互系統還有些“古早感”,很多時候操作起來並不便捷。比如最簡單的使用精煉機器,隨着擁有的材料種類增加,放置原材料時就需要找上半天。再比如購買升級時,每購買一次都會自動退出對話,無法連續購買。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很需要揹包一鍵整理。
旅行者的入職到養老
儘管我鍾情於這片星空,也敬佩於工作室多年來的持續更新,但實話實說,這個遊戲或許並不適合所有人。
進入遊戲,首先便是數個小時的新手時期,你終於在開飛船開得頭暈眼花,不是很懂但先跟着教程走吧之後,瞭解了大部分基礎功能,學會了如何在這片宇宙裏生存下去,這樣的慢熱很容易勸退新手玩家。
新手上路
即便完成了這些教學,你還是會感到異常迷茫,看着貧瘠的口袋,動不動就滿了的揹包,什麼也買不起的自己,你不知道該怎麼才能趕快成長起來。剛想啓動飛船發現燃料又沒了,只能罵罵咧咧地下去挖材料。
當然,或許攻略和異象空間站的好哥哥們能幫到你,又或者使用遊戲自帶的模式調整,丟掉繁瑣的資源採集,甚至開啓零元購。好吧,這樣又有點太浪費遊戲壽命了。
在你終於摸清一些門路後,你開始探索宇宙背後的終極奧義,你忙碌地戰鬥、收集、建設,在各個空間站之間往來貿易。每來到一個新的星球,就如同肌肉記憶般熟門熟路地完成基礎建設工作,然後再前往下一個星球。
星圖
你突然發現,哪怕每個星球都有如此多的生物,等待你的,好像終究只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孤寂旅程。或許有一天,你會找到一片山清水秀的桃源樂土,突然動了想要定居在這裏的念頭,在這裏認認真真打造一片家園,又或許終其一生做個宇宙流浪者,貨艦成了陪你一起漂泊的歸宿。
貨艦是我家
怎麼說呢?無限的探索空間確實讓人心生嚮往,但沒有強烈的劇情驅動,看不到頭的探索旅程難免令人望而卻步。如果你能接受並且享受這樣的設計,《無人深空》會帶給你無盡的浪漫。
結語
總之,“世界 Part1”的更新相當精彩,很難不期待是不是還有什麼“世界 Part2”甚至“Part3”。至少對我來說,我對它的讚譽不只基於工作室長久努力的良心和野心,而是它確確實實有讓我持續體驗下去的吸引力。無論是喜歡探索未知的旅行者,熱衷於建設基地的造房子大師,還是喜歡在宇宙中漫遊的飛行員,都能在這片宇宙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和歸屬。
最後,別忘了看看遠處的《無火之光》。我是說,它的預告片看起來真的很炫酷啊!
無火之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