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各位好久不見,是我,阿qi。
不知大夥有沒有意識到最近的廠商好像都喜歡將自家產品往AI靠攏,而這“AI”似乎就成爲了他們產品宣發中的香餑餑。
就比如某手機品牌,我不就是睡了一覺而已,早上起來一看全產品線居然都能變成AI手機。
甚至還有一家喊出“我不做手機了,jojo”的口號,結果就只是改個名字,叫AI終端...
”AIPC“ —— 源N14 24款
至於我常常關注的PC行業也是如此,都在爭先恐後在推所謂“AIPC”。
而我的老朋友阿七自然是不甘寂寞,前段時間也掏出了一款AI筆記本電腦——源N14。
我粗略看了一圈它的相關信息,不同於市面上普遍命名式的AI產品,源N14它好像還真內置了AI應用
好奇驅使之下,我就厚着臉皮去找阿七借了...有點意外的是,阿七那邊明明深知我就是一臭打遊戲的,卻還是借了臺讓我玩玩,好好好。
OK,那既然機器借到了,那就讓我帶大夥一起看看這檯筆記本。
—————
機器配置
配置及優/缺點
相信這配置表中最亮眼的必然就是那7999元的售價,我跟大夥一樣,看到的第一時間就發出了“WC,7999這麼貴啊?”的疑問。
但細看後,才發現它是款少見的14寸全能本。環顧了一圈電商平臺中14寸且帶獨顯的小衆細分市場後,居然感覺這個價格還有些“性價比”?
不過,它真的能遵循“貴有貴的道理”嗎?我很好奇...
14寸“小鋼炮”,曾經我日思夜想的夢中情本
14寸相比最常見的15.6寸來說,其最大優勢就在於便攜。
不知有沒有朋友跟我一樣有出差、外出需求,就想買臺便攜遊戲本。滿足我早上外出辦公,晚上回酒店還能玩上幾把遊戲。
曾經的我一度癡迷於尋找這麼一款14寸高性能小鋼炮,可惜直到我換了工作、不再需要出差,都沒有遇到。
如今見到源N14,彷彿一見如故,這不就是我曾經漫長出差歲月中的夢中情本哇...
—————
外觀部分
按照慣例,先來開個箱。
由於文章可能有些長,總共7000+字
大夥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看~
光碼字跟處理數據就用了整整兩天
各位賽博義父,來電盒電秋梨膏
如果,只是說如果,您能全部看完,真心感謝,愛您
—————————
包裝開箱&適配器
包裝簡單的營造了些許科幻感
外包裝還挺有設計,採用的網狀點陣很有科幻風,也算是與未來感十足的AI相呼應了。
包裝顏色上跟機器本體相近,用的都是深藍色色調。
包裝側面參數(SN、PN我P掉了,嘿嘿)
從包裝側面的參數可以看到,我借到的這款源N14的配置爲i7-13620H+RTX 4070 Laptop組合。
運輸包裝捨得,泡沫還挺厚實
內部包裝很厚實,塑料泡沫厚度可以參考我隨手放的鏡頭蓋,運輸包裝還可以。
箱內包裝&配件
箱內除了機器本體外,就只有一本說明書(隨機器本體一起在泡沫內)以及電源適配器了。
150W 電源適配器
電源適配器方面,瓦數爲150W線材方面依舊是梅花口,而非常見的品字口。
———
重量
簡單稱一下重,不嚴謹
重量方面,官方標稱本體15.3kg,跟我用體重秤粗略實測的1.6kg很接近。
電源適配器約爲0.4kg,兩者相加僅接近2kg。
揹着它出差可比背遊戲本輕鬆多了,好好好。
——————
機器本體
A面
源N14 本體
來看機器本體,機器通體採用CNC工藝金屬材質,A面表面觸感很不錯,能明顯感覺到金屬材質獨有的冰涼與絲滑,機器質感十分到位。
源N14的外觀設計十分商務,雖然外觀整體來說不算出衆,跟現如今一衆商務筆記本近乎有九分相似。
或許正如那句話所說,“好的設計往往是心靈相通的”,如今這樣沉穩且有質感其實也挺好。
至於A面這個COLORFUL標識,雖然官標辨識度以及認知度高,但我感覺沒有突出“源”這個全新系列的主題。
可以考慮下將後續源系列產品的A面logo換用包裝封面的“EPOCH”或者專門設計個源系列的專屬logo。
B面
屏幕素質不錯,官方稱出廠有逐臺校色
B面屏幕雖然視覺上有“下巴”,但實際比例爲16:10。
且素質表現很不錯,100%的P3廣色域,整挺好啊。
隱私保護到位
B面還有個小細節,其頂部的攝像頭有物理的隱私保護設計。
通過撥片可以實現在物理層面遮蔽攝像頭,從而保護隱私,叻
邊框處採用鑽切工藝
此外,B面邊框處還通過鑽切工藝做了一條亮邊覆蓋。
小小細節設計換來明顯的質感提升,划算捏
C面
常規輕薄本鍵盤佈局
C面鍵盤中規中矩,就是常見的14寸輕薄本的鍵盤佈局。
手感方面,我感覺源N14這套鍵盤鍵程屬於偏短的類型,按上去軟軟的,打字辦公還算舒服,但感覺不太適合遊戲場景。
半高方向鍵&開機鍵整合,這兩設計我不太喜歡
C面有讓我比較反感的設計,一個半高方向鍵,一個開關鍵整合進鍵盤。
前者單純就是不喜歡,後者在辦公快速打字的場景下有誤觸的可能...
相信誰也不想辛苦的成果被不小心摁到的關機鍵刪掉吧?
不過說實話,這兩種設計換來的鍵盤整體佈局確實好看,從美觀的角度我能理解。
實用性跟美感之間做抉擇,確實會糾結與矛盾。
D面
通風口處用了對稱特殊紋路設計
D面設計依舊很商務,沒太多繁雜的設計,唯有通風口處與兩處揚聲器開孔用了對稱的特殊紋路。
中間有着COLOFUL標識強調其品牌屬性,除此之外就基本都是常規設計。
————
接口
接口如圖所示,分佈在左右兩側
接口數量上屬於14寸筆記本的常規表現
兩個A口一個C口
源N14提供的接口分別爲:
USB 3.2 Gen1(右側)、USB 3.2 Gen2(左側)
一個USB-C口(左側),支持視頻輸出及100W PD充電
一個HDMI 2.1(左側),DC-in供電口(左側)
3.5mm音頻接口(右側)一個防盜鎖孔(右側)
——————
內部佈局
拆機
背板拆卸不難,但好像必要拆開...
源N14的拆機過程可謂是十分順暢,超級簡單
用到的工具僅需要一把小六角螺絲刀以及一根塑料撬棒(或塑料撬片)。
八顆螺絲均出廠點有螺絲膠
卸下背部僅有的八顆螺絲,按位置排布
粗看判斷規格八顆螺絲規格應該是一樣的,且均帶有螺絲膠保證穩固、耐用。
卸下背板還需留意如圖這五處卡扣
除了八顆螺絲外,注意源N14還有五個卡扣
位置如圖所示,均位於轉軸處。
—————
內部佈局
內部佈局鳥瞰圖
卸下背板就能夠看到機器內部了
感覺走線有點多
機器內部走線有做整理,但依舊有如城中村亂飛線一般的繁雜感。
————————
M.2固態硬盤位
僅有一個M.2接口,速率爲PCIe 4.0
源N14因尺寸導致內部空間受限,沒有給額外的第二個拓展M.2固態位,僅有一個。
我這臺出廠自帶的固態硬盤是來自長江存儲的PC411,容量1TB,速率PCIe 4.0,位於機器左側。
支持國產,好好好。
對應背板位置有導熱墊覆蓋
硬盤對應的背板位置上有導熱墊覆蓋,能將熱量導到D面金屬背板。
————
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位於機器右側
右側沒做第二個M.2硬盤拓展口,取而代之的是將無線網卡放置於此。
無線網卡:Intel AX211
網卡用的intel AX211,滿血WIFI 6E,藍牙5.3。
能保障高效、穩定的無線網絡連接,也算是填補了無RJ45 有線網口的遺憾吧。
—————
板載內存
板載內存
內存部分採用板載設計,難自行更換、擴容,十分遺憾。
顆粒位於散熱模塊之下,與CPU、GPU共享散熱。
但這樣真對內存有散熱效果嗎...我就怕在高負載工況下會被兩者溫度影響,反向加熱。
—————
散熱模塊
雙D8大直徑熱管+雙渦輪風扇組合
散熱模塊官方稱其爲“冷鋒散熱架構”。
用了兩根D8大直徑熱管,搭配雙渦輪風扇組合,據說出風量提升16%,具體表現還得看後面烤機才能見分曉。
散熱鰭片&出風口位於轉軸處
源N14巧妙的將出風口藏在了轉軸處,通過左右各一處散熱鰭片將熱量導出
同時使得機器C面的熱源偏向於C面頂部部分,爲腕託及鍵盤區應該能帶來更好的溫度表現。
——
電池
58.1Wh容量電池
最後簡單過一遍電池參數,容量 5030mAh/58.1 Wh,製造商爲惠州贛鋒鋰電科技。
——————
系統&iGC
把背板裝回去,該開機進系統看看了。
默認壁紙就...挺科幻的
源N14細節做了“運輸模式”,初次開機需要接通電源才能開機。
上電開機後,便是熟悉的Win11設置界面,對此我就不多贅述了,直接進系統
我是真的很討厭Windows更新...
初次聯網感覺有點卡,後來我才意識到是這Win11在後臺猛猛更新
————————
老生常談的問題
1TB的C盤,過於簡單粗暴
默認分盤屬於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細節不夠到位,直接1TB all in C盤,真的對新手不夠友好。
————————
iGame Center
筆記本端終於用上了iGC,甚至還有AI算力推算
我必須要誇一下這次源N14終於不再是公模的控制中心,而是終於用上了自家定製的iGame Center(iGC)。
就外觀設計、操作邏輯、功能體驗等方面與桌面端iGC近乎一致。
另外這版iGC還支持算力測試,我也簡單試了下,過程就不放了。
其實就是一段黑屏,然後機器自己在那運行。
除了給出相應成績外,還給了個“AI生成中”稱號
定製版iGC整合了筆記本調控,支持一鍵開啓獨顯直連
與桌面端不同的是,這版iGC整合了筆記本的大部分調控功能。
其中就包括了顯卡連接切換,像源N14就支持在iGC中一鍵切換至獨顯直連。
————————
iGC:AI探索
除開基礎的功能調控外,源N14這版iGC還內置了AI功能,目前支持AI智創頭像以及AI桌寵。
AI智創頭像
“由億萬引擎提供,內容僅供娛樂”
在“AI智創頭像”功能頁面,只需要提供一張基礎圖片作爲參考,配合畫面關鍵詞描述即可生成專屬的AI頭像
該功能目前可每日免費兩次
當個頭像還行
我簡單隨手拍了張紫貓疾風的照片,生成的結果看着還不錯,當個頭像完全足夠。
————
AI桌寵
AI桌寵:小希
除了生成頭像,iGC顯然很懂我這種二刺螈,帶來了全新的AI桌寵——小希。
由於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目前僅提供一項對話功能。
其餘幾項上寫的居然是“催更”,有點抽象。
她真的好可愛,沒事做她還會閒逛
就目前測試版本,小希單純作爲桌寵來看完成度還算不錯。
拿鼠標點她、拖動她、對話都有相應的動作響應。
甚至你不管她,她還會在你設定的區域閒逛,可愛捏~
“希希vs不希希”
除了上述表現外,小希還設計了特殊出場與退出的動作&對話
隨着開啓或關閉,小希在iGC中也會有相應狀態變化。
簡單讓她介紹下源N14
對話方面應該是接入了大模型,對話上算是有一定智能。
不過對於非預設問題的響應速度還是較慢,問個問題半分鐘纔回答上來,考慮到內測階段多少有點小問題也正常,目前還需要努力優化下。
體驗下來,我感覺AI桌寵-小希這塊設計我是挺喜歡的,期待她真正實裝上線那天。
—————
AI部分
虹光AI
內置AI應用——虹光AI
源N14在AI方面顯然是下了功夫的,內置了一款AI應用——虹光AI。
功能上虹光AI大致可以分爲AI參與的對話、文本生成、圖片生成三類功能。
光文本生成就支持如圖這麼多項
光這文本生成部分就能把我看花眼,支持的功能是真多啊。
各種報告、文章改寫、潤色,甚至還能幫我寫畢業論文?真的假的...
數量太多咱不可能一個個體驗,我挑幾個看上去好玩的來體驗試試。
————————
虹光AI:對話
最基礎的功能之一,AI對話
先來試試最基礎的對話部分,依舊是讓他簡單介紹下N14這款筆記本,得到的結果跟剛剛小希的回答差不太多...
你兩用的同款大模型?
—————————
虹光AI:商品點評
大夥是知道我的,我喜歡寫評測。
那看到這個所謂“商品點評”自然會想要刺探下敵情,單純好奇這個“商品點評”目前能否代替人類成爲評測博主?
對於源N14這款筆記本的商品點評
可以看到,在文案生成上虹光AI提供了兩家不同的大模型可選,分別是來自百度的文言一心,以及來自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3.0。
操作上僅需輸入商品名稱跟商品信息(賣點),然後選擇一家大模型即可,生成速度很快,十分接近於我全速打字時的字數產出。
模型:訊飛星火3.0,結果似乎...有點...生硬
從生成結果來看,感覺它的用詞還是比較生硬。
產出的文章就很像我大學時候兼職寫過的那種毫無營養價值的廣告種草文案...缺少了對產品的判斷與想法,缺乏靈魂。
———————————
虹光AI:Emoji翻譯
體驗過大部分文本生成後,我感覺最有趣還得是這個Emoji翻譯,十分抽象。
(莫名感覺很適合我舍友,該死的謎語人
看似很牽強,但又有那麼一點合理
本身Emoji語言就是很主觀、很抽象的一派
以至於生成出來的結果看似很牽強,但又有那麼一點合理,給我感覺還挺有謎語人那味。
—————————
虹光AI:AI繪畫
作爲非商業用途的話,還算挺好玩的
除了對話類的文本生成,虹光AI還支持AI繪畫,內置有Midjourney跟Niji兩種模型,對應兩種不同的風格。
關鍵詞描述得用英文,圖片生成速度不算快
依舊是用隨手機隨手拍的那張紫毛疾風,添加關鍵詞後選擇niji模型生成,生成速度不算很快,但顯然比人手手繪更快。
這麼一想對同爲創作者的我來說,自然是有點不寒而慄。
——————————————————————
我想借此機會呼籲一下:
希望大家能有版權意識,
請勿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將他人的繪畫創作投餵AI。
AI繪畫這部分,我個人的立場還是持保留意見的,不支持也不反對。
我不反對AI繪畫作爲輔助繪畫創作的工具,
但不支持作爲商業賺錢擠佔畫師等自由創作者生存空間的手段。
繪畫創作的學習過程是很痛苦很漫長的,還請尊重他人的努力。
———————————
虹光AI:思維導圖
用描述生成思維導圖的“描述”
至於最後一個思維導圖功能,我本以爲它會很智能的根據我的描述直接生成一個思維導圖...
但無論是我用語言描述還是根據格式填寫,它都提示需要你將文件導入到XMind軟件中
問題就在於XMind要求的“.md”格式,而虹光AI裏也導出不了啊...?
一時間讓我搞不明白是我不會用,還是這個功能本身就是這樣雞肋。
——————
性能表現
看完了主推的AI功能部分表現,迴歸本源
來看看源N14作爲一臺輕薄全能本的性能表現如何
CPU-Z
CPU TDP 45W ; GPU TDP 55W
簡單過一遍CPUZ參數,可以看到CPUZ內CPU i7-13620H的TDP顯示爲45W,而GPU RTX4070 Laptop的TDP僅有55W。
CPUZ分數測試
跑分方面這顆i7-13620H的成績對比桌面端i9-13900K,單核十分接近,多核則僅有i9-13900K的38%。
不過考慮到作爲一顆TDP僅45W的移動端處理器,表現還算不錯了。
————
GPUZ
RTX 4070Laptop Max 90W
從GPUZ來看,源N14搭載的這顆獨顯RTX 4070 Laptop的默認功耗爲55W,最高理論可以去到90W。
或許是受制於溫度,後面單烤甜甜圈時滿載實測僅爲75W。
———————————
性能釋放&溫度表現
室溫約30℃
簡單過一遍環境,由於颱風影響,最近幾天室內都很悶熱。
都晚上十一點了,室內溫度還能到將近30℃,這天氣對機器的溫度表現肯定多少會有些影響。
機器模式選擇用的iGame Center內的性能模式,同時Win11電源計劃選擇爲最佳性能。
但不得不說,即便是性能模式下,N14的風扇調度都不算很積極,這種調度的好處就是安靜,但犧牲了部分性能。
—————————————
【CPU】單烤 FPU 15分鐘
CPU溫度穩定約爲90℃上下,CPU 功耗65W
單烤FPU基本將CPU功耗拉滿,能夠來到65W的性能釋放。
溫度方面由於AIDA64的傳感器BUG(試過好幾版AIDA64,依舊如此),CPU溫度始終顯示28℃,只能根據各核心溫度估摸着來判斷了。
溫度表現約爲90℃上下,溫度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
——————————————
【GPU】單烤 甜甜圈 15分鐘
顯卡溫度穩定在86℃左右,功耗表現約爲75W上下
顯卡滿載情況下,溫度表現穩定在86℃左右,性能釋放雖然僅爲75W
考慮到14寸筆記本的散熱規模及內部空間受限,還算能夠理解,具體實際的性能釋放還得結合遊戲幀數表現來看。
——————————————
【CPU+GPU】雙烤 十五分鐘
25W+75W
55W+60W
雙烤的功耗表現有點一言難盡....
CPU跟GPU的功耗就像是在做排列組合,
從25W+75W到55W+60W之間頻繁波動。
溫度表現上,CPU時而83℃上下(25W左右),時而93℃上下(55W左右)
GPU就比較穩定了,基本穩定在87-90℃之間跳動。
順便一說在滿載工況下,源N14的噪音控制很不錯。
若是把遊戲本那種嘈雜感比作一位粗糙大漢,源N14的風扇則就像位柔弱JK少女。
即便是性能模式下,風扇調度感覺都不算特別積極,給我感覺是偏向辦公靜音的調教。
表顯的整機功耗在120W-150W之間波動
爲此我還專門掏出電量計量插座,重啓再跑一輪雙烤,功耗表現依舊如此。
源N14的表顯功耗在120W-150W之間波動,這樣頻繁波動的性能調度我也是第一次見...
彷彿CPU跟顯卡在互相爭搶功耗,看了一眼各項驅動版本都挺新,我猜測估計是BIOS的某項調度設定沒搞好。
—————
C面溫度
頂部及WASD處有明顯熱感,腕託處則很冰涼
雙烤時我閒來無事就順手測了下C面鍵盤部分的溫度,跟拆機部分的猜想一致
頂部轉軸出風口部分熱感明顯,往下鍵盤的WASD處感覺微熱,到了觸摸板兩側的腕託處就很冰涼。
—————
遊戲表現
最後來看看源N14的遊戲表現,說實話我對這款輕薄且偏辦公取向全能本的遊戲表現並不抱有太多期待...
但實際試玩下來,感覺它表現比我預想中好太多了,真的挺意外。
—————————
3DMark CPU Profile
先來玩全steam最好玩的遊戲——3DMark理論測試,
爲了數據更直觀我加上了之前測過的MEOW R15遊戲本作爲對比。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這兩臺機器定位不同,功耗也不一樣,源N14的功耗僅150W而貓本功耗則有180W。
CPU各線材成績表現
兩款筆記本的CPU恰好不同,一款intel一款AMD。最終結果跟我預想沒差太多,AMD移動端確實強,基本算是全面領先。
但源N14這邊也不能算弱,各線程下的性能表現都緊隨貓本其後。
—————————
3DMark各項測試
巧合的是貓本跟源N14的顯卡均採用了RTX 4070 Laptop,
兩者雖然同是RTX 4070 Laptop,貓本115W(Max)/源N14則是75W(Max),性能釋放不同。
功耗跟散熱都有不小差距
各項成績依舊跟我判斷一致,大部分項目均落後10-15%,唯獨針對DX11的Fire Strike能拉出將近5000分的差距,讓我有些意外。
—————
四款單機
遊戲實測方面,找來四款我steam庫種稍有代表性的遊戲來跑跑。
2.5K原生分辨率,遊戲內推薦畫質
四款遊戲測完,實際表現說實話讓我是有不小驚喜的。
我本期望能跑30幀就算勝利,但在2.5k原生分辨率下真正玩起來居然很絲滑流暢,像GTA這種優化很好的,甚至能夠跑滿165Hz,達到166幀。
即便是光追低預設下的2077也能憑着DLSS達到將近60幀的水準,沒準這就是我曾經日思夜想的出差神器、夢中情本。
總結
源N14畢竟是一臺主打AI的筆記本,AI部分自然是首要且不得不提的。
不得不說,在嘗試過了虹光AI的部分功能後,我改變了些許對AI的看法。
雖說部分功能在體驗上可能有些不敬人意,仍需逐步完善,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切切實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爲工作、學習帶來效率提升。
源N14
回到筆記本層面來說,源N14也是款不錯的14寸全能本產品。
在它極其商務的外觀下,裝着一套蠻強勁的配置,既能兼顧辦公,還能暢玩遊戲。
兼顧辦公,兼顧遊戲
那麼,它值得買嗎?
如果你是追求極致性能釋放的性能黨,那它註定不是你的菜。
若你想要嘗試新潮的AI功能,同時需要一臺輕薄便攜筆記本、
亦或是跟我一樣,有便攜外出需求,單純想要兼顧輕薄辦公與暢玩單機遊戲,
那這款源N14值得考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