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AI的办公本?轻薄便携游戏本✔

Hi,各位好久不见,是我,阿qi。

不知大伙有没有意识到最近的厂商好像都喜欢将自家产品往AI靠拢,而这“AI”似乎就成为了他们产品宣发中的香饽饽。

就比如某手机品牌,我不就是睡了一觉而已,早上起来一看全产品线居然都能变成AI手机。

甚至还有一家喊出“我不做手机了,jojo”的口号,结果就只是改个名字,叫AI终端...

”AIPC“ —— 源N14 24款

至于我常常关注的PC行业也是如此,都在争先恐后在推所谓“AIPC”。

而我的老朋友阿七自然是不甘寂寞,前段时间也掏出了一款AI笔记本电脑——源N14。

我粗略看了一圈它的相关信息,不同于市面上普遍命名式的AI产品,源N14它好像还真内置了AI应用

好奇驱使之下,我就厚着脸皮去找阿七借了...有点意外的是,阿七那边明明深知我就是一臭打游戏的,却还是借了台让我玩玩,好好好。

OK,那既然机器借到了,那就让我带大伙一起看看这台笔记本。

—————

机器配置

配置及优/缺点

相信这配置表中最亮眼的必然就是那7999元的售价,我跟大伙一样,看到的第一时间就发出了“WC,7999这么贵啊?”的疑问。

但细看后,才发现它是款少见的14寸全能本。环顾了一圈电商平台中14寸且带独显的小众细分市场后,居然感觉这个价格还有些“性价比”?

不过,它真的能遵循“贵有贵的道理”吗?我很好奇...

14寸“小钢炮”,曾经我日思夜想的梦中情本

14寸相比最常见的15.6寸来说,其最大优势就在于便携。

不知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有出差、外出需求,就想买台便携游戏本。满足我早上外出办公,晚上回酒店还能玩上几把游戏。

曾经的我一度痴迷于寻找这么一款14寸高性能小钢炮,可惜直到我换了工作、不再需要出差,都没有遇到。

如今见到源N14,仿佛一见如故,这不就是我曾经漫长出差岁月中的梦中情本哇...

—————

外观部分

按照惯例,先来开个箱。

由于文章可能有些长,总共7000+字

大伙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

光码字跟处理数据就用了整整两天

各位赛博义父,来电盒电秋梨膏

如果,只是说如果,您能全部看完,真心感谢,爱您

—————————

包装开箱&适配器

包装简单的营造了些许科幻感

外包装还挺有设计,采用的网状点阵很有科幻风,也算是与未来感十足的AI相呼应了。

包装颜色上跟机器本体相近,用的都是深蓝色色调。

包装侧面参数(SN、PN我P掉了,嘿嘿)

从包装侧面的参数可以看到,我借到的这款源N14的配置为i7-13620H+RTX 4070 Laptop组合。

运输包装舍得,泡沫还挺厚实

内部包装很厚实,塑料泡沫厚度可以参考我随手放的镜头盖,运输包装还可以。

箱内包装&配件

箱内除了机器本体外,就只有一本说明书(随机器本体一起在泡沫内)以及电源适配器了。

150W 电源适配器

电源适配器方面,瓦数为150W线材方面依旧是梅花口,而非常见的品字口。

———

重量

简单称一下重,不严谨

重量方面,官方标称本体15.3kg,跟我用体重秤粗略实测的1.6kg很接近。

电源适配器约为0.4kg,两者相加仅接近2kg。

背着它出差可比背游戏本轻松多了,好好好。

——————

机器本体

A面

源N14 本体

来看机器本体,机器通体采用CNC工艺金属材质,A面表面触感很不错,能明显感觉到金属材质独有的冰凉与丝滑,机器质感十分到位。

源N14的外观设计十分商务,虽然外观整体来说不算出众,跟现如今一众商务笔记本近乎有九分相似。

或许正如那句话所说,“好的设计往往是心灵相通的”,如今这样沉稳且有质感其实也挺好。

至于A面这个COLORFUL标识,虽然官标辨识度以及认知度高,但我感觉没有突出“源”这个全新系列的主题。

可以考虑下将后续源系列产品的A面logo换用包装封面的“EPOCH”或者专门设计个源系列的专属logo。

B面

屏幕素质不错,官方称出厂有逐台校色

B面屏幕虽然视觉上有“下巴”,但实际比例为16:10。

且素质表现很不错,100%的P3广色域,整挺好啊。

隐私保护到位

B面还有个小细节,其顶部的摄像头有物理的隐私保护设计。

通过拨片可以实现在物理层面遮蔽摄像头,从而保护隐私,叻

边框处采用钻切工艺

此外,B面边框处还通过钻切工艺做了一条亮边覆盖。

小小细节设计换来明显的质感提升,划算捏

C面

常规轻薄本键盘布局

C面键盘中规中矩,就是常见的14寸轻薄本的键盘布局。

手感方面,我感觉源N14这套键盘键程属于偏短的类型,按上去软软的,打字办公还算舒服,但感觉不太适合游戏场景。

半高方向键&开机键整合,这两设计我不太喜欢

C面有让我比较反感的设计,一个半高方向键,一个开关键整合进键盘。

前者单纯就是不喜欢,后者在办公快速打字的场景下有误触的可能...

相信谁也不想辛苦的成果被不小心摁到的关机键删掉吧?

不过说实话,这两种设计换来的键盘整体布局确实好看,从美观的角度我能理解。

实用性跟美感之间做抉择,确实会纠结与矛盾。

D面

通风口处用了对称特殊纹路设计

D面设计依旧很商务,没太多繁杂的设计,唯有通风口处与两处扬声器开孔用了对称的特殊纹路。

中间有着COLOFUL标识强调其品牌属性,除此之外就基本都是常规设计。

————

接口

接口如图所示,分布在左右两侧

接口数量上属于14寸笔记本的常规表现

两个A口一个C口

源N14提供的接口分别为:

USB 3.2 Gen1(右侧)、USB 3.2 Gen2(左侧)

一个USB-C口(左侧),支持视频输出及100W PD充电

一个HDMI 2.1(左侧),DC-in供电口(左侧)

3.5mm音频接口(右侧)一个防盗锁孔(右侧)

——————

内部布局

拆机

背板拆卸不难,但好像必要拆开...

源N14的拆机过程可谓是十分顺畅,超级简单

用到的工具仅需要一把小六角螺丝刀以及一根塑料撬棒(或塑料撬片)。

八颗螺丝均出厂点有螺丝胶

卸下背部仅有的八颗螺丝,按位置排布

粗看判断规格八颗螺丝规格应该是一样的,且均带有螺丝胶保证稳固、耐用。

卸下背板还需留意如图这五处卡扣

除了八颗螺丝外,注意源N14还有五个卡扣

位置如图所示,均位于转轴处。

—————

内部布局

内部布局鸟瞰图

卸下背板就能够看到机器内部了

感觉走线有点多

机器内部走线有做整理,但依旧有如城中村乱飞线一般的繁杂感。

————————

M.2固态硬盘位

仅有一个M.2接口,速率为PCIe 4.0

源N14因尺寸导致内部空间受限,没有给额外的第二个拓展M.2固态位,仅有一个。

我这台出厂自带的固态硬盘是来自长江存储的PC411,容量1TB,速率PCIe 4.0,位于机器左侧。

支持国产,好好好。

对应背板位置有导热垫覆盖

硬盘对应的背板位置上有导热垫覆盖,能将热量导到D面金属背板。

————

无线网卡

无线网卡位于机器右侧

右侧没做第二个M.2硬盘拓展口,取而代之的是将无线网卡放置于此。

无线网卡:Intel AX211

网卡用的intel AX211,满血WIFI 6E,蓝牙5.3。

能保障高效、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也算是填补了无RJ45 有线网口的遗憾吧。

—————

板载内存

板载内存

内存部分采用板载设计,难自行更换、扩容,十分遗憾。

颗粒位于散热模块之下,与CPU、GPU共享散热。

但这样真对内存有散热效果吗...我就怕在高负载工况下会被两者温度影响,反向加热。

—————

散热模块

双D8大直径热管+双涡轮风扇组合

散热模块官方称其为“冷锋散热架构”。

用了两根D8大直径热管,搭配双涡轮风扇组合,据说出风量提升16%,具体表现还得看后面烤机才能见分晓。

散热鳍片&出风口位于转轴处

源N14巧妙的将出风口藏在了转轴处,通过左右各一处散热鳍片将热量导出

同时使得机器C面的热源偏向于C面顶部部分,为腕托及键盘区应该能带来更好的温度表现。

——

电池

58.1Wh容量电池

最后简单过一遍电池参数,容量 5030mAh/58.1 Wh,制造商为惠州赣锋锂电科技。

 

 ——————

系统&iGC

把背板装回去,该开机进系统看看了。

默认壁纸就...挺科幻的

源N14细节做了“运输模式”,初次开机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开机。

上电开机后,便是熟悉的Win11设置界面,对此我就不多赘述了,直接进系统

我是真的很讨厌Windows更新...

初次联网感觉有点卡,后来我才意识到是这Win11在后台猛猛更新

————————

老生常谈的问题

1TB的C盘,过于简单粗暴

默认分盘属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细节不够到位,直接1TB all in C盘,真的对新手不够友好。

————————

iGame Center

笔记本端终于用上了iGC,甚至还有AI算力推算

我必须要夸一下这次源N14终于不再是公模的控制中心,而是终于用上了自家定制的iGame Center(iGC)。

就外观设计、操作逻辑、功能体验等方面与桌面端iGC近乎一致。

另外这版iGC还支持算力测试,我也简单试了下,过程就不放了。

其实就是一段黑屏,然后机器自己在那运行。

除了给出相应成绩外,还给了个“AI生成中”称号

定制版iGC整合了笔记本调控,支持一键开启独显直连

与桌面端不同的是,这版iGC整合了笔记本的大部分调控功能。

其中就包括了显卡连接切换,像源N14就支持在iGC中一键切换至独显直连。

————————

iGC:AI探索

除开基础的功能调控外,源N14这版iGC还内置了AI功能,目前支持AI智创头像以及AI桌宠。

AI智创头像

“由亿万引擎提供,内容仅供娱乐”

在“AI智创头像”功能页面,只需要提供一张基础图片作为参考,配合画面关键词描述即可生成专属的AI头像

该功能目前可每日免费两次

当个头像还行

我简单随手拍了张紫猫疾风的照片,生成的结果看着还不错,当个头像完全足够。

————

AI桌宠

AI桌宠:小希

除了生成头像,iGC显然很懂我这种二刺螈,带来了全新的AI桌宠——小希。

由于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目前仅提供一项对话功能。

其余几项上写的居然是“催更”,有点抽象。

她真的好可爱,没事做她还会闲逛

就目前测试版本,小希单纯作为桌宠来看完成度还算不错

拿鼠标点她、拖动她、对话都有相应的动作响应。

甚至你不管她,她还会在你设定的区域闲逛,可爱捏~

“希希vs不希希”

除了上述表现外,小希还设计了特殊出场与退出的动作&对话

随着开启或关闭,小希在iGC中也会有相应状态变化。

简单让她介绍下源N14

对话方面应该是接入了大模型,对话上算是有一定智能。

不过对于非预设问题的响应速度还是较慢,问个问题半分钟才回答上来,考虑到内测阶段多少有点小问题也正常,目前还需要努力优化下。

体验下来,我感觉AI桌宠-小希这块设计我是挺喜欢的,期待她真正实装上线那天。

—————

AI部分

虹光AI

内置AI应用——虹光AI

源N14在AI方面显然是下了功夫的,内置了一款AI应用——虹光AI。

功能上虹光AI大致可以分为AI参与的对话、文本生成、图片生成三类功能。

光文本生成就支持如图这么多项

光这文本生成部分就能把我看花眼,支持的功能是真多啊。

各种报告、文章改写、润色,甚至还能帮我写毕业论文?真的假的...

数量太多咱不可能一个个体验,我挑几个看上去好玩的来体验试试。

————————

虹光AI:对话

最基础的功能之一,AI对话

先来试试最基础的对话部分,依旧是让他简单介绍下N14这款笔记本,得到的结果跟刚刚小希的回答差不太多...

你两用的同款大模型?

—————————

虹光AI:商品点评

大伙是知道我的,我喜欢写评测。

那看到这个所谓“商品点评”自然会想要刺探下敌情,单纯好奇这个“商品点评”目前能否代替人类成为评测博主?

对于源N14这款笔记本的商品点评

可以看到,在文案生成上虹光AI提供了两家不同的大模型可选,分别是来自百度的文言一心,以及来自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3.0。

操作上仅需输入商品名称跟商品信息(卖点),然后选择一家大模型即可,生成速度很快,十分接近于我全速打字时的字数产出。

模型:讯飞星火3.0,结果似乎...有点...生硬

从生成结果来看,感觉它的用词还是比较生硬。

产出的文章就很像我大学时候兼职写过的那种毫无营养价值的广告种草文案...缺少了对产品的判断与想法,缺乏灵魂。

———————————

虹光AI:Emoji翻译

体验过大部分文本生成后,我感觉最有趣还得是这个Emoji翻译,十分抽象。

(莫名感觉很适合我舍友,该死的谜语人

看似很牵强,但又有那么一点合理

本身Emoji语言就是很主观、很抽象的一派

以至于生成出来的结果看似很牵强,但又有那么一点合理,给我感觉还挺有谜语人那味。

—————————

虹光AI:AI绘画

作为非商业用途的话,还算挺好玩的

除了对话类的文本生成,虹光AI还支持AI绘画,内置有Midjourney跟Niji两种模型,对应两种不同的风格。

关键词描述得用英文,图片生成速度不算快

依旧是用随手机随手拍的那张紫毛疾风,添加关键词后选择niji模型生成,生成速度不算很快,但显然比人手手绘更快。

这么一想对同为创作者的我来说,自然是有点不寒而栗。

——————————————————————

我想借此机会呼吁一下:

希望大家能有版权意识,

请勿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人的绘画创作投喂AI。

AI绘画这部分,我个人的立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不支持也不反对。

我不反对AI绘画作为辅助绘画创作的工具,

但不支持作为商业赚钱挤占画师等自由创作者生存空间的手段。

绘画创作的学习过程是很痛苦很漫长的,还请尊重他人的努力。

———————————

虹光AI:思维导图

用描述生成思维导图的“描述”

至于最后一个思维导图功能,我本以为它会很智能的根据我的描述直接生成一个思维导图...

但无论是我用语言描述还是根据格式填写,它都提示需要你将文件导入到XMind软件中

问题就在于XMind要求的“.md”格式,而虹光AI里也导出不了啊...?

一时间让我搞不明白是我不会用,还是这个功能本身就是这样鸡肋。

——————

性能表现

看完了主推的AI功能部分表现,回归本源

来看看源N14作为一台轻薄全能本的性能表现如何

CPU-Z

CPU TDP 45W ; GPU TDP 55W

简单过一遍CPUZ参数,可以看到CPUZ内CPU i7-13620H的TDP显示为45W,而GPU RTX4070 Laptop的TDP仅有55W。

CPUZ分数测试

跑分方面这颗i7-13620H的成绩对比桌面端i9-13900K,单核十分接近,多核则仅有i9-13900K的38%。

不过考虑到作为一颗TDP仅45W的移动端处理器,表现还算不错了。

————

GPUZ

RTX 4070Laptop Max 90W

从GPUZ来看,源N14搭载的这颗独显RTX 4070 Laptop的默认功耗为55W,最高理论可以去到90W。

或许是受制于温度,后面单烤甜甜圈时满载实测仅为75W。

———————————

性能释放&温度表现

室温约30℃

简单过一遍环境,由于台风影响,最近几天室内都很闷热。

都晚上十一点了,室内温度还能到将近30℃,这天气对机器的温度表现肯定多少会有些影响。

机器模式选择用的iGame Center内的性能模式,同时Win11电源计划选择为最佳性能。

但不得不说,即便是性能模式下,N14的风扇调度都不算很积极,这种调度的好处就是安静,但牺牲了部分性能。

—————————————

【CPU】单烤 FPU 15分钟

CPU温度稳定约为90℃上下,CPU 功耗65W

单烤FPU基本将CPU功耗拉满,能够来到65W的性能释放。

温度方面由于AIDA64的传感器BUG(试过好几版AIDA64,依旧如此),CPU温度始终显示28℃,只能根据各核心温度估摸着来判断了。

温度表现约为90℃上下,温度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

——————————————

【GPU】单烤 甜甜圈 15分钟

显卡温度稳定在86℃左右,功耗表现约为75W上下

显卡满载情况下,温度表现稳定在86℃左右,性能释放虽然仅为75W

考虑到14寸笔记本的散热规模及内部空间受限,还算能够理解,具体实际的性能释放还得结合游戏帧数表现来看。

 ——————————————

【CPU+GPU】双烤 十五分钟

25W+75W

55W+60W

双烤的功耗表现有点一言难尽....

CPU跟GPU的功耗就像是在做排列组合,

从25W+75W到55W+60W之间频繁波动。

温度表现上,CPU时而83℃上下(25W左右),时而93℃上下(55W左右)

GPU就比较稳定了,基本稳定在87-90℃之间跳动。

顺便一说在满载工况下,源N14的噪音控制很不错。

若是把游戏本那种嘈杂感比作一位粗糙大汉,源N14的风扇则就像位柔弱JK少女。

即便是性能模式下,风扇调度感觉都不算特别积极,给我感觉是偏向办公静音的调教。

表显的整机功耗在120W-150W之间波动

为此我还专门掏出电量计量插座,重启再跑一轮双烤,功耗表现依旧如此。

源N14的表显功耗在120W-150W之间波动,这样频繁波动的性能调度我也是第一次见...

仿佛CPU跟显卡在互相争抢功耗,看了一眼各项驱动版本都挺新,我猜测估计是BIOS的某项调度设定没搞好。

—————

C面温度

顶部及WASD处有明显热感,腕托处则很冰凉

双烤时我闲来无事就顺手测了下C面键盘部分的温度,跟拆机部分的猜想一致

顶部转轴出风口部分热感明显,往下键盘的WASD处感觉微热,到了触摸板两侧的腕托处就很冰凉。

—————

游戏表现

最后来看看源N14的游戏表现,说实话我对这款轻薄且偏办公取向全能本的游戏表现并不抱有太多期待...

但实际试玩下来,感觉它表现比我预想中好太多了,真的挺意外。

—————————

3DMark CPU Profile

先来玩全steam最好玩的游戏——3DMark理论测试,

为了数据更直观我加上了之前测过的MEOW R15游戏本作为对比。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这两台机器定位不同,功耗也不一样,源N14的功耗仅150W而猫本功耗则有180W。

CPU各线材成绩表现

两款笔记本的CPU恰好不同,一款intel一款AMD。最终结果跟我预想没差太多,AMD移动端确实强,基本算是全面领先。

但源N14这边也不能算弱,各线程下的性能表现都紧随猫本其后。

—————————

3DMark各项测试

巧合的是猫本跟源N14的显卡均采用了RTX 4070 Laptop,

两者虽然同是RTX 4070 Laptop,猫本115W(Max)/源N14则是75W(Max),性能释放不同。

功耗跟散热都有不小差距

各项成绩依旧跟我判断一致,大部分项目均落后10-15%,唯独针对DX11的Fire Strike能拉出将近5000分的差距,让我有些意外。

—————

四款单机

游戏实测方面,找来四款我steam库种稍有代表性的游戏来跑跑。

2.5K原生分辨率,游戏内推荐画质

四款游戏测完,实际表现说实话让我是有不小惊喜的。

我本期望能跑30帧就算胜利,但在2.5k原生分辨率下真正玩起来居然很丝滑流畅,像GTA这种优化很好的,甚至能够跑满165Hz,达到166帧。

即便是光追低预设下的2077也能凭着DLSS达到将近60帧的水准,没准这就是我曾经日思夜想的出差神器、梦中情本。

 

总结

源N14毕竟是一台主打AI的笔记本,AI部分自然是首要且不得不提的。

不得不说,在尝试过了虹光AI的部分功能后,我改变了些许对AI的看法。

虽说部分功能在体验上可能有些不敬人意,仍需逐步完善,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切切实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学习带来效率提升。

源N14

回到笔记本层面来说,源N14也是款不错的14寸全能本产品。

在它极其商务的外观下,装着一套蛮强劲的配置,既能兼顾办公,还能畅玩游戏。

兼顾办公,兼顾游戏

那么,它值得买吗?

如果你是追求极致性能释放的性能党,那它注定不是你的菜。

若你想要尝试新潮的AI功能,同时需要一台轻薄便携笔记本、

亦或是跟我一样,有便携外出需求,单纯想要兼顾轻薄办公与畅玩单机游戏,

那这款源N14值得考虑。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