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處理——“POLICE”原則

踝關節扭傷亦“崴腳”,是十分常見的損傷類型。

在日常生活中,踝關節扭傷更多是與體育運動有一定的關係,踝關節扭傷大部分發生在體育運動,小部分發生在下樓梯,也有一定概率發生在平地走路。體育運動中,練習兩年半的那個更是常見踝關節扭傷。

而且,踝關節發生扭傷很常見的危險因素是:有踝關節扭傷病史

對於普通人而言,急性期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初步處理。而我們現在常常會談到踝關節扭傷的“POLICE”原則,即:

  • 保護(P-protect)

    保護,就是保護受傷的部位,不要受到二次損傷。不要過度牽拉患處,減少疼痛以及避免再次遭受損傷。如果踝關節存在明顯的腫脹、畸形,有開放性創面、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到附近醫院就診。

  • 適當負重(OL-optimal loading)

    適當負重鍛鍊,是保護措施的延續。急性踝關節扭傷後,需要一定的休息,減少受傷部位充血或局部水腫,但休息不是完全不活動,應當進行適當的鍛鍊。可以進行支撐保護下的負重練習,比如小幅度並且緩慢的上下左右活動腳踝,再次基礎加上適當的阻力,可以好的更快。但如果對傷情判斷過於樂觀,過早負重行走,也容易導致關節腫痛增加。

  • 冰敷(I-ice)

    冰敷或冷敷(冷凍礦泉水都可以),應敷在損傷較明顯處(腫痛顯著處),每次可以敷10-15分鐘,每2-3小時可以重複一次。冰敷可以刺激損傷處血管收縮讓組織液和炎症因子滲出減少,從而達到止血、減輕腫脹和鎮痛的效果。急性期(一般指損傷後3天或一週)。建議剛扭傷儘快冷敷,不建議先熱敷(包括紅花油這種)。

  • 加壓包紮(C-compression)

    用繃帶等對踝關節損傷處進行適當壓力的包紮(類似於穿了個長筒襪得感覺吧,不要過緊),以增加關節的固定性,還能促進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滲出,減輕腫脹。

  • 抬高患肢(E-elevation) 

    將患處抬高,要高於心臟的位置,促進血液迴流,減緩出血與組織液的滲出量,避免因重力形成的腫脹。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結合更能有效降低損傷部位的血流量。

進行POLICE原則前後注意事項

  1. 心理干預護理:在急性踝關節扭傷時,可能因劇烈疼痛以及運動功能喪失導致其出現焦躁情緒,轉移注意力,緩解扭傷所帶來的疼痛感。

  2. 由於個體差異,具體冰敷時間沒有一個準確的準則和時間。但也因時間無法準確制定,因此冰敷時應注意間隔時間,一般每次冰敷10-30分鐘,中間間隔1-3小時,避免出現皮膚凍傷。

  3. 加壓包紮期間應注意加壓的力度,避免壓力過大導致下肢循環受阻,引起循環迴流受限。

  4. 在急性損傷24小時內冰敷,24小時後可酌情選擇熱敷。熱敷期間應注意避免水溫過高,導致皮膚燙傷;建議溫度選擇40-50℃爲宜。

  5. 關節制動較爲關鍵,在專科醫師未建議或指導情況下,不建議過多走動、活動或運動,包括用患肢行走,金雞獨立這些。

如何日常預防踝關節扭傷

  1. 運動前做好多個關節的熱身運動(經常運動的應該都知道),不僅僅只是踝關節,還包括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等,熱身運動不應走過場,應覆蓋全身各個關節(可能會被噴娘炮事精,所以請與明智的人一起play)。

  2. 運動過程中,應充分遵循自身的規律和特點,特別是注意養成正確的運動姿勢,如跑步姿勢、籃球投籃落地姿勢等,最大限度減少踝關節扭傷風險和幾率。

  3. 適當評估自己的身體,避免參加過多運動或過大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導致運動中受傷風險加大。

  4. 注意環境的安全:地面溼滑、凹凸不平。

有哪些腳踝力量訓練

1.原地踮腳,慢起慢落,熟練後可以換單腳。

2.左右跳躍,前後跳躍,旋轉跳躍,八字腳開合跳

3.米字跳

4.向外撇腳,可以藉助彈力帶增加阻力

5.雙腳與肩同寬,閉眼站立。漸漸過度至單腳閉眼站立,可以改善本體感覺。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

雖然生活瑣事常不盡如人意,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健康、常開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