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聖歌》:神以文字阻我,我仍去面神

在文字誕生以前,人們用結繩的方法來做記錄——發生大事,就在繩上打一個大結;發生小事,就在繩上打一個小結;相互關聯的事情打連環節。。。

然而這種方法能記錄的信息實在太過有限。到了黃帝時期,倉頡根據不同物體的形狀,創造出了相應形狀的符號作爲新的載體。

黃帝知道後,對倉頡此舉大爲讚賞,並將這些符號加以推廣,於是甲骨文應運而生,結繩記事被漸漸棄用。從此,中華文明步入了文字記載時期,文化得以延續傳承。

即使時至今日,我國學者也從未停止過對甲骨文的研究。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發佈通告,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

由此可見文字的意義之重,影響之深遠。不過即便如此,以文字爲題材的遊戲卻依然不多見,即便有大多也是一些小的巧思,比如《文字遊戲》,利用密密麻麻的文字來取締常規遊戲中的景物,雖然初見時令人眼前一亮,但終究沒有觸及到文字或是遊戲的核心。

而下面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遊戲,則是真正將文字作爲了核心機制,甚至可以說製作者特地爲此創造了一門語言——它就是在2024屆科隆拉美展上評選出的年度最佳遊戲《巴別塔聖歌(Chants of Sennaar)》

巴別塔,即巴比倫塔。在巴比倫語中,“巴別”的意思是“神之門”,是人類企圖通向天堂而建造的高塔,上帝爲了阻止這一行爲,便賦予了人類不同的語言,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人們無法溝通,自然也就無法合作共同建造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而整個遊戲也確實圍繞於這個傳說展開,遊戲中的巴別塔被劃分爲五層,從下到上依次爲信徒、戰士、詩人、鍊金士和隱士,每一層都有截然不同的風景和文化,語言文字當然也各不相同。

玩家要做的,便是層層往上,直到登上塔頂一探究竟。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文化、不同語言文字形成的溝通上的阻礙,無疑會成爲最大的難點,但同時也是本作最有趣的地方。

新手教程中初見機關,只有上下兩個符號,不難猜測一個是“開”、一個是“關”。但繼續前進,當陌生符號越來越多,一句話越來越長,你是否還能準確理解其中的含義?

更爲要命的是,每到一處關鍵入口,玩家都必須將若干符號,與表示其含義的圖形正確對應,才能繼續向前,否則便止步於此。

好在遊戲中還貼心準備了一個筆記本,上面會記錄一路中出現的所有字符,鼠標移動到對應字符上方,已經得到解答的字符會浮現正確翻譯;而未得到解答的字符,玩家也可以將自己猜測的含義註釋上去。

這個反覆輾轉、猜測、記憶、學習的過程令我哭笑不得又倍感滿足。苦笑不得是因爲,自從離開校園之後,哦不,甚至在學校裏讀書的時候,我都不一定有這股認真鑽研的勁。

倍感滿足是因爲,每一個費勁心思被翻譯出來的字符彷彿真正屬於我了,除了度過當下的關卡,在後續路途中出現的時候,我能夠越發熟稔的認出它並加以利用,推測出其它陌生字符的含義。

而高對比度的色調、充滿中東風格的建築風格、以及遠近切換自如的鏡頭和悠揚厚重的背景音樂,則爲這場打破文化屏障的朝聖之旅,又增添了幾分沉浸和厚重。

或許這纔是遊戲和玩家間最頂級的溝通交互,以至於其它遊戲通過諸如等級提升、裝備變化等方式來取悅玩家的方式顯得蒼白而稚嫩。

此刻的我突然無比羨慕那些還沒玩過這款遊戲的玩家。多一些耐心和專注,你的每一次停滯不前,駐足折返,都將成爲你通關後最難忘的回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