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于《大众软件》2015年第3期,题为《回首国产ARPG中的创新经典》,作者半神巫妖。那是一个还习惯在实体光盘里翻找惊喜的年代,国产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正处在技术与观念的分岔口:一边是全面学习“暗黑”的结构模板,一边是开发者们在有限的引擎里摸索属于自己的手感与气质。
十年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篇文章,不仅是在缅怀那些闪烁于时代缝隙中的创作勇气,更是在追问一个未竟的命题.当“动作”与“角色扮演”不再只是类型标签,国产ARPG的创新精神还剩几分热度、几分倔强。尤其是在《黑神话:悟空》掀起全球讨论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加刺眼。我们,现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ARPG出路了吗?
文|半神巫妖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暴雪的《暗黑破坏神》改变了传统欧美角色扮演游戏模式,让动作角色扮演模式(ARPG)大行其道。而当时嗅觉敏锐的国产游戏厂商也很快推出了一批自己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从而催生出了一批制作优良、风格各异的国产ARPG。
蛋白石批:“大菠萝”《暗黑破坏神》,最受欢迎的ARPG之一,美式ARPG的代表。整作中贯彻了随机思想,“刷子”玩法和特色的技能树系统被之后的很多游戏借鉴。
在我的印象中,于那段时期问世的《刀剑封魔录》《秦殇》《剑侠情缘》都是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杰作。
创新勇气之作——刀剑封魔录
虽然像素软件的这款《刀剑封魔录》问世于2002年,距今已经有13年了,但笔者惊讶地发现它的官网至今仍保留着,并且可以随时登录。在点击进入如今看来确实已经有点“像素”般的主页之后,笔者又被带回了那个刀剑纵横、降妖除魔的激情大学年代。
《刀剑封魔录》最初只有男剑客、女刀客和力士可选
在后来的《上古传说外传》中又增加了长老和道士两种职业
《刀剑封魔录》虽然是ARPG,却有着一个令人浮想联翩、史诗感极强的背景情节,不过真正让《刀剑封魔录》名留青史的是它独有的融合了动作格斗游戏元素的战斗系统。
众所周知,以《暗黑破坏神》为典型的ARPG在战斗的时候,考验的更多是玩家的反应能力与微操作技巧,砍杀或施法也更多以点击为主。
但《刀剑封魔录》却先于世界上的所有ARPG,创新地将格斗游戏的“搓招”加入到战斗系统中,将以往的鼠标点击变成了格斗游戏的操作方式,仅仅一个砍杀就演化成了戳刺、猛砍、剁削、跳劈等多种攻击方式。
蛋白石批注:超必杀技能的操作机制非常创新。按住Ctrl键不放、通过按压鼠标左键滑动就可以打出各种不同的必杀技,按照发招轨迹提示进行操作,画条线就能出技能。一旦成功的话,右下角的技能中就会显示超必杀的图标,这时候玩家马上点击右键就能触发必杀技。
不同的必杀技,使用的发招轨迹是不同的。
《刀剑封魔录》的搓招系统是一大创新
除此之外,闪躲、阻挡等要素皆备,整款游戏几乎成了《拳皇》和《暗黑破坏神》的结合体。普通技、特殊技、绝招、连续技、符咒等要素以及气的加入,都让这款游戏的战斗过程无比精彩、刺激。
剑客
更值得我们称赞的,是这些招数的加入,并没有延缓游戏的战斗节奏——ARPG那独有的流畅战斗体验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更具技巧性。笔者很难再找到第二款有如《刀剑封魔录》一样的游戏,它是在《暗黑破坏神》如日中天的时候做出了大胆的创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刀剑封魔录》证明了当年的那些国产游戏制作者们不仅敢于打破常规,更敢于突破经典,这样的勇气弥足珍贵。
游戏中的超必杀发招轨迹都相对直接简洁的,一般情况下皆为一条方位不同的直线。部分超必杀发招轨迹就判定严苛,如“M”这种,触发几率相对较小,不过打出来之后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再攀文化高峰——秦殇
作为开发出创下多项国产单机游戏纪录的即时战略游戏《傲世三国》的目标软件来说,ARPG在当时与RTS一样是世界潮流,因此它们在ARPG这一游戏类型上同样给出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用创新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再攀高峰。
这就是《秦殇》的由来,2002年它一经问世,便又创下了多项纪录:在E3展大出风头,被GAMESPOT称为“历史暗黑破坏神”,被CAPCOM代理发行日文版等等。不过与《刀剑封魔录》不同,《秦殇》在战斗系统和游戏模式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探索,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游戏背景的刻画上。
对于秦末暴政入骨三分的描绘,让《秦殇》极具中国魅力,游戏策划人员为了完整再现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查阅了大量秦朝历史资料。游戏也因此更真实的再现了大秦帝国的版图,根据史料拟真出了超过100多个独立场景——长城、阿旁宫、秦始皇陵等,还创新加入了模拟天气变化,雨雪风霜、昼夜更替。
《秦殇》再现了大秦帝国的风貌,这得益于制作者严谨的历史考究工作
虽然《秦殇》没有像《刀剑封魔录》那样大幅度改进战斗系统,但五行相生相克的加入,还是让《秦殇》的战斗历久弥新。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玩这款游戏的时候,为了做到用不同属性的武器和招式对付不同的敌人,心中默念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等口诀的窘态。
如果说《刀剑封魔录》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创新精神的话,那么《秦殇》则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气和民族自豪感。
《秦殇》的资料片《复活》
目标软件没有模仿日式RPG搞一些萝莉、御姐,也没有做一款披着中国仙侠外衣,骨子里却是西方奇幻的游戏,他们真正将我泱泱大国的风范做进了这款游戏,一如大秦帝国的硬朗、大气、豪迈,这反而得到了国外媒体以及玩家们的尊敬和追随,也带给了我们一个没人敢批评我们山寨的时代。
注重爱恨情仇——剑侠情缘
提起《剑侠情缘》,很多老玩家都会唏嘘不已,首先是因为它出色的美工以及动人的剧情,其次则是因为那款久久未曾发布,最终胎死腹中的《剑侠情缘3》。与其他国产ARPG不同,《剑侠情缘》并没有追随《暗黑破坏神》式的黑暗、恐怖、妖魔横行的末世风格之路,而是将背景放置在了宋朝这样一个中国鼎盛时期,在故事情节中没有妖魔鬼怪,而是着重爱恨情仇以及家国天下。v
《剑侠情缘》是一个不逊于《仙剑奇侠传》的国产单机知名系列
再加上爱情成分的加入,都让《剑侠情缘》不再像一个《暗黑破坏神》的模仿者,给人的感觉到像是一个传统国产单机RPG的即时战斗版本,也因此迅速俘获了包括《仙剑奇侠传》爱好者在内的众多非ARPG粉丝的心。
也就是说,《剑侠情缘》系列已经突破了ARPG的范畴,将整个中国单机RPG爱好者纳为了自己的玩家群体,最终衍生出了中国单机史上系列作品数量仅次于《仙剑奇侠传》的知名品牌——系列共有包括《剑侠情缘》《剑侠情缘2》《剑侠情缘2白金版》《剑侠情缘外传:月影传说》以及《新剑侠情缘》五部作品,要知道这只是截止到2001年的数量。自从2002年放弃《剑侠情缘3》后。就没有新作问世了。
《剑侠情缘外传:月影传说》让笔者反复通关
假如这个系列同《仙剑奇侠传》一样能将单机版坚持至今,那么系列产品数量肯定会超过后者。值得欣慰的是,《剑网3:谢云流传》这款真正意义上的系列单机最新作或将于今年(指的是2015年)面世,堪称抚慰。
笔者清晰地记得,在当年只有几款游戏让我反复通关,其中除了至今仍会在iPad上玩的《博德之门》系列,以及《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系列,再有便是《剑侠情缘外传:月影传说》了。我们很难再找出这样一款游戏,它集合了感人不拖沓的剧情,精炼不矫情的对话,鲜明不幼稚的人物,以及罗晓音那百转柔肠的音乐于一身,《月影传说》的这种魅力并非只在某个特定时刻才能体会得到,而是可以穿越时空。
其实国产ARPG早在上述三款游戏问世10年前(本文写于2015),也就是1993年左右便有了一系列经典作品,比如第三波的《三界谕》、智冠的《笑傲江湖》等。在那个还是DOS的时代,即时战斗加斜向45度视角的这几款游戏几乎堪称国产单机游戏的鼻祖。虽然它们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对后世的启迪仍旧让它们得以不朽。
————————————————
【专题企划 | 漫谈国产游戏的黄金时代】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