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心理學效應6:什麼是認知失調?

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總有這種情形,就是我們行爲和自己的態度相矛盾,換句話說,我們清楚自己的態度是何種,但是迫於外部的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爲和態度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是怎麼影響我們的呢?

面對這個問題,費斯汀格提出了著名的認知失調理論,當個體在面對舊的信念和新的理解相互衝突的狀況時,爲了消除此種因爲不一致而帶來緊張的不適感,個體在心理上傾向於採用兩種方式進行自我調整,一種是對於新認知予以否認;另一爲尋求更多新認知的訊息,提升新認知的可信度,藉以徹底取代舊認知,從而獲得心理平衡。

一旦出現認知失調現象,人們除了要予以減弱以外,還會積極避開可能加強認知失調的情景和信息。這是無意識的努力。

舉個例子,抽菸的人明知道抽菸會得肺癌,但是他們會尋找證據,來證明抽菸的人更健康,或者否認這一事實,以避免認知上的不適。

換一個現實中的例子(決策後失調),同樣的商品,你在A家買,他可以七天無理由退款,你在B家買,他不支持退款,那麼在B家買後,你會覺得這個商品更好,哪怕他有瑕疵。

基於此,我有些好奇,同樣的遊戲,hy們用cdk或者禮物買,和用steam自己買,哪個會讓自己的遊戲體驗更高呢?假定同樣的價格下,同樣的背景下,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假定,在不能退款的情況下,hy們對這個遊戲的好評更高。這只是理論的假設,具體的驗證可以設計實驗,或者問卷統計一下。

這種認知失調是無法避免的,因爲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矛盾的信念,導致不協調的感受,而我們需要做的是,覺察自己,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即要有批判性思維。也可以通過了解他人的看法,拓寬知識面,提升自己的認知。並且面對這種不適感,可以尋求家人同伴等的支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