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心理学效应6:什么是认知失调?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总有这种情形,就是我们行为和自己的态度相矛盾,换句话说,我们清楚自己的态度是何种,但是迫于外部的压力,导致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费斯汀格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当个体在面对旧的信念和新的理解相互冲突的状况时,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整,一种是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另一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一旦出现认知失调现象,人们除了要予以减弱以外,还会积极避开可能加强认知失调的情景和信息。这是无意识的努力。

举个例子,抽烟的人明知道抽烟会得肺癌,但是他们会寻找证据,来证明抽烟的人更健康,或者否认这一事实,以避免认知上的不适。

换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决策后失调),同样的商品,你在A家买,他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款,你在B家买,他不支持退款,那么在B家买后,你会觉得这个商品更好,哪怕他有瑕疵。

基于此,我有些好奇,同样的游戏,hy们用cdk或者礼物买,和用steam自己买,哪个会让自己的游戏体验更高呢?假定同样的价格下,同样的背景下,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假定,在不能退款的情况下,hy们对这个游戏的好评更高。这只是理论的假设,具体的验证可以设计实验,或者问卷统计一下。

这种认知失调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矛盾的信念,导致不协调的感受,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觉察自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要有批判性思维。也可以通过了解他人的看法,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且面对这种不适感,可以寻求家人同伴等的支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