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收汁:拿破崙時代的法軍食譜

法式餐飲聞名世界,在許多城市,“法餐”往往是高大上的代名詞。不過,喫進拿破崙時代普通法國士兵嘴裏的東西可就親民了許多,今天的就對此稍作介紹。

按照當時法軍的官方規定,每名士兵每天配給總量如下。

首先是作爲主要熱量來源的750克或者說一斤半面包,當然,這裏的麪包千萬不要當成你在超市或麪包房裏買的鬆軟白嫩麪包,而是應該當成堅硬、耐用的烘焙產物。

法軍日常食用的麪包可以分爲白麪包和黑麪包兩種。較爲常見的黑麪包也稱“軍用麪包”,是以四分之三的小麥粉和四分之一的黑麥粉烘焙而成,時常爲了便於攜帶烤成中間凹陷的形狀,於是就可以打孔系在繩子上,甚至是掛在槍管和刺刀上。

△1806年進入柏林的法軍輕步兵,他們將麪包和肉掛在刺刀上

較爲鬆軟的白麪包則稱“湯麪包”通常會被切成若干小片,適於放進肉湯裏食用。白麪包雖然好喫,卻容易過期,因而一般在原地駐紮時食用,黑麪包相對而言結實耐久,不過,要是運輸時間過長又連日陰雨,也可能發黴發藍。爲了避免這種現象,戰時配給往往會從黑、白麪包變爲壓縮過後更爲耐久的“餅乾”,其重量也會從750克麪包變成550克餅乾。

無論如何,下級尉官出身的拿破崙都非常關心麪包問題,法軍中經久不息的傳說便是皇帝親自來到基層,掀開揹包嚐嚐裏頭的麪包到底什麼滋味。

△徵用牛隻的法軍

接下來是作爲配菜的30克米或60克豆類,大米在法國並非主食,而是“健康配菜”,因爲當時有不少人認爲它能夠遏制痢疾。當然,彼時法國還不可能從亞洲大量進口稻米,他們食用的米來自法國南部、意大利、西班牙以及美國南方。

然後是酒類配給,一般每天提供62.5毫升白蘭地(字面意思是“生命之水”)或250毫升紅葡萄酒,酒精含量較高的白蘭地通常出現在重要關頭,至於在紅葡萄酒沒那麼常見的東德意志和波蘭,那往往會換成等量的啤酒。此外還有炎熱天氣裏淨化飲用水的50毫升醋和每月總共500克的鹽。

最後的重頭戲則是死硬堅韌的240克肉或者說半斤肉,其中一般三分之二是公牛,三分之一是母牛肉或羊肉,豬肉則是牛羊不夠時的替代品。

△準備殺豬的法軍

按照士兵的回憶,這些肉裏往往“夾雜着筋腱、軟骨和其它‘可愛的佳餚’,屠夫們用詼諧的語言稱之爲‘驚喜’”。

原來說完後,接下來就得具體到做湯了,其核心就是下圖裏的一口湯鍋。

△在這幅描繪1806-1807年法軍的畫作中,圖中左側的第17戰列步兵團士兵就揹着一口黑色大湯鍋

待在兵營裏的時候,法軍士兵的午餐通常是“肉湯”,巴爾丹編寫的官方《步兵手冊》裏就此給出了十分瑣碎的大火(雖然中途調小了)收汁流程:

每250克肉取1升水(優先使用河水和雨水,最好不要用泉水和池塘水),將肉和水一併放入湯鍋,用大火將鍋裏的水煮沸,除去上浮的雜質。然後將火調小,每升水加入8克鹽,如此燉肉5−6個小時,待肉湯體積縮小1/5後加入麪包、取出肉並切成小塊。隨後一邊分配湯汁、麪包和肉,一邊繼續將鍋放在火上,讓湯汁不至於失去熱量。至於米、豆類等配菜,則是在取肉前1−2個小時加入。

△1813年的法軍湯鍋似乎略深了一些,大約是直徑30釐米、深20釐米的型號

晚餐一般是豬油湯或者說肥湯,它就沒這麼多肉了,湯裏核心是添上黃油、洋蔥和醋的燉土豆,當然也會加上洋蔥和其他時令(或者說是手頭能找到的)蔬菜。

因爲船難而淪爲戰俘的英軍上尉奧布賴恩在回憶錄中描述了實踐中的簡化版“亂燉肥湯”做法:

他們把一口大鍋注滿水。鍋裏的水燒開之後,就根據水量撒進去一兩把鹽,再切一些捲心菜和香草放進去,[各種食物都扔進去之後]最後放進去一個水淋淋的豬油球或手頭的其它任何油脂。接着就等到鍋裏再次燒開,讓所有食材都充分得到烹調。湯然後會被分到各個盤子裏頭,盤裏事先已經放着被切得很薄的麪包片。

接下來,六七名住在一起的士兵就可以圍着湯鍋喫飯了。

不過,上述的肉湯和肥湯都是法軍長期屯駐一地時的食譜,到了行軍打仗的時候,自然就不會這麼寬裕。

饒是如此,每當大戰即將來臨之際,明智的軍官還是儘量會讓士兵喫上一頓熱騰騰的早餐,喝上幾口帶着傳統風味的肉湯。畢竟,無論隨後到來的戰況如何,即將赴死的軍人總該喫飽喝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