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數據來源:Headphones Connect
本人算是音樂發燒友,小學帶上隨身聽的那一刻起,就走上了這麼一條“不歸路”。
發燒是循序漸進的,發燒的過程是:更好的音質→更多的細節。
同樣的,設備也是:送的耳機→有線入耳→無線入耳/頭戴→有線入耳→有線頭戴→音箱
到了一定程度後,設備的提升已經不能帶來音質的提升了(可能是錢不夠?),更多的是調音的區別;於是我將精力放到了發現更多細節上,例如和聲,例如BASS。
每次細節的發現能讓人振奮,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保護聽力的推薦值:
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稱,如果您在一週內暴露在80dB的噪音中超過40小時,聽力損失的風險更高。如果噪音水平達到100 dB,每週24分鐘的噪音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
世衛組織推薦的每週安全聆聽限額:
75 dB : 127 小時/7天
80 dB : 40 小時/7天
90 dB : 4小時/7天
100 dB : 24分鐘/7天
110 dB : 2分鐘/7天
120 dB : 14秒/7天
*7天的聆聽限額基於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指南。
聽力損失:
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稱,聽力損失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例如,參加完喧鬧音樂會的人可能會感到輕微耳聾或耳鳴。這是暫時性聽力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聽力通常會在幾小時或一天內恢復。但是,經常或長時間暴露於噪音中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一旦聽力受損,尚無醫療或手術方法可以治療噪音性聽力損失。
保護您的聽力: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少去嘈雜的地方是保護聽力的有效方法。使用降噪耳機,這樣就可以減少在嘈雜環境中提高音量的需要。
聽力損失的最初症狀包括耳鳴、聽不見高頻聲音、在嘈雜的地方聽不清談話聲等。同樣重要的是,暴露在嘈雜聲音中的人應定期接受聽力檢查,以在初期階段就能診斷出聽力損失。
用於表示聲音強度的測量單位是分貝(dB)。輕聲細語約爲30dB,正常交談約爲60 dB。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稱,長時間聽喧鬧的聲音會造成損害,從而導致暫時或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或耳朵裏有嗡嗡聲(耳鳴)。*Headphones Connect上顯示的音壓(dB)是平方A加權音壓(dBA)。
世衛組織推薦的音壓示例和聆聽限額:
Headphones Connect截圖
*7天的聆聽限額基於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指南
例如,研究表明,即使您每週12小時暴露在城市交通噪音(85dB)中,聽力損傷的風險也較低,但如果您每週暴露在地鐵噪音(100 dB)中超過24分鐘,聽力損失的風險卻很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