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探討】年度遊戲花落誰家 黑猴是否有機會?

我一般是懶得討論年度的,但近幾年鬼扯的說法越來越多,我認爲有必要給某些新玩家解解惑。

論年度,讓我頭大的先是四滿貫。

現在進化成五滿貫。

我不知道哪個人湊出來的滿貫,還帶通貨膨脹的。這年頭似乎除了你的工資,啥都在漲。(忘了還有個東西一直不漲,TGA年度塔防遊戲:3000點保衛戰)

五滿貫已經沒啥意義了,就來聊四滿貫。

(1)你這四滿貫也莫名其妙啊

金搖桿(Golden Joystick Awards)

金搖桿是英國的著名遊戲獎。

提名方式遊戲相關人士(開發商/發行商/媒體)先進行投票,票數最高的6個遊戲進入提名

得獎結果:玩家去GamesRadar+去投提名遊戲,玩家票最高的遊戲得獎

在我看來這獎的含金量跟“TGA玩家之聲”以及“Steam年度大獎”差不多,一方面不知道玩家有無刷票痕跡,另一方面誰佔主場聽誰的。

什麼叫英國主場優勢?例如2020年的《刺客信條英靈殿》首發銷量幹爛了《使命召喚:冷戰》。你不好說哪個遊戲好哪個不好,因爲這倆外加當年的2077首發基本是三坨,但是遊戲內容和英格蘭相關,人家就會買買買。

再比如2018年的金搖桿年度遊戲是堡壘之夜,並不是戰神和大表哥。

曠野之息也就沒上steam,上了也被絕地求生打得任天堂不認。這是遊戲的問題嗎?完全是主場的問題。

所以作爲一箇中國玩家,拿個英國玩家主場因素+玩家投票的獎項去湊滿貫,屬實沒意義。不然《奧本海默》看起來奧斯卡、金球獎、BAFTA都拿了,很牛。你說得加個金雞百花獎纔算大滿貫,那我認爲人類滅絕前應該看不到滿貫電影。

D.I.C.E(Design Innovate Communicate Entertain,設計 創新 娛樂 溝通)

一年一度在拉斯維加斯展開。

提名方式:由所謂100多個電子遊戲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選出提名遊戲

得獎結果:AIAS(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互動藝術與科學學會)的20000多名成員進行祕密投票選出。

他們十分保密,因此竊竊私語:這年度啊我有4不選,主角是人的我不選……

因此選擇了大鵝作爲年度最佳

GDCA

我十分好奇爲啥四、五滿貫的作者製圖都用GDC(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遊戲開發者大會)?

GDC是一個大會,大夥上班開過會沒,比如6月經典安全月?

這大會除了頒獎還有很多環節,例如博覽會、社交活動,還有遊戲層面的技術交流……比如今年的大會上,騰訊吹了自家AI多麼牛,網易講了反作弊,做《風之旅人》的陳星漢說《光遇》這款遊戲讓大家變得更加友善等等。像英偉達、微軟、字節跳動、米哈遊等等都有參加。

頒獎環節叫:GDCA(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遊戲開發者選擇獎),起碼有個Award(獎勵)吧。

提名方式:ICAN團隊(你覺得夠格也可以去申請)選出。

得獎結果:由Game Developer網站選出。

④臭名昭著的TGA(The Game Awards,遊戲大獎)

注意:2003—2013年叫VGA(Spike Video Game Awards,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VGA的癖好是有R星給R星,到了TGA沒了

提名方式:由100多個評審團投票,票數最多的6個進提名

得獎結果:由90%的媒體票和10%的個人票組成。

說白了就是媒體喜好獎,而且我懷疑IGN/Gamespot權重很大,不然去年《漫威蜘蛛俠2》8提0中怎麼整出來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IGN/GS對去年TGA年度遊戲提名的給分

①10/10:《博德之門3》《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生化危機4RE》

②10/9:《心靈殺手2》

③9/9:《超級馬里奧兄弟:驚奇》

④8/8:《漫威蜘蛛俠2》

完了嘛。結果蜘蛛俠得獎數跟星空坐一桌。

(2)只論TGA年度

英國人的癖好我沒心思猜,AIAS和ICAN的人我也不認識,所以只能測測TGA了。

①先說結論:因爲這幫媒體的喜好,導致TGA只有兩種遊戲會得年度:角色扮演(RPG)或動作/動作冒險(AAVG)

次結論:遊戲要有銷量/熱度。

年度遊戲通常從年度最佳RPG/動作冒險裏選出,兩者質量相近,RPG勝率會更大。

2014最佳RPG:《龍騰世紀審判》→2014最佳遊戲:《龍騰世紀審判》

2015最佳RPG:《巫師3》→2015年度最佳:《巫師3》

2017最佳動作冒險:《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2017年度最佳:《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2019最佳動作冒險:《只狼:影逝二度》→2019年年度最佳:《只狼:影逝二度》

2020最佳動作冒險:《最後生還者2》→2020年度最佳:《最後生還者2》

2022最佳RPG:《艾爾登法環》→2022年度最佳:《艾爾登法環》

2023最佳RPG:《博德之門3》→2023年度最佳:《博德之門3》

當然這種看法是由果推因,不算完全正確。

②那麼還有另一種看法,由因推果:看你遊戲的世界觀原創程度,和現實世界太近容易被pass。這使得系列作和炒飯也容易被pass,因爲你這套世界曾經出現過了。

(後面這一小段我之前寫過,複製過來)

按遊戲世界的原創性分類,可以籠統劃爲三組。

①高架空世界:要麼是未來科技,要麼“不可名狀”(魔法、修仙、仙俠、武俠等)。這類作品相當多,例如歐美產的《博德之門》《上古卷軸》《巫師》,中產的《古劍》《仙劍》,日產的不舉例了,我看都是架空世界。

高架空世界的特點是擁有一套自圓其說的恆定體系,這套系統和現實世界相差很遠。

②半架空遊戲:例如《質量效應》、《最後生還者》、《行屍走肉》、《死亡擱淺》、《賽博朋克2077》、《仁王》、《殺手》等。

半架空遊戲的是現實依據和遊戲自創元素的結合,比如《戰地2042》的氣象武器,我不清楚它怎麼製作的,但我認識龍捲風;《臥龍:蒼天隕落》的丹藥怎麼回事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不少漢末三國的人物。

③低架空世界:例如《GTA》《荒野大鏢客》《對馬島之鬼》《天國拯救》、部分《刺客信條》等

——————分割線——————

這玩意就跟田忌賽馬一樣,看起來差不多的遊戲,純原創的能打贏你中架空的,中架空的能打贏基於現實的。基於現實有錯嗎?沒有錯,但對得獎不利。

我們可以從2014年看,每個年度遊戲都有自己獨創的世界觀。

2014年《龍騰世紀審判》:擁有魔法和聖殿騎士的西達斯大陸

2015年《巫師3》:獵魔人主角的天球交匯世界

2016年《守望先鋒》:60年後的智械危機

2017年《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海拉魯大陸,林克救公主

2018年《戰神》:奎禿從希臘殺到北歐神話

2019年《只狼:影逝二度》:櫻龍帶來永生,後人斬斷不死

2020年《最後生還者2》:(容易令人懷孕的)CBI蟲草腦部感染的喪屍世界

2021年《雙人成行》:奇幻的縫合世界

2022年《艾爾登法環》:在交界地的新艾爾登之王

2023年《博德之門3》:西幻古祖之一的龍與地下城

所以看到這,再有人問爲啥《荒野大鏢客2》沒有打贏《戰神》,《對馬島之鬼》沒有打贏《最後生還者2》之類的,結了!

世界觀問題。

《荒野大鏢客2》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騎馬系統,世界上最真實的豬……但是頒獎不見得只看遊戲質量,更多的是【獨創】的內容。

R星能端出世界上最好的西紅柿炒蛋,但媒體希望你拿出西紅柿皮炒雞蛋殼,人家讓你做土豆絲,你得端出長芽的土豆,那纔算有新意。

因此,假如亞瑟摩根能養太空豬、殭屍豬、雙頭豬、八腿豬,那會提升不少奪得年度的概率。

但是真這麼做,反而會變成垃圾遊戲,因爲R星特長是還原現實細節,而不是做奇幻遊戲。

對馬島也如出一轍,很多元素基於歷史,敵人全是人形怪,境井仁從頭到尾就一把武器,好歹學艾吉奧整把菜刀。

但你能說對馬島這遊戲不行嗎,不行爲啥還能進年度提名?只是在【評獎層面】不夠新。

大夥可以倒回去看五滿貫的圖,2010年《荒野大鏢客》第一部奪得VGA時,同年最強的對手是生軟的《質量效應2》,此遊戲實力何在?

假如說普通的RPG只是單方面招募幾個隊友再談談戀愛的話,那麼ME2則是通過不同種族展現了龐大的世界觀。

例如擁有【工程】天賦的奎利人,被自研的機器人——桀斯反客爲主,害的族羣四處遊蕩。

行爲如同開掛

因爲克洛根人繁殖能力極強且愚蠢好戰,賽拉瑞人莫丁在研發出基因噬體後投放此病毒,導致克洛根人瀕臨滅絕。

在結局時會遇到蜂羣,玩家最好選擇異能強大的阿莎麗人作爲隊友,不然會被捲走。

這只是《質量效應》世界觀的冰山一角,當然你要說遊戲的槍械手感、畫質一類的我覺得很難稱爲當年最佳,但是頒獎就喜歡看新東西。而不是一提到《戰神》就來個人反手說“大表哥啥都好就是不好玩”,提到大表哥就來個人反手說“戰神解密到吐”諸如此類的廢話

一款遊戲容不容易得獎並不是單方面的質量問題,而是你合上電腦/遊戲機之後,是否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大量相似元素。找得到就不容易得獎,找不到就容易得獎。

就像B站反手摸你窮轉載翻譯的視頻,你會看到真正的【牛仔】去玩荒野大鏢客,右側也有真正的【汽修工】,真正的【二戰歷史學家】。

當然他的視頻還有真正的【黑手黨】評價《如龍》或者《四海兄弟》,真正的【殺手】評價47,真正的【狙擊手】評價【狙擊精英】……

你見過真正的保潔員去測評宮崎英高的廁所嗎?我沒見過

(3)《黑神話:悟空》能否獲得年度

以角色扮演和動作冒險分類的話,黑猴肯定是佔的,以原創世界觀的角度來看,黑猴也是佔的,以TGA提名是由100多個評審團投票的方式來看,提名概率也不小,但這套對黑猴不適用了。

因爲真正獲獎,完全看90%的媒體。

我前面說了,這媒體票中IGN/GS佔比應該不小。說白了IGN給黑猴打分的那一刻,基本能認定這遊戲有沒有緣TGA年度,從2014年到2023年的年度遊戲,IGN給分最低的是8.8分的《龍騰世紀審判》,就像印度進五常一樣,IGN明擺着投反對票,你還怎麼進?

你看人家像個舌頭貼冰的長舌怪,天天懟着遊戲科學說性騷擾。

“Do you get it now? In mainland China, even a slight gesture of respect towards female gamers can lead to massive backlash,” says Jen. “In their eyes, women don't deserve respect. Even just listening to them is considered pandering, a marketing tactic, and catering to Western political correctness. I can't describe how despairing this feels.

機翻一下

“你現在明白了嗎?在中國大陸,即使是對女性遊戲玩家的輕微尊重也會導致巨大的反彈,”任說。“在他們看來,女性不值得尊重。即使只是聽她們說話,也被認爲是一種迎合西方政治正確性的營銷策略。我無法形容這種感覺有多麼絕望。”。

先不說別的的,IGN說洋洋灑灑寫長文的時候2023年的11月,而動視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才利用5400萬美元,進行性騷擾的庭外和解。

庭外和解還用說嗎,假如是空穴來風賠償個毛線,COD再能掙錢也經不住5000萬5000萬的造謠。只有動視某些高層真刀真槍地幹了啥,花的封口費纔是庭外和解。

但這時候IGN啞巴了?

說白了“主子”——IGN——TGA(當然,TGA的設計初衷並沒有這麼糟糕,但是媒體佔比太多導致頒獎結果容易糟糕)早就形成了輿論封鎖線,“性騷擾”只是一個由頭,《黑神話:悟空》是一款正兒八經宣傳中國文化的遊戲,這纔是致命點。

當然這些不長腦子的媒體不見得只攻擊亞洲,他們除了控制輿論還經常斂財,換句話說是爲了更好地斂財纔去控制輿論。像很多人說育碧天天搞ZZZQ,但疊的甲還是不夠多,例如《孤島驚魂6》發售後有人要求把鬥雞刪了。

西班牙還鬥牛呢怎麼沒見它們發聲。

另外有一種生物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的玩意,我看天天都有受虐待的,怎麼沒見它們發聲。

所以我這篇文章你得倒着看,我開頭覺得最莫名其妙的獎,反而容易讓黑猴獲得年度最佳。

例如“TGA玩家之聲”,“Steam年度大獎”,“金搖桿”。至於別的,你就當個“TGA媒體之聲”好了,它們代替不了人民羣衆的意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