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盒友好,我是喜歡寫遊戲與生活雜談的法學生狄仁傑。
這個系列更到現在已經有大半年了,竟然還沒開始系統介紹歐洲大學的課堂與考試情況。爲了防止大家產生我是隻知道享樂的不學無術方鴻漸的錯覺,這篇文章專門介紹學習期間的體驗,大家就當看故事好了。
教室長什麼樣?
實話實說,教學設施與裝潢和國內沒什麼兩樣,簡約的現代化風格。匈牙利名義上是發達國家,但教育基礎設施(硬件)也就那樣。右邊的牆壁上掛着一排鉤子可以放外套。左邊的窗戶外風景不錯,能欣賞布達佩斯街景。另外這個鐘錶挺有特色。
法學類課程都在這個教室
三樓有個小咖啡廳,價格比較友善。是同學們課後聊天或課前買飲料最長去的地方。我英語詞彙有限,剛來時只認識菜單上的卡布奇諾和美式咖啡,現在也就多學了一個摩卡(mocha,看上去像抹茶)。
課堂模式
歐洲的課程可分爲兩大類,一種叫Lecture,直譯爲講座,類似國內學校的大班課程,尤其像坐在階梯教室裏幾個班一起上的的公共課,不過這裏的“大班”也只有二十多人,有時才十幾個;一種叫Seminar,可以翻譯成研討會,類似小班課程,重視師生間的互動,每堂課都會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成果計入總成績。理工科會有實驗課Lab,另外還有實踐課practice。
課程分匈牙利語和英語兩種授課班,我自然是選的後者。有一次教室裏人來的不多,匈牙利學生在半課間(沒有打下課鈴,大家算是處於自習狀態)用匈語向老師提問交作業的事,老師也下意識用匈語回答,被其他國家的同學指出這樣不禮貌。老師連忙道歉並且改用英語,並要求本地學生在有國際生的課上不得使用母語。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英語口語能力有限,所以選的五門課都是Lectures,沒想到老師的要求卻是Seminar模式。
在匈牙利學什麼?
再次強調一下,我不是意在申請學位的留學生,只是想把國內的學分兌換掉的交換生。我在國內學法律史,UPS(匈牙利國家行政大學)那邊的法律史是匈牙利語課,所以我選的都是課程性質類似的課程,週三上午上比較法學,下午上國際公法和國際關係組織法,週四上午是國際關係史與國際關係理論,下午是外交關係法。
每門課名義上十八週,實際上從九月初上到十二月中旬(要讓學生在聖誕節前回家團圓並且享受寒假旅行),一週兩節,每節45分鐘。和國內一樣,中間的15分鐘休息時間可能會被省去,到時候提前下課。老師有時候講完了內容也會提前放學,因爲他們也想趕緊下班喝咖啡。課堂上想去衛生間直接動身就行,不用匯報,輕手輕腳即可。
由於時間分佈比較集中,所以我會在週五去其他歐洲國家旅遊,週二晚上回來(有時週三回來),後來發現週四能搶到廉價機票,加上週四兩門課都沒有考勤要求,所以我基本都翹了(真不是方鴻漸)。
課堂要求
歐洲學校每個課程的第一堂課都很重要,因爲老師會公佈課堂要求(requirements),包含老師姓名與聯繫方式、課堂性質、課程目標、考勤方式(出勤、課堂互動表現、課堂展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及每一塊的比重)、每一課的上課時間與主要內容、教材名字及電子版鏈接(紙質版太貴啦)、課後推薦閱讀等。
另外第一課還有試聽性質,聽完後如果你覺得老師要求太高,可以及時跑路換課。
教務系統
有個叫neptun(天王星)的教務系統,可以註冊學籍、選課退課,查看課程表,期末考試註冊(是的,考前要註冊,否則無法參加考試),查看期末考試成績、申請補考和重修,交住宿費也是用這個系統。它經常抽風,害得我好幾次差點沒及時交宿舍費(每晚交一天都要多交滯納金)。
還有個系統叫做moodle,類似國內的學習通,上面有課件和資料,還可以用來考試。
課堂體驗
UPS的期末考試是五分制,一分掛科,兩分合格,三分良好,四分優秀,五分是天花板。
比較法學:前半部分由不同老師上,主要講解歐美各國公法的歷史淵源、主要結構和特點,後半部分由每個同學自己挑東歐某個國家與一個教材上沒有講到的國家,選一個公法制度進行對比,做課堂彙報,由主講老師評點。這門課每次都會點名查出勤,還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要求很高。最後拿了三分。
國際公法和國際關係組織法:同一個老師上的,兩門課時間上也連在一起。老師名叫納吉,是典型的匈牙利美女,所以我幾乎沒有翹過課。
國際公法課課堂前半部分是講ppt上的內容(我本科和法考時學過,區別就是純英文授課),後半部分是結合國際糾紛的案例或者就幾個類似的國際法制度(如飛地制度,國際託管,地役權)進行小組討論(僞裝成lecture的seminar)。因爲UPS有三四年沒有迎來中國交換生了,加上很多案例發生在東亞,而我們是班上唯二的東亞學生,所以每次都必定會被點名要求分享自己的見解。因此我不得不做好預習工作,課前把案例看好幾遍。
我每次發言後旁邊的叫塞巴斯蒂安(和霍格沃茨裏面蛇院那傢伙同名)的荷蘭同學幾乎總要搖搖頭說“滿嘴胡言”(他就是美劇裏那種典型的現眼包角色,喜歡譁衆取寵),後來我課下懟了他一次,他就收斂了很多。
國際關係組織法和國際公法類似,前半部分是總論,講國際組織的分類和一些基本原理,後半部分自由分組,選一個國際組織做課堂彙報。我們兩個中國學生與一個匈牙利博士生分了一組,結果被她坑的很慘。做彙報前一天這位博士姐還在意大利玩,做彙報的上午她負責的ppt部分還寫好,彙報時她還遲到。有時納吉也會邀請一些學者來給我們做講座。
兩門課都有機考,我前一門機考考的不太行,兩分,後一門三分。
國際關係史與國際關係理論:這門課和法學專業關係不大,加上是早課,所以我想退掉,後來決定用它去兌換國內選修課水課。老師是位中年女性教授,沒有出勤的要求,但是期末考試決定一切,而且難度很高(聽說去年掛了三分之一,在寒假前先後設置了四次補考)。這門課在老教學樓,我只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去老樓的地下室辦學生卡,順路上個課,第二次就是期末考試。
考試的時候老師走到每個學生桌前親自發卷子。可能因爲我頭髮留的比較長,而且還戴着在希臘旅遊時買的桂冠頭飾(更可能的原因是全校就兩個中國人),她走到我前面時愣了一下:同學,你是不是你一次來我的課堂?我發誓說不是,我之前也來過好幾次(一次)。坐我旁邊的中國女生也作證說我之前來過(一次)。老教授無奈地笑了笑,說題目很難,慢慢做。
題目確實很難,比如找不同題要指出不同的原因,還有很多我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著作和思想家。但是考前我把十幾份ppt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人名、國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也在紙上默寫了幾頁紙。加上題目很多與二戰及戰後歐洲歷史有關,我是歷史題材遊戲愛好者,在國內自學過國際關係法和史學史,可謂題目正中下懷,答起來答起來得心應手。
我是最後一批交卷的,講臺前的教授看着我幾乎寫滿的答卷,欣慰地點了點頭。以爲是逢課必逃的問題學生,沒想到是深藏不露,舉重若輕的學神。最後成績是四分,戰勝了班級裏99%的同學,沒給國人丟臉(這些歐洲本地學生歐洲史都沒有我學得好)。
外交關係法:最有趣的一門課,老師不是教授,而是律師兼職給我們上課。這個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自己編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離譜的案例,然後讓我們自己從各種國際公約與條約中尋找答案。可惜這門課在週四,吾愛吾師,但吾更愛廉價機票和旅遊。期末考試選擇題閉卷,案例分析題開卷(甚至可以使用網絡資源,但是不能交頭接耳),最後拿了三分。
這位老師帶的兩個班一起考試,匈牙利學生坐左邊
如何快速適應外國課堂
我沒有上語言預班,也沒有學過託福雅思,全靠去年前的英語六級630分老本。老師上課語速快,而且有的帶有口音,學生也帶有各國口音(匈牙利式英語、法式英語、德式英語、意式英語),而我口語也不好。所以最大的困難就是過語言關,課程本身難度適中,要達到兩分的及格標準比較容易。沒有其他技巧,就是多對話練口語,敢於表達,並提前做好預習工作。
課堂氛圍與師生關係
我本以爲外國學生比國內學生更愛和老師互動,認真聽講的程度也更高。其實不然,大家上課也都喜歡幹自己的事情,比如打開筆記本電腦追劇或者發消息和對象聊天(不過不能影響他人)。老師提出問題後,教室裏鴉雀無聲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有時老師會說一聲come on,然後就有同學開始回答。有時說了come on後大家也保持音波靜默,老師只好點名。上課不用拍ppt,每堂課的課件及資料都會提前一週傳到moodle裏。
不過這裏比較崇尚鼓勵式教育和創造性思維。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後,無論你的答案是正確還是錯誤,是簡單還是複雜,都會得到表揚和激勵。比如某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納吉老師請來一位教授講武裝衝突法,但是班上只來了三個人:前一天是校園活動節,大家都玩瘋了,校長擔心第二天強行上課會有學生生病,提出聽課一天,但是納吉和這位教授以爲只有本科生停課,研究生不停,所以大部分人沒有來。
三人裏一個是我,另一個是塞巴斯蒂安和一位女生。教授問在戰爭情況下如何識別不同國家的戰鬥員,我脫口而出uniform for soldier and flag for batlleships,老師比了個大拇指說非常棒。後來老師又問爲什麼地雷是公約中禁止的武器,我說很多地雷會讓人致殘,這比直接殺害踩雷者更殘忍。教授說很好,但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地雷無法區分戰鬥員和平民(後來玩武裝突襲時我又見到了這個知識點)。哪怕你的答案過於離譜以至於聽上去像是暴露了你從外星來地球潛伏的任務,老師也會說你的答案interesting。高情商是有趣,耐人尋味,低情商就是胡說八道。
當然,鼓勵式教育是一回事,直言不諱就是另一回事了。老師真覺得你上課態度有問題或者pre裏某個數據缺乏依據支持,批評起來也是毫不手軟,嘴上不留情。
師生間的關係總體比較鬆弛、平等、融洽,沒有森嚴的等級之分。比如老師和同學說話都很直來直去,不怎麼委婉(體現在學生那一頭更多的是低情商,比如塞巴斯蒂安滿嘴開火車,把世界各國都黑了一遍,絲毫不顧忌來自這些國家的同學的感受,連納吉老師都看不下去了,提醒他要尊重別人)。再比如同學課後常吐槽老師,說這個老師考勤要求太嚴,頭被驢踢了,那個美國來的老師英語說的很差,口音重,連匈牙利學生英語都比她好。
另外這裏老師對課堂彙報的要求也較高。國內很多課是老師念ppt(這裏更喜歡用slides這個詞來指代ppt,我還是堅持我的習慣),然後學生上臺也是念ppt,不過研究生階段老師對pre的要求通常會高一些。歐洲的老師對做pre的要求可謂無微不至,就連儀表也有要求,比如穿着要正式些,要多和同學與老師進行眼神接觸,不要照念而要用自己的話概括,ppt的字數不要太多,另外老師也會常常打斷髮言者,進行提問和追問。
此外,這邊的師生似乎都不愛用U盤來上傳ppt,而是喜歡用電腦登陸自己的郵箱來拷貝。
校園活動
歐洲學校的活動就形式而言要比國內豐富一些,比如舞會、音樂會、國際生聯誼(和外國妹子貼貼)、做菜大賽等,而且都是自願報名的模式,不會強制你去。我去的很少,因爲要四處旅遊。最有趣的是舞會,需要穿正裝出席,男生女生互相邀請跳舞。舞會那天我正在千里之外的羅馬憑弔古蹟,所以沒有去成。但也沒什麼值得遺憾的,因爲在稍早時候的萬聖節之夜,我參加了酒吧的化裝狂歡活動,並被陌生的匈牙利女生邀請共舞。
學校官方的活動圖
去威尼斯旅遊(冒險)的故事就留到下期講好了。覺得有趣的朋友可以點個贊關個注,下回更新不迷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