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盒友好,我是喜欢写游戏与生活杂谈的法学生狄仁杰。
这个系列更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了,竟然还没开始系统介绍欧洲大学的课堂与考试情况。为了防止大家产生我是只知道享乐的不学无术方鸿渐的错觉,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学习期间的体验,大家就当看故事好了。
教室长什么样?
实话实说,教学设施与装潢和国内没什么两样,简约的现代化风格。匈牙利名义上是发达国家,但教育基础设施(硬件)也就那样。右边的墙壁上挂着一排钩子可以放外套。左边的窗户外风景不错,能欣赏布达佩斯街景。另外这个钟表挺有特色。
法学类课程都在这个教室
三楼有个小咖啡厅,价格比较友善。是同学们课后聊天或课前买饮料最长去的地方。我英语词汇有限,刚来时只认识菜单上的卡布奇诺和美式咖啡,现在也就多学了一个摩卡(mocha,看上去像抹茶)。
课堂模式
欧洲的课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叫Lecture,直译为讲座,类似国内学校的大班课程,尤其像坐在阶梯教室里几个班一起上的的公共课,不过这里的“大班”也只有二十多人,有时才十几个;一种叫Seminar,可以翻译成研讨会,类似小班课程,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每堂课都会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成果计入总成绩。理工科会有实验课Lab,另外还有实践课practice。
课程分匈牙利语和英语两种授课班,我自然是选的后者。有一次教室里人来的不多,匈牙利学生在半课间(没有打下课铃,大家算是处于自习状态)用匈语向老师提问交作业的事,老师也下意识用匈语回答,被其他国家的同学指出这样不礼貌。老师连忙道歉并且改用英语,并要求本地学生在有国际生的课上不得使用母语。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英语口语能力有限,所以选的五门课都是Lectures,没想到老师的要求却是Seminar模式。
在匈牙利学什么?
再次强调一下,我不是意在申请学位的留学生,只是想把国内的学分兑换掉的交换生。我在国内学法律史,UPS(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那边的法律史是匈牙利语课,所以我选的都是课程性质类似的课程,周三上午上比较法学,下午上国际公法和国际关系组织法,周四上午是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下午是外交关系法。
每门课名义上十八周,实际上从九月初上到十二月中旬(要让学生在圣诞节前回家团圆并且享受寒假旅行),一周两节,每节45分钟。和国内一样,中间的15分钟休息时间可能会被省去,到时候提前下课。老师有时候讲完了内容也会提前放学,因为他们也想赶紧下班喝咖啡。课堂上想去卫生间直接动身就行,不用汇报,轻手轻脚即可。
由于时间分布比较集中,所以我会在周五去其他欧洲国家旅游,周二晚上回来(有时周三回来),后来发现周四能抢到廉价机票,加上周四两门课都没有考勤要求,所以我基本都翘了(真不是方鸿渐)。
课堂要求
欧洲学校每个课程的第一堂课都很重要,因为老师会公布课堂要求(requirements),包含老师姓名与联系方式、课堂性质、课程目标、考勤方式(出勤、课堂互动表现、课堂展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每一块的比重)、每一课的上课时间与主要内容、教材名字及电子版链接(纸质版太贵啦)、课后推荐阅读等。
另外第一课还有试听性质,听完后如果你觉得老师要求太高,可以及时跑路换课。
教务系统
有个叫neptun(天王星)的教务系统,可以注册学籍、选课退课,查看课程表,期末考试注册(是的,考前要注册,否则无法参加考试),查看期末考试成绩、申请补考和重修,交住宿费也是用这个系统。它经常抽风,害得我好几次差点没及时交宿舍费(每晚交一天都要多交滞纳金)。
还有个系统叫做moodle,类似国内的学习通,上面有课件和资料,还可以用来考试。
课堂体验
UPS的期末考试是五分制,一分挂科,两分合格,三分良好,四分优秀,五分是天花板。
比较法学:前半部分由不同老师上,主要讲解欧美各国公法的历史渊源、主要结构和特点,后半部分由每个同学自己挑东欧某个国家与一个教材上没有讲到的国家,选一个公法制度进行对比,做课堂汇报,由主讲老师评点。这门课每次都会点名查出勤,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要求很高。最后拿了三分。
国际公法和国际关系组织法:同一个老师上的,两门课时间上也连在一起。老师名叫纳吉,是典型的匈牙利美女,所以我几乎没有翘过课。
国际公法课课堂前半部分是讲ppt上的内容(我本科和法考时学过,区别就是纯英文授课),后半部分是结合国际纠纷的案例或者就几个类似的国际法制度(如飞地制度,国际托管,地役权)进行小组讨论(伪装成lecture的seminar)。因为UPS有三四年没有迎来中国交换生了,加上很多案例发生在东亚,而我们是班上唯二的东亚学生,所以每次都必定会被点名要求分享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不得不做好预习工作,课前把案例看好几遍。
我每次发言后旁边的叫塞巴斯蒂安(和霍格沃茨里面蛇院那家伙同名)的荷兰同学几乎总要摇摇头说“满嘴胡言”(他就是美剧里那种典型的现眼包角色,喜欢哗众取宠),后来我课下怼了他一次,他就收敛了很多。
国际关系组织法和国际公法类似,前半部分是总论,讲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一些基本原理,后半部分自由分组,选一个国际组织做课堂汇报。我们两个中国学生与一个匈牙利博士生分了一组,结果被她坑的很惨。做汇报前一天这位博士姐还在意大利玩,做汇报的上午她负责的ppt部分还写好,汇报时她还迟到。有时纳吉也会邀请一些学者来给我们做讲座。
两门课都有机考,我前一门机考考的不太行,两分,后一门三分。
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这门课和法学专业关系不大,加上是早课,所以我想退掉,后来决定用它去兑换国内选修课水课。老师是位中年女性教授,没有出勤的要求,但是期末考试决定一切,而且难度很高(听说去年挂了三分之一,在寒假前先后设置了四次补考)。这门课在老教学楼,我只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去老楼的地下室办学生卡,顺路上个课,第二次就是期末考试。
考试的时候老师走到每个学生桌前亲自发卷子。可能因为我头发留的比较长,而且还戴着在希腊旅游时买的桂冠头饰(更可能的原因是全校就两个中国人),她走到我前面时愣了一下:同学,你是不是你一次来我的课堂?我发誓说不是,我之前也来过好几次(一次)。坐我旁边的中国女生也作证说我之前来过(一次)。老教授无奈地笑了笑,说题目很难,慢慢做。
题目确实很难,比如找不同题要指出不同的原因,还有很多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著作和思想家。但是考前我把十几份ppt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人名、国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也在纸上默写了几页纸。加上题目很多与二战及战后欧洲历史有关,我是历史题材游戏爱好者,在国内自学过国际关系法和史学史,可谓题目正中下怀,答起来答起来得心应手。
我是最后一批交卷的,讲台前的教授看着我几乎写满的答卷,欣慰地点了点头。以为是逢课必逃的问题学生,没想到是深藏不露,举重若轻的学神。最后成绩是四分,战胜了班级里99%的同学,没给国人丢脸(这些欧洲本地学生欧洲史都没有我学得好)。
外交关系法:最有趣的一门课,老师不是教授,而是律师兼职给我们上课。这个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自己编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离谱的案例,然后让我们自己从各种国际公约与条约中寻找答案。可惜这门课在周四,吾爱吾师,但吾更爱廉价机票和旅游。期末考试选择题闭卷,案例分析题开卷(甚至可以使用网络资源,但是不能交头接耳),最后拿了三分。
这位老师带的两个班一起考试,匈牙利学生坐左边
如何快速适应外国课堂
我没有上语言预班,也没有学过托福雅思,全靠去年前的英语六级630分老本。老师上课语速快,而且有的带有口音,学生也带有各国口音(匈牙利式英语、法式英语、德式英语、意式英语),而我口语也不好。所以最大的困难就是过语言关,课程本身难度适中,要达到两分的及格标准比较容易。没有其他技巧,就是多对话练口语,敢于表达,并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
我本以为外国学生比国内学生更爱和老师互动,认真听讲的程度也更高。其实不然,大家上课也都喜欢干自己的事情,比如打开笔记本电脑追剧或者发消息和对象聊天(不过不能影响他人)。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老师会说一声come on,然后就有同学开始回答。有时说了come on后大家也保持音波静默,老师只好点名。上课不用拍ppt,每堂课的课件及资料都会提前一周传到moodle里。
不过这里比较崇尚鼓励式教育和创造性思维。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无论你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会得到表扬和激励。比如某次上国际公法的课,纳吉老师请来一位教授讲武装冲突法,但是班上只来了三个人:前一天是校园活动节,大家都玩疯了,校长担心第二天强行上课会有学生生病,提出听课一天,但是纳吉和这位教授以为只有本科生停课,研究生不停,所以大部分人没有来。
三人里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塞巴斯蒂安和一位女生。教授问在战争情况下如何识别不同国家的战斗员,我脱口而出uniform for soldier and flag for batlleships,老师比了个大拇指说非常棒。后来老师又问为什么地雷是公约中禁止的武器,我说很多地雷会让人致残,这比直接杀害踩雷者更残忍。教授说很好,但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雷无法区分战斗员和平民(后来玩武装突袭时我又见到了这个知识点)。哪怕你的答案过于离谱以至于听上去像是暴露了你从外星来地球潜伏的任务,老师也会说你的答案interesting。高情商是有趣,耐人寻味,低情商就是胡说八道。
当然,鼓励式教育是一回事,直言不讳就是另一回事了。老师真觉得你上课态度有问题或者pre里某个数据缺乏依据支持,批评起来也是毫不手软,嘴上不留情。
师生间的关系总体比较松弛、平等、融洽,没有森严的等级之分。比如老师和同学说话都很直来直去,不怎么委婉(体现在学生那一头更多的是低情商,比如塞巴斯蒂安满嘴开火车,把世界各国都黑了一遍,丝毫不顾忌来自这些国家的同学的感受,连纳吉老师都看不下去了,提醒他要尊重别人)。再比如同学课后常吐槽老师,说这个老师考勤要求太严,头被驴踢了,那个美国来的老师英语说的很差,口音重,连匈牙利学生英语都比她好。
另外这里老师对课堂汇报的要求也较高。国内很多课是老师念ppt(这里更喜欢用slides这个词来指代ppt,我还是坚持我的习惯),然后学生上台也是念ppt,不过研究生阶段老师对pre的要求通常会高一些。欧洲的老师对做pre的要求可谓无微不至,就连仪表也有要求,比如穿着要正式些,要多和同学与老师进行眼神接触,不要照念而要用自己的话概括,ppt的字数不要太多,另外老师也会常常打断发言者,进行提问和追问。
此外,这边的师生似乎都不爱用U盘来上传ppt,而是喜欢用电脑登陆自己的邮箱来拷贝。
校园活动
欧洲学校的活动就形式而言要比国内丰富一些,比如舞会、音乐会、国际生联谊(和外国妹子贴贴)、做菜大赛等,而且都是自愿报名的模式,不会强制你去。我去的很少,因为要四处旅游。最有趣的是舞会,需要穿正装出席,男生女生互相邀请跳舞。舞会那天我正在千里之外的罗马凭吊古迹,所以没有去成。但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因为在稍早时候的万圣节之夜,我参加了酒吧的化装狂欢活动,并被陌生的匈牙利女生邀请共舞。
学校官方的活动图
去威尼斯旅游(冒险)的故事就留到下期讲好了。觉得有趣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关个注,下回更新不迷路!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