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養生都是免費

  生物學博士尹燁說:真正養生的方法,其實都是免費的。


比如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做好事,心情好…… 樣樣無需花錢,卻處處令人受益。


養生的盡頭是養習慣。


想要好的身體,不必刻意破費買什麼高價保健品,也不必盲目花錢喫什麼靈丹妙藥。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的身體自然就好了。

01


管住嘴


古人常說,藥補不如食補。


病從口入,最簡單最基礎的養生,往往就從管住嘴開始。


北宋大文豪蘇軾,是一個對美食情有獨鍾的人。


不過他雖然愛做美食,喫美食,但卻非常注重養生,在口腹之慾上從不放縱無邊。


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喝酒只喝至微醺,晚餐只喫七分飽。


即便有貴客光臨,也不會超三杯酒三個肉菜。


就連被流放期間,蘇軾在飲食上也不馬虎,親自動手給自己做蕈饅頭,東坡玉米糝,芋頭以及各種養胃健脾的粥品。


這位“養生達人”,雖然一生坎坷,但仍活到了66歲,在當時,可謂是高壽。


因爲深知食療的重要,他勸告世人:美酒珍饈多食無益,粟飯藜羹亦可除疾。


遺憾的是,生活中依然有太多的人,雖然天天嘴裏唸叨着養生,卻在飲食上很是馬虎。


不是經常火鍋燒烤加啤酒,就是天天外賣奶茶不離手,不是暴飲暴食,就是過度節食。


久而久之,健康悄然受損。


近代中醫鼻祖張錫純說:管住嘴是養生的重要一環,因爲喫進嘴裏的食物,直接影響着你的身體。


琳琅美食處處有,但什麼該喫什麼不該喫,什麼該喫多什麼該喫少,心裏有數,有所避忌,科學,營養,控制地喫,身體健康纔能有保障。


02


邁開腿


有研究表明:每週累計運動200分鐘,就能帶來積極的健康價值,每週累積鍛鍊400分鐘,就能帶來最佳的健康收益。


生命在於運動,邁開腿動起來,是強健體魄,爲健康保值的關鍵,也是養生的一大法寶。


導演張藝謀如今已經74歲高齡,但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挺拔健朗,精力充沛,完全不像一位古稀老人。


原因就在於他平常有着運動的習慣。


即使在最忙的時候,他也要堅持跑步五公里,這讓他精力不輸年輕人。


哲學家梁漱溟,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去公園散步,打拳,拉伸,到了九十歲還身體硬朗,神采依舊。


運動是形神兼養的良藥,越愛動的人,身體越強健,精神狀態越飽滿。


成年人最頂級的養生方式,莫過於堅持運動。


雖然它的好處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但日積月累,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適當邁開腿動一動,即便是最基礎的早起跑步,飯後慢走,睡前拉伸等簡單項目,堅持久了,身體也會回饋你積極的信號。


03


睡好覺


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指出:“養成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堅骨強筋。”


睡覺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好覺,勝似喫補藥。


微博裏有位網友講,有段時間,他總是習慣性熬夜,晚上常常玩手機到一兩點。


夜越熬越嗨,但他的身體卻大不如前,腦袋整天昏昏沉沉,整個人提不起精神。


爲了緩解這種症狀,他開始學着養生,每天保溫杯裏泡枸杞,但沒起到什麼效果。


一次,偶然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晚睡會減歲,早睡沒病惹”。


於是便狠下心來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每晚11點睡覺,中午空閒的時候,也從不刷短視頻,而是抓緊時間休息半小時。


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一系列神奇的反應發生了。


最直觀的是,他不再精神萎靡,憔悴地像個小老頭,每天起來後都神清氣爽,能量滿滿。


叔本華說:睡眠,是一切健康和精力的源泉。


一個人越缺覺,精神越渙散,狀態越糟糕,也越容易被疾病侵擾。


睡眠越足,越能讓大腦得到充分休整,保證自己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能眠者,能長生。


睡眠是身心的充電站,好好睡覺,就是對身心最好的治癒,也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方式。


04


做好事


《大學》裏說:“富潤屋,德潤身。”


一個人品行高尚,多行善事,便能以德行不斷潤澤身心。


有位被稱爲“陸地神仙”的百歲道長,名叫張至順,一生很少生病,並且活到了104歲。


有人問他養生祕訣,他給出的答案只有短短一句話:存好心,做好事。


而他本人,一直都是這句話的踐行者。


隱居鍾南山七十年間,他常常竭盡所能幫助他人。


有人向他詢問道法,他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從不敷衍;


有人上山找他求醫問藥,他細心醫治,並且分文不取;


爲了修建廟宇,他毫不吝嗇地捐出自己的全部錢財;


爲了造福百姓,他跋山涉水將自己的畢生參悟傾囊相授。


他一生行善,渡人無數,這讓他身心安寧,添福加壽。


明代文學家呂叔簡曾說:“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也。”


養生必先養德,養德方能養生。


因爲當你心存善念,多行善舉,不只是精神上會感到輕鬆愉快,身體也會隨之趨向健康。


常存好心,多做好事,便是爲自己增添福報,積攢福氣。


05


心情好


《黃帝內經》中記載:“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


一個人如果喜怒無常,很容易導致氣機逆亂,損傷器髒,從而致病。


百病生於氣,久鬱易成疾。


把心情養好,頂得上世間一切良藥。


國家級名中醫何若蘋,年近七十依舊心明眼亮,精神煥發。


她曾說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良好的狀態,與她長年注重養生是分不開的。


而她養生的關鍵,並不是用外物調理身體,而是怡神養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


感覺到壓力時,她就去買喜歡的東西,逛好玩的地方,不讓壞心情氾濫。


碰到困難時,她總是及時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暫時的,然後通過喫美食或者睡大覺等方式疏導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無論遭遇什麼,都懂得用適合的方式調整情緒,把心情理順。


周國平說:“不良心境如同藏匿於體內的毒素,長期累積,無疑會使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破壞自身健康。保持好心情是養生一大基石。”


養生貴在養心。


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學會駕馭情緒,照顧心情,讓身心保持舒暢的狀態,自然身康體健。


古人云:“三分調、七分養。”


健康的身體是養出來的。


食養命,動養身,睡養神,德養運,樂養壽。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養生融入一點一滴的日常,才能持續爲自身提供養分,助力自己身體健健康康,生活充滿陽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