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U:美少女嘴替的背後,是網絡時代的社交隔離?

儘管我沒有去今年5月的廣州核聚變,不過去了的朋友幾乎都對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像素風格獨遊《S4U》讚不絕口。

比如白菜尊便寫下了洋洋灑灑的2700字長文以表對於這個長度僅僅只有1小時遊戲的感嘆。

爲什麼能對着一個DEMO導這麼多背後的原因,固然有白菜尊的細膩情感和生活感悟的積澱,更重要的原因大概在於:它是一款十分具有現實感和寓言性的作品。

1、S4U是什麼?

遊戲名《S4U》便是speak for you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嘴替”

我們扮演的是在大城市漂泊無依,看起來未來沒有希望的土木狗,爲了生活也好,爲了生存也罷,接下一個“代人聊天”的嘴替工作。

既然需要別人花錢讓你來聊天,那麼這個情境肯定是相當尷尬的:

比如被頂頭上司性騷擾的妹子;

想要試探男友是否出軌的妹子等等

那麼就需要你根據客戶的需求,通過對話選擇去展現自己的情商——不過至少就demo來看,難度還是十分友好的。

這其中,我們的主角也需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打理——同樣是基於小視窗聊天的形式。

這樣的設定,有點讓我想到了部分科幻電影,即未來人類的語音功能是逐漸退化的,日常交流交換腦電波即可——基於這樣的設定你要大概能懂了爲啥“代聊”都可以成爲一種商業模式,不過有趣的部分大概在於它的寓言性:

2、擬社交關係取代社交關係?

早在電視傳播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人會對於非物理層面直接階層的偶像產生情感依賴的先例,其中投入的社交行爲被稱爲“擬社會關係”(區別於傳統社交關係)。

這個概念其實提出之後不溫不火,在學術界被重視大概是皮套人的第一次熱潮開始——慢慢的它的含義被轉爲指代在網絡層面形成的無物理層面交流的一種新型社交關係。

當然這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原因,比如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物理社交都傾向於強目的性,碎片化時間會讓人更傾向於無視物理距離的擬社會關係交往

也存在一些從擬社會關係和社會關係之間的轉化,比如“開盒”

不過廢話少敘,那就是《S4U》造成了一種“擬社會關係”佔絕對主體狀態的社交情境,且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來說,並不會有太多的違和感。

3、本質上還是嘮嗑式視覺小說的一種衍生

沒錯我就是的就是你VA11A,“嘮嗑”類遊戲會十分看腳本的功力,在我心中如果能由丸戶史明這樣的作者來擔任編劇是最好的,但是不可能,至少在優質編劇資源十分匱乏的當下,一款國產、獨立、單機、小衆遊戲是絕無可能的。

那麼S4U的文案質量如何呢?

應該說對於當下青年所面對的情境還是展現出了十足的生活感,比如主角被老媽追問:“你這破公司,又是私企,每天加班到很晚,又沒有加班費,別幹了”,就十分有現實感。

其他部分目前沒有太觸動我的地方,但是也大抵無過吧,和《coffee talk》水平相當

4、一種“未來複古主義”的奇妙體驗

最後是吐槽一下游戲全名:都市朋克2011與愛的重拳

拜託,2011年是這樣的電腦,這樣的聊天框麼?2001還差不多吧

所以在“賽博”設定下,其實遊戲會有一種非常復古的,可能00後完全沒有見過的老式電腦的界面來完成遊戲中的互動,不過要說的話,本身遊戲的這種UI風格還是蠻有靈氣的,我挺喜歡

不過創作者會受到自己成長年代最深刻的衝擊,也往往會熱衷於取材那個時代,反過來大概可以推測出作者的年齡(bushi)

總的來說,還是挺期待完整版遊戲的推出,這樣的作品,就像是開頭被吸掉的那根電子煙,它會讓你的肺部疼痛,但也多了一些“生活着”的實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