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雙魚星皇家飛機場# 評測員 未入流的菠蘿包 撰寫
前一段時間正好把《全職高手》這一部經典網遊電競網文重溫了一遍,哪怕故事情節都已經非常熟悉,遊戲中所刻畫的相當虛幻卻又幾近真實的電子競技卻也讓我不止一次的感到熱血沸騰。而在《全職高手》調動起我的電競熱情之後,這一款主打MOBA電競模擬的《電競教父》就那麼恰到好處的出現在了我的面前——坦白說還是蠻巧的,畢竟我自己並不是一個對電競多麼上癮的人。
話題回到《電競教父》這款遊戲之上,儘管我與它的相逢可以說是出於巧合,但這款遊戲本身的素質與表現卻可以說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無論是作爲一款“比賽的遊戲”,還是一款“遊戲的比賽”,《電競教父》都有着相當全面與有趣的框架設計與細節雕琢,可以說是一款電子競技模擬遊戲的驚喜之作了。
活靈活現“戲中戲”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如果一款遊戲想要模擬電子競技的策略與經營,那它就需要去構建另外一款更小的、用以承載電子競技要素的“遊戲中的遊戲”——而《電競教父》的“戲中戲”着實給了我不小的驚喜。本作的“戲中戲”可以看作是《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的究極簡化版,比賽地圖被抽象爲六邊形方格組成的地圖,選手們的英雄會根據所屬的分路自動消耗、打錢,而戰術性的遊走、開團與英雄技能則被抽象爲玩家手中的卡牌,需要消耗隨回合進行而恢復的戰術點來打出生效。
《電競教父》對原型遊戲的抽象與簡化恰好處在一個平衡點上,它一方面並沒有複雜到讓人感覺兩眼一抹黑,名義上需要管理五個人的戰鬥與經濟,但實際上你所需要掌控的只有一手牌,並沒有複雜到讓人無法接受;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沒有簡化到改變遊戲原有的遊戲思路,你依然可以在《電競教父》中實行那些熟悉的策略,而在MOBA遊戲中積累的經驗也或多或少會讓你在《電競教父》的遊戲中靈光一現——總的來說,哪怕是第一次玩《電競教父》的玩家,大概也會對其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熟悉感”。
若只是對原型遊戲的抽象化恰到好處,那《電競教父》的戲中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成功的主要玩法,並不會讓人產生“遊玩一款遊戲中的遊戲”的感覺,但《電競教父》對這款“戲中戲”的打磨卻真的讓我產生了一種“在遊戲中玩遊戲”的真實感。就拿一個細節來說,在玩家獲得一場比賽的勝利後,《電競教父》會播放一段MVP英雄獨特的勝利動畫,你的MVP英雄會在獨特的場景中出現並擺出它最標誌性的POSE——對一款電子競技模擬遊戲而言,爲每名英雄做這麼一段沒有必要的動畫毫無疑問是相當奢侈的,但每次MVP動畫的出現都會讓我恍惚一下,好像自己真的在某款MOBA遊戲中取得了一場光輝的勝利。
另一個讓我在“戲中戲”中感到真實感的設計就是它的“變化性”。隨着玩家進度的推進,《電競教父》中的戲中戲會不斷進行賽季的更新,改變對局的規則並引入新的可選英雄——例如原本的版本防禦塔的血量較少可以直接摧毀,下一賽季的防禦塔血量直接翻倍,但擊殺對應分路的英雄就可以削減相應防禦塔的血量,基本上直接改變了遊戲的玩法。儘管這樣的變化可以用“肉鴿遊戲中的隨機性機制”這個比較正常的角度來看待,但至少就我的體驗來說,當畫面上彈出“新賽季更新”的標語時我第一反應就是“這遊戲竟然更新了”,然後就想要打開steam看看《電競教父》是不是又出了什麼自動更新……
草根教練與草根隊伍
作爲一款“電競模擬軟件”,《電競教父》的戲中戲固然重要,但也並非絕對的核心;在戲中戲之外與“電子競技”主題相符的其他部分同樣也是遊戲的重要玩點。和大部分同類遊戲一樣,《電競教父》中存在着相當周全的選手選拔、培養與轉會玩法,你既可以通過買進買出的資本運作收穫一支不輸給任何隊伍的夢之隊,也同樣可以選擇將一支草根隊伍從無到有的拉扯到最高的舞臺——看着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隊伍成爲最佳陣容還是相當有成就感的。
遊戲本身的屬性成長方式還是非常多樣的,既有每次比賽過後的自然屬性成長,也有方塊規劃玩法的日常訓練,還有與其他隊伍約架進行的訓練賽,選手本身屬性成長的速度還是相當快速的;比起成長的速度,玩家更需要頭疼的是選手成長屬性的選擇,是增加進攻屬性培養出一個超強的主攻手?還是增加發育屬性讓選手在比賽中更好的打錢?諸如此類的選擇在遊戲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既是難題也是樂趣。
除去這些較爲“循規蹈矩”的部分,《電競教父》還設計了一些相當有意思的機制與橋段,很好的補全了電子競技世界的鮮活細節。例如在每一次比賽前我們都可以看到雙方戰隊的網絡支持人數與場外專業預測,非常符合現實生活中在比賽前進行電子鬥蛐蛐的大衆習慣;而在比賽結束後,我們也可以看到裁判與觀衆給予比賽結果與具體選手的讚揚與攻擊,雖然評論的模板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但還是非常有大賽過後網上衝浪的感覺的。
而在某些場次的比賽之後,我們不僅需要面對觀衆的讚揚與質疑,同樣也需要與媒體進行一定的對話。《電競教父》爲玩家提供了相當多的採訪選項,我們可以在採訪中表示對戰隊與核心選手的認可,這會讓我們積攢更多的粉絲,也可以對戰隊與選手提出更高的期望以提升他們的屬性經驗。當然,我們有的時候也可以直接開啓火力全開模式,對對手戰隊發出直逼靈魂的深刻嘲諷——風度是沒有的,爽快是拉滿的。
總體來說,《電競教父》塑造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電競生態,在最基本的選手培養與轉移外塑造了一個相當有實感的電子競技討論網絡,並將這一部分的內容與原有的選手培養體系牽線搭橋,讓“粉絲數”成爲了玩家培養選手的過程中除去戰鬥屬性外的另外一種選擇——就我的體驗來說還是相當有趣味性和新鮮感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