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量子科學家薛其坤,獲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今年獲獎者一共是兩人,分別爲清華大學量子領域科學家薛其坤教授、武漢大學測量與遙感科學家李德仁教授!薛其坤教授出生於1962年,也成爲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35歲就成爲教授,42歲成爲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就攻克量子世界難題,今天則是以61歲的年齡拿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薛其坤出生于山東臨沂的山村,自稱是“沂蒙山下的孩子”,從小立志成爲科學家。

多次考研遇挫,始終堅持

18歲時,薛其坤以高考物理接近滿分的優秀成績,進入山東大學光學系激光專業學習。四年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工作,此後幾年,薛其坤在考研時候遭遇挫折,特別高數,薛其坤第一次高數只考了39分,第二年繼續考研還是失敗,直到24歲“才”通過考試,薛其坤被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態物理專業錄取,進行研究生學習。

三年後薛其坤碩士畢業,繼續在物理所攻讀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30歲,薛其坤前往日本東北大學,作爲聯合培養博士在金屬材料研究所學習,導師爲櫻井利夫,櫻井利夫尤其以嚴格著稱,要求成員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1點,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被形象地稱爲"7-11"。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這段經歷培養了薛其坤嚴謹的科研態度和喫苦耐勞的精神,兩年後,32歲的薛其坤獲得中科院物理所理學博士學位,並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繼續工作,擔任文部省教官、助手,1996年,34歲的薛其坤前往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物理系學習。

1998年,36歲的薛其坤正式回到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工作,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凝聚態物理中心SF4研究組組長、中科院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薛其坤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薛其坤立下決心要在物理學拿到一個“0到1的突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7-11實驗室精神

在清華的實驗室中,薛其坤將"7-11實驗室精神"帶回了國內,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驗室的時間全力研究,薛其坤深知實驗條件的來之不易,強調要珍惜每一分投入,比如實驗室有一些輸運測量設備需要一個極低溫的環境,這個環境是需要用液氮和液氦來維持的,液氦價格很貴幾百塊錢一升。

每當看到學生摸魚,薛其坤都會非常痛心,他苦口婆心對學生說,“實驗室每個昂貴的儀器都來自國家的支持,也是老百姓的支持,需要整個團隊非常努力、不分晝夜地工作,爭取不枉花國家一分錢,對得起國家對他們這個實驗室的支持。”

在來到清華的四年時間裏,團隊前後製備了1000多個樣品,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薛其坤認爲這些經歷並不算失敗,都是寶貴的經歷,薛其坤說,“科學世界的迷宮可能有99條,只有一條是通的話,你必須要把不通的路給它探索到,這也算是科學上的一種貢獻,這樣的失敗實際上是一次成功。”

不懼質疑,科學精神

每當學生覺得身體疲憊之時,薛其坤都會親自帶着夜宵給學生補充體力,科研指導上面,薛其坤同樣非常認真,幫助學生突破研究中遇到的瓶頸。2012年10月,薛其坤實驗室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之後的兩個月中,薛其坤與團隊進行擊中測試,終於得到完美的實驗數據,薛其坤帶着兩瓶香檳,和團隊成員一同慶祝,實驗成果在Science發佈,在國際物理學界引起轟動!

但是隨之也引起了大量的質疑,薛其坤回憶,當時大家都認爲我們中國科學家不可能做出這種這麼重要的成績,這樣的懷疑讓薛其坤持續鬱悶了一年多,直到實驗結果得到整個科學界的驗證,薛其坤的名字也將留在人類科學史上,薛其坤認爲科學精神無法造假,科學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可以在任何地方存在,做研究需要嚴謹的學風。

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此後,薛其坤拿獎拿到手軟,2016年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201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2年獲得菲列茲·倫敦獎,2024年獲得巴克利獎,物理學家楊振寧評價薛其坤的成果,這是“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裏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在同事和學生的眼中,薛其坤平時和藹可親,是個“天生的樂天派”,而在科學領域,薛其坤一絲不苟,但是想法非常離經叛道,薛其坤的思維比其他人更加活躍,薛其坤常常被人問起,做這些科學研究有什麼應用價值,能不能喫飯,薛其坤回答,“發現新的科學效應和科學規律,是基礎研究皇冠上的明珠,改變人的認知。”

薛其坤認爲,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真正的科學發現作爲支撐,這些發現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基礎,新的科學原理對於未來的應用至關重要,爲技術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至於應用問題,還需要考慮未來是不是還有更加經濟實用的材料。

薛其坤在13年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現在也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探索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有關的量子態在拓撲量子計算等方面的應用,此外還研究高溫超導機理,薛其坤非常謙虛地說,“我是個幸運兒,趕上了中國教育、科技包括人才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能趕上這樣一個時代,還能到清華大學當老師,這對我來講是一個無窮的鼓勵,所以碰到一點小困難,在我面前都是小意思了。”

另一位獲獎者李德仁教授同樣是國士級別的大佬,由於篇幅原因這裏簡要介紹,李德仁出生於1939年,江蘇泰州人,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1985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獲博士學位,之後回國任教擔任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後來測繪學院併入武大,李德仁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爲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

AI學術巨佬——何愷明,從遊戲中獲得論文靈感

AI領軍人物——孫劍,重劍無鋒的經典之作

AI傳奇巨佬——湯曉鷗,中國人工智能領袖人物!

AI女神——李飛飛,從成都七中到頂級科學家!

機器學習——科學家周志華,成爲中國首位AI頂會掌門人!

最牛寢室——哈工大同宿舍3人,全部當選院士!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