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剩的西瓜皮不要扔,加工一下送去日本,小日子看到都饞哭了

作者:不懂

聲明:本文首發於公衆號老貓和一修

夏天到了,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這意味着越來越多身着清涼服飾的小姐姐們會湧上街頭,爲心靈上的燥熱也帶來一絲涼意。

但是,你知道的,比起在外面頂着大太陽漫無目的地閒逛,還是在屋裏吹着空調打着遊戲更適合我這種宅男體質,要是再搭配上清涼可口的西瓜,甭提有多爽了。

尤其是今年,低至幾毛錢一斤的行情價格與動輒十幾二十幾一杯的奶茶相比,誰更有性價比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除了低廉的價格,當然也不要忘了最大的功臣,咱們中國的西瓜之母——吳明珠女士,是她數十年的努力才能讓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喫瓜自由的幸福時刻當中。

不過鄰國的日韓可就沒這福氣了,衆所周知,水果在他們那不像是生活必需品,更像是奢飾品般的存在,特別是有着“水果黃金”這一稱號的西瓜,都是按“片”,“塊”這樣的計量單位來賣的,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偶爾買兩塊解解饞就已經是最大的奢侈了,買整個那是想都不敢的,而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一整個西瓜的,通常也是拿去送禮的。

當然不管是哪一種我都還能在理解範圍之內,但當我看到日本的超市裏有單賣西瓜皮的時候,我是真懵了。

再一看這價格,what’s up!這瓜皮子還真是金子做的?(就上面那一盒純瓜皮都要將近5塊錢)

這事傳到了國內,很快登上熱搜,國人看待日本人買瓜皮這個新聞的驚訝程度,不亞於韓國網民看咱們用西瓜餵豬一樣,畢竟在咱們的認知中,這玩意不是喫完就丟的嗎?

我也是在衆多的評論中才得知了一個生活冷知識,原來西瓜皮是可以喫的...至少我是沒喫過的。

既然能喫,想必一定有相關的菜譜吧,果不其然還真就讓我找到了,不管是涼拌、煲湯還是幹炒,基本能想到的做法菜譜上都有,要是這麼一看,日本人買西瓜皮這個事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吧...大概。

本來我以爲這只是一個活躍在日本市場上的小買賣,沒想到順藤摸瓜我居然還真就發掘到了一些日本不同尋常的水果文化。

由於日本的國土面積中70%都是丘陵,耕種面積十分受限,連最爲基本的生存食糧都不能保證足量,那何況是非主食的水果呢?

就算不去考慮種植面積不足的問題,生長環境也是一大硬傷,氣候和土壤的不同就註定了水果無法大面積種植,果農們只能通過改善土壤、添加高等肥料的方式來保證水果的質量,而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果農們還會在幼苗期就投入大量的人力來篩選出最佳個體,其餘沒達標的都會做摘除處理,爲的就是保證肥料能吸收最大化。這樣種出來的水果品質確實很高,但同樣的價格自然也高出了不少,所以與其說日本水果貴,倒不如說是日本本土種出來的水果貴。

而正是因爲這個物以稀爲貴的因素,自古時的江戶時期起,水果纔會有資格以飯後甜點的身份出現各種高檔的日本料理中,久而久之,水果也被賦予了一層全新的含義,不僅僅是作爲一種食物,更主要的是作爲高級禮品來表達對對方的尊敬,因此不難發現,要是聚會上或是家裏主人用水果來招待,客人總是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而西瓜作爲咖位比較高的水果之一(還有就是更貴的蜜瓜了),自然就成了最佳的首選贈禮,在形式也是做到了最絕。

當然了,既然是送禮,自然還有更多的講究。通常人們不會去送正常的圓形西瓜,而是會特地挑選形狀怪異的西瓜,來進一步凸顯貴重性。比如日本從江戶時期流傳至今的這家名叫“千疋屋”的老字號店就會出售這種方形西瓜。

這種西瓜的內瓤並不是紅色的,喫起來也沒有什麼味道,據說可以供人觀賞一年都不是問題,屬於是觀賞價值遠大於食用價值的體現。

除了方形,甚至還有心形、錐形等一系列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形狀。不得不說,在搞怪這方面小日子說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所以你這麼看,是不是就覺得他們買西瓜皮就不單單是爲了做菜了?更像是對西瓜這種一般人高攀不起的水果的一種精神臆想呢?不過話又說話來了,既然都賣上了,要不再把這些也收了唄。(壞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