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問號《古人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有學者認爲,我國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爲在遼墓穴中出土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不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用右手中指當牙刷。到明代,更有人主張同時使用左右手來清潔口腔。

事實上,我們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許多護齒措施。在《禮記》中就有“雞初鳴,鹹漱”的記載,這證明古人早在兩千年前就開始晨起洗漱了。

有觀點認爲,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古人已經懂得用鹽來清潔牙齒。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以前,人們已經使用鹽水漱口的方法來清潔口腔。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的記載,表明古代漱口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爲漱口劑。

在西方牙膏傳入之前,摻配各種中藥的青鹽,一直是古代中國人最常用的口腔清潔劑。如《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就寫道,寶玉“忙忙地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明初所編《普濟方》中提到,“每用刷牙子蘸藥少許,刷上下牙齒,次用溫水漱之”,可見牙藥的用法與今日使用的牙膏相同。

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口腔清潔方法。印度人曾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書《外臺祕要》中記載,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即刷牙),可使牙香而光潔。據說在古代,木齒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莫高窟的經變畫《勞度叉鬥經變》中,描繪了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要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左圖是敦煌壁畫《芳度叉頭聖圖》,畫中描繪了古代僧人刷牙的情景。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出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幕葬。其中有一個金屬製成的龍形器物,兩端分別爲耳挖勺和小楊枝,圓形的小楊枝末端呈尖狀。研究人員經考證後認爲,此物品是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潔用具,小楊枝也就是今日我們所使用的牙籤的雛形。

此外,用咀嚼的方法來潔齒,比刷更爲方便。古今都認爲這個方法效果甚佳。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爲牙枝,滌齒甚妙”。

在牙齒保健方面,東晉醫藥學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過叩齒健齒法,即上下齒輕輕相互叩擊,其機理是通過叩齒來促進牙周血波循環,長期堅持,可起到預防牙周疾病的作用,達到固齒的目的。此外,隋唐醫籍對食物、藥物在口齒保健上的宜忌也有所論述。如孟洗《食療本草》指出,“砂塘多食則損齒”。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也提出,茶葉對預防齲齒有作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