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車,漢語詞彙,指路上開過來一輛便車,看見了順便搭你一段路……啊,不對,這段劃掉。
其實在大學裏經歷過小組合作的朋友對這個詞應該非常熟悉,因爲其往往和許多的「血壓時刻」掛鉤:勞資辛辛苦苦地熬夜到三四點,結果那幾個喫喝玩樂樣樣不耽誤的神仙們最後特喵跟我拿一樣的分數!
幸運的是,許多有心的老師們已經開始了”按勞分配“:組長標好貢獻程度,老師從上往下挨個打分。但不幸的是,怠惰的老師、張口閉口“兄弟”的同學,纔是目前校園裏的大多數。所以說,不但不能跟兄弟一起創業,還特麼不能跟兄弟一起小組作業!
究其根源,還要回到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聽起來也很高大上的詞:囚徒困境。
傳聞海上有座島、島裏住滿了蘿莉——額走錯片場了,島裏應該關着兩個”哥倆好”的囚徒。這對好兄弟被隔離審訊,如果兩人都不指認對方,就會因證據不足受到輕判;如果一人指認、一人不指認,被指認者會被重判,而指認者可以減刑。
換做是你,你會怎麼選?面對真實存在的誘惑,好兄弟什麼的who care!不過這個看似理性的選擇,結果卻並不如預期般美好;反而是笨拙的“守口如瓶”,才能迎來皆大歡喜的結局。這其實便是「囚徒困境」的核心觀點:個人的理性選擇,導致羣體的非理性結果。那些對於個人來說的最佳選擇,對於羣體卻通常不是。
回到搭便車的案例來看,便是囚徒困境的現實運用:如果每個人都能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團隊也能收益最大化;但因爲有“如果我不做,別人就會替我做”這類思想鋼印的存在,決策時往往會傾向擺爛——最後全員擺爛的世界達成了,自己雀食有爽到,但成績也掛了紅燈。
如果再拿時下流行的賽博家庭舉例,將會對這個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本來大家快快樂樂自己買遊戲,因爲捆綁了家庭組,“一人喫飽、全家不愁”,除了辛勤的帕魯還在採購以外,其餘人多在等着投餵,長久以往,富哥們也要開始擺爛。「三個和尚沒水喝」,便是這個道理。
說來說去,還是因爲人是「自私動物」,如果能利己,誰會先想着利他呢?吸好兄弟的血,那能叫吸嗎?這叫互幫互助!而最近Steam上就有款派對遊戲《我不背鍋》,便爲玩家深刻演繹了什麼叫「囚徒困境」和「搭便車」。
在這部作品中,六位玩家被分成地球和人類兩個陣營,地球只有一個,人類陣營卻有五個不同角色。大家在共同扶持對抗地球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發展,決出最後的勝者。當然地球也不是喫素的,雖然不知道它到底爲什麼如此憎恨人類要把他們全部做掉,總之它就是在不停搞事,在遊戲的四個階段裏搞事從未停止。因爲地球如此鬧騰,玩家們除了各種事件決策以外,還會有每階段一次的「共同危機」,這便是一個經典的囚徒困境:
危機當前,你是選擇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還是相信「他人出力,我搭便車」?這個33的決策閾值也很有意思,這意味着5名人類玩家需要平均貢獻6.6點,但是玩家只能選擇偶數(通常是6或者8),如果有兩個人拉到8,其餘3個人6點,那麼還是可以僥倖蓋過33的閾值——而如果有人連6點都不願意出,基本上這輪會翻車,或者你得蠱惑其他玩家替你“負重前行”通通拉到8。一旦翻車,就會給予人類大量懲罰(掉人口、生態、污染等數值),讓勝利的天平朝着地球方向傾斜。
即使安然度過了危機決策,也不意味着人類可以鬆懈。相反,正是因爲“飽暖思淫慾”,一旦大夥覺得現在的人口、污染等指標很安全,便開始在事件決策時採取各種激進策略,消耗公共資源來壯大自身實力。然後壯大着、壯大着,人口突然就崩了——好嘛,原來大傢伙都是一肚子壞水!
上面是菩薩,下面是壞比
等到地球毀滅時定睛一看遊戲名:《我不背鍋》。原來你把彩蛋埋在這裏!由於遊戲的好玩程度取決於各自的角色扮演程度,一個保持通話的語音是遊戲體驗的關鍵。而本作的兩個設計爲作品化身派對佳餚打下地基:
其一,遊戲本質上是免費作品,買遊戲只是爲了開遊戲。如果你沒有朋友,就去遊戲官方羣超級變變變吧,不用慌,無需購買遊戲,通過瀏覽器輸入房間代碼就可以直接開始;其二,關鍵信息的顯示都要通過主房間進行,也就是說房主需要將屏幕投屏——這就保證了語音設備的使用,請盡情地去對你的朋友們嗡嗡嗡吧!
可以說,《我不背鍋》是一款兼具歡樂與策略的遊戲,它不僅能提供「全員內鬼」的歡聲笑語,也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囚徒博弈。而如果你隨到了地球,那恭喜你,只管可勁造,因爲人類會送的。雖然遊戲也存在操作略顯繁瑣、內容單調等一些問題,不過針對遊戲初期的體驗來說還是相當有趣的,作爲一款派對作品,這種與衆不同的「新鮮感」正是其最寶貴的價值——當然,不用花錢纔是重點,誰不喜歡白嫖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