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8200喫雞,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微星MPOWER聯名款內存體驗

前言和開箱

現今DDR5內存超頻熱潮已經遠超CPU,最近微星更是把這件事情變得平民化——推出Z790MPOWER主板,這是一款售價1699元、雙內存插槽的Z790,達成DDR5 8000MHz+頻率比四內存插槽主板更容易。微星還聯合了各大內存廠商做深度優化QVL,而今天要體驗的就是來自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 16GB*2套裝,就屬於MPOWER聯盟中的一員。

金百達旗下的內存包裝都是統一形式,正面沒有任何內存參數標識,這種樸素無華的設計風格,顯然的優勢是節約成本,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在衆多同頻內存中售價也是極其親民的。

內部也沒有過度進行包裝,就是塑封最簡單的通用形式,確保運輸狀態時能保護內存即可。值得一說的是,這款內存也是終身質保的,有問題直接以換代修,並且支持個人送保,售後有保障並且人性化。

金百達白刃RGB DDR5系列產品線很豐富,劃分成DDR5 6000MHz、6400MHz、6800MHz、7200MHz、7600MHz多種頻率,每種頻率在電商頁面已經標明瞭具體的內存顆粒,可以滿足不同性能和預算需求的玩家。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外觀看上去是相當靚麗,由單片2mm厚度打造的鋁合金馬甲,表面覆蓋了釉白烤漆工藝,大大的紅色“刃”字在白色背景下尤其搭襯和搶眼,側面視角也能看到一部分燈條。在內存右下方帶有MPOWER的鐳射標,有光打到時會呈現彩色效果。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整體尺寸爲133.4x41.9x8mm,其中41.9mm的高度在燈條內存中兼容性屬於極其友好,幾乎就是和散熱馬甲持平的狀態,能很好兼容大型風冷散熱器安裝。在看不見的部分,內存採用了十層PCB板和工業級散熱硅脂設計,配合內置溫度傳感器,對於超頻作業有不錯加成。

內存採用了特挑的SK海力士A-Die原廠原印顆粒,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技術,開啓自動超頻後可達成DDR5 7600CL36-46-46-120 & 1.45V電壓,調教相當犀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達成DDR5 7600這種超高頻率是需要CPU和主板支持的,一般情況下,大部分13、14代K系列酷睿搭配B760和Z790是沒有問題的。

內存安裝在微星Z790 MPOWER上的樣子,頂部是帶KingBank LOGO的RGB導光條,內置了16顆LED燈珠,支持各大主板燈控軟件,並且本身導光條和散熱馬甲是保持一致的乳白色設計,整體觀感更好。

聯名內存自然是搭配對應的主板——微星Z790 MPOWER,主板屬於市面上少數可選的M-ATX類型、雙內存插槽的Z790,採用了12(75A)+1+1相供電,即便應對Core i9 14900K也無壓力,雙內存插槽支持超頻至DDR5-8000MHz+,實際案例中已經有不少發燒友超頻到DDR5-8600MHz。另外主板標配兩組M.2 GEN 4插槽,I/O接口也豐富,超頻玩家中的“平民法拉利”。

爲了模擬實際使用場景,本次使用微星MAG PANO M100L PZ白刃,機箱採用雙面側透玻璃設計,形成視角很通透的海景房,除了常規正插以外,內部還支持MATX背插主板,支持五個方位的風扇安裝(本次測試會額外對內存加裝風扇),另外一些細節也挺不錯,比如一體式電源鍵跳線、配備顯卡支架、免工具拆裝等。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上機通電RGB燈光效果,不同色彩之間過渡很自然

換種顏色也不錯,KingBank LOGO在燈光下照射下顯得很細膩


手動超頻DDR5 8000C34和DDR5 8200C36

在手動超頻內存之前,先對手上這顆Core i5 14600KF動刀一下,E核心不管,P核心在覈心電壓1.36V可以達成5.9GHz,同時Ring頻率也可以超至5.0GHz,爲了不縮肛和更容易通過烤機測試,本次超頻P核心調整至5.7GHz,Ring頻率保持5.0GHz,核心電壓1.29V,防掉壓設置兩級,以下內存超頻測試均在CPU超頻下進行。

進入系統實際顯示核心電壓爲1.3V,先直接開啓XMP狀態,顯卡爲影馳RTX 4070 20週年紀念版,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3H2,搭載NVIDIA驅動是551.76 Game Ready WHQL最新版本,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以便最大化顯卡性能,它的存在主要是爲了後續環節的遊戲測試。測試時大概室溫爲24℃,溼度達到80%+,南方可難受了。

開測最後一步使用Thaiphoon Burner檢測一下內存顆粒,初始內存頻率爲DDR5 5600MHz,屬於JEDEC標準,可以確認內存爲SK海力士A-Die原廠原印顆粒,超頻方面理論上至少比M-Die(3Gb)高200MHz,不過也更加喫電壓。

首先來看看內存XMP超頻預設的表現,也就是達成DDR5 7600C36,在微星Z790 MPOWER上完美通過10分鐘TestMem5 1usmus_V3配置烤機測試,基本上就能斷定兼容性沒有問題,畢竟內存也是通過了QVL認證,烤機時在無任何風扇輔助情況下,內存溫度達到60℃,在同類產品中還算出色,要知道高頻DDR5本身發熱量就不小,加上主板是雙槽設計,兩根內存是緊挨着的。

接下來是衝擊DDR5 8000MHz,這個頻率對於這套組合還是相當輕鬆的,SA電壓和CPU VDD2均是全自動,只調教了一下CPU VDDQ電壓,而VDD和VDDQ內存電壓均設置爲1.55V,VPP電壓固定1.85V。

並且時序調教得還不錯,達成DDR5 8000C34-45-45-45,能通過10分鐘TestMem5 1usmus_V3配置烤機測試,之後帶着主頻和Ring再進行30分鐘的Cinbench R23多核項目烤機均無問題,此時是有風扇輔助情況下,內存最高溫度也就是40℃+這樣。

DDR5 8000C34-45-45-45主參下的小參設定參考,屬於比較極致的一套方案,tREFI、tRRD、tFAW、tWR、tRTP、tRFC、tRRD等參數都壓得比較緊了。

接下來進一步提升頻率,DDR5-8400MHz對於手上這顆U來說有點難以達成,除非全放寬時序、ODT一下或者後續更完善的BIOS推送,最終達成了DDR5-8200C36-49-49-76。

此時DDR5相關聯的幾個電壓就不能依靠主板全自動了,先把SA電壓固定一個1.25V中間值,VDD和VDDQ內存電壓設置高一點到1.6V,CPU VDDQ和CPU VDD2均從1.4V開始嘗試,折騰了大概兩三小時,最終是1.41V和1.45V這個組合穩定住,這種狀態下能通過了10分鐘TestMem5 1usmus_V3和30分鐘Cinbench R23多核烤機測試,在有風扇輔助下,內存溫度也是僅僅保持40℃+的水平。

DDR5 8200C36-49-49-76主參下的小參設定參考,相對前面的8000MHz頻率自然放寬了不少,如果不放寬是通過不了自檢點亮的。

手動超頻達成的DDR5-8200C36頻率,第二天又進行了複測,在1.25V的SA電壓下是無法通過烤機的(出現少量報錯),而在加了0.01V之後,甚至穩住了壓力更大的TestMem5 Extreme@anta777配置烤機,歷時1小時19分鐘無報錯通過,30分鐘的Cinbench R23多核烤機依舊也沒有問題,接下來玩了幾天遊戲並沒有出現異樣。至於內存烤機時最高溫度會稍高了一丟丟,所以說手動超頻內存一定得要風扇輔助。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 XMP超頻,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8000C34手動超頻,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金百達白刃RGB DDR5 8200C36手動超頻,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接下來看一下不同內存頻率的性能差異,DDR5 7600 XMP狀態下理論各項指標趨向100 GB/s,內存延遲也控制在62.3ns,比主流DDR5-6000要高不少。而手動超頻的兩種情況,兩者的主時序和小參是不太一樣的。

DDR5 8200C36的優勢在於寫入和複製性能,而讀取性能和DDR5 8000C34是差不多的,內存延遲方面DDR5 8000C34則是更優異,足足降低了10ns。當然,兩者相比XMP提升都大了很多,這就是手動超頻的魅力。

三種內存超頻狀態下7-ZIP基準測試,解壓縮三者區別並不大,最多也就提升1%,這是因爲該項目主要影響因素是CPU本身規格,在壓縮性能方面,DDR5 8000C34相比XMP提升8.8%,DDR5 8200C36相比XMP提升7.9%,還算挺明顯的幅度,反映在日常使用中可以縮短壓縮時間。

最後遊戲測試還是通過《絕地求生》驗證一下,XMP狀態下,這套板U內存顯卡組合已經可以達成1080P分辨率平均267fps的表現,DDR5 8000C34相比XMP再提升12.7%,而DDR5 8200C36相比XMP再提升9.3%。

手動超頻更能滿足1080P@280Hz電競顯示器的需求,而兩者手動超頻的效果,說實話個人更傾向DDR5 8000C34,上述兩個測試項目表現都要好於DDR5 8200C36,有時候也不需要太過追求頻率,極致壓參也是一個方向嘛。


結語

總得來說,金百達白刃RGB DDR5 7600 16GB*2這款內存套裝,和微星Z790 MPOWER聯名就是強強聯合,XMP超頻性能還不錯,手動超頻更佳,輕鬆8000MHz+不成問題,本身內存顏值相當不錯,很適合白色海景房裝機,尤其適合追求高性能、高顏值的消費者,尤其是電競玩家,內存超頻能體驗到很直接的提升,目前這款內存京東售價999元,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去瞧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