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mbti?---認識自己

目錄

一、mbti的起源

二、常見誤區

三、如何測試自己的mbti

四、各人格類型八維功能表

前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mbti已經慢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甚至職場。mbti是對不同的個性分類總結,除了測試自己的類型以外,你還可以深入一小步,去了解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判斷方式,而不總是以己度人,進而成爲一個更加包容的人。但是如果對mbti的認知不夠充分,很可能會把一個著名的理論變成又一個刻板印象,因此本文將帶大家認識mbti,同時從個性類型的角度來認識自己。

一、mbti的起源

要說mbti,那就繞不過榮格八維理論。mbti是對榮格理論的一種大衆化推廣。

榮格理論將態度類型功能類型經過劃分和組合,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

  • 態度類型,即個體對客體的態度,分爲內傾(Introvert)和外傾(Extrovert)。
  • 功能類型分爲知覺功能和判斷功能。知覺功能,即收集信息的方式,包括感覺(Sensing)和直覺(Intuition);判斷功能,即處理信息並做決定的方式,包括思維(Thinking)和情感(Feeling)。

以上可以組合爲八種功能類型,如下圖

功能的結構分爲兩部分,陽面四維、陰面四維。陽面四維按照“功能等級”分爲:主導功能,輔助功能,第三功能和劣勢功能,也可以簡單稱爲第一、第二、第三……直到第八功能。

每個正常人都會有完整的八維功能,每個功能本質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心理類型》英文版出版20週年之後,美國的Isabel Myers和Katharine Briggs母女爲了推廣榮格理論,並識別出榮格提出的8個心理功能維度上的偏好,她們又增加了第四維度:判斷(Judging)和知覺(Perceiving),這四個維度的排列組合,構成16種個性類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bti理論。

由此可知,mbti與榮格八維雖然都來源於榮格理論,但並不是同一套系統,前者是一種二元對立的粗暴劃分;而後者纔是正統的理論,更具有可信度,更接近於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但本文爲入門介紹,囿於篇幅,暫不過多解釋榮格八維。

榮格不希望分析心理學變成一套僵化的教條主義原理和方法。

“我們越是深入到人性的深處,就越是產生這樣的信念,這就是,人性的多樣性和多元性需要我們在立場觀點和方法上都富於最大的靈活性和豐富性,這樣才能適應人的精神深處的豐富性和靈活性。”——《榮格文集》

而資本主義市場卻表現出一種趨勢,逐漸將mbti變爲一種給勞動力分類,進而篩選出自己需要的牛馬的工具,比如一些公司會自制一些粗暴的量化問卷(而且不讓你知道結果),雖然刻意強調了mbti測試結果不影響面試成績,但由於人才市場早已供過於求,競爭日益激烈,未來mbti也可能成爲一道真正的門檻再篩掉一部分人。

爲了應對這個趨勢,我們必須對此有一些正確的認知,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也可以憑藉自己對mbti的充分認知來精準操縱測試結果,打破資本家用來物化我們的工具。

二、常見誤區

人們下意識會把一個開朗話多的人稱爲“外向型”,即e人;把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的人稱爲“內向型”,即i人。其實不是這樣的,i和e不能簡單通過觀察“是否善於社交”、“是否愛說話”來斷定,而應該問自己的內心“是否樂於社交”,“是通過社交獲得能量還是通過獨處”。因此,如果你根本不瞭解某個人,你就無法判斷對方到底是i人還是e人,也許你看到的只是別人的面具。

舉個例子:有些i人在心情好或環境適宜時(比如和朋友在一起),就會變成話癆,於是被判斷爲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這是不正確的。有些e人雖然樂於社交,但是由於理解能力差,溝通技巧欠佳,導致人際溝通的效果差,朋友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並不妨礙是他是e人。

一個人身處不同的環境,這個環境給他帶來的舒適度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很多人在不同的環境經常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有些測試題就會忽略環境因素,粗暴地把“善於交際”和“沉默寡言”作爲兩個對立的選項讓你二選一或是分配比重,這都反映出製作量表的人的不專業性。

如:

你通常是__________的。

A、沉默寡言

B、善於交際

注意:i人也是可以善於交際的,情商高低與外向內向無關!

三、如何測試自己的mbti

有兩種方法,自我判斷和量表測試。自我判斷是指根據mbti二分法判斷,速度較快,但可靠度低,只能用來入門,且只有判斷i/e的時候較爲準確;量表測試費時費力,但是可以反映出你各個功能的運用習慣和熟練度。

1. 自我判斷

自我判斷只能測試表層的十六類型偏好,與實際人格類型有偏差,比如我通過量表測試後表層類型爲ISTJ

表層類型測試結果

四年前自我判斷爲INTJ,但實際上按照榮格八維分析得出我極大概率是INTP

榮格八維分析結果

因爲幾乎沒有人能夠嚴謹地按照理論上的功能排序去發展自己的八大功能,這體現了人格的可發展性和變化性。

那麼如何粗略地做一個自我判斷呢?首先你需要直面自己的內心,摘下自己的面具,認真感受到底自己傾向於做什麼,下意識會怎麼做,去判斷自己的偏向性。

(1) i-e(態度類型)

i:如果你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學習,感覺自己更需要的是一個人獨處來恢復能量;即使你跟朋友聊得很開心,但也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外界能夠給你帶來再多的正能量,你大多數時候還是需要自己的獨處空間,那你基本上就是i人。

e:如果你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學習,感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找朋友出來玩;即使你一個人獨處也不會感到很鬱悶,但是不能一直持續下去,需要尋求社交來恢復能力,認爲自己跟外界是一體的,大多數時候喜歡讓自己和世界融爲一體,只有極少數時候需要獨處,那你就是e人。

如果你實在不明白自己到底是i還是e,那大概率就是e,因爲e人大多不太分裏外,也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而i人很早就能隱隱意識到這個問題。

(2) S-N(知覺功能)

這裏的N指直覺(Intuition),由於首字母與內向(Introvert)重合了,因此取了第二個字母N。

你是對可能性更感興趣,還是對體驗本身更感興趣?

N(直覺)

  • 喜歡發散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沿着各種不同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可能性(Ne)
  • 擅長隱喻,發現並不直接相關事物的內在關聯(Ni)

S(感覺)

  • 更傾向於抓住細節,感受外界細節的變化(Se)
  • 善於抓住自己過往經歷的細節(Si)

Ni或Ne構成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則爲“N人”;反之,Si或Se爲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時,則爲“S人”。

(3) T-F(判斷功能)

你大部分時間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T(思維)

  • 以目標、戰略的可行性爲導向,注重於用邏輯推測外部世界的變化(Te)
  • 注重內部邏輯的自洽,想要通過思考建立一個完美的邏輯框架,常常糾結於事物本身的定義、性質等(Ti)

F(情感)

  • 以社羣爲導向,與他人進行情感聯結,在社羣中找到價值感、歸屬感及認同感(Fe)
  • 通過個體的感性共鳴與他人產生聯結,沉湎於自我的價值體系中(Fi)

網絡上很多人都在高強度使用這個功能。因爲Fi的經典表現就是:先入爲主,覺得一個人不好,就會持續地找這個人的缺點,越來越討厭這個人;覺得一個人好,就不斷地找此人的優點。以孤立片面的視角不斷固化已有的刻板印象。自己主觀上覺得一件事物是錯的,便認爲別人也理應覺得是錯的,如果對方持不同甚至相反意見,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及排斥情緒。

Ti或Te構成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則爲“T人”;反之,Fi或Fe爲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時,則爲“F人”。

(4) J-P(生活方式)

J(判斷)/P(知覺)粗淺來說是指個人最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

從榮格八維的角度看:

只有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有Te/Fe或Si/Ni時,會是“J人”,對外表現爲控制慾更強。其中Te是理性的對外,表現爲用邏輯推測外界變化,進而命令或指揮;Fe是感性的對外,表現爲人際關係協調。

只有主導功能或輔助功能有Se/Ne或Ti/Fi時,會是“P人”,對外表現爲隨意性更強。其中Se是參與外界,表現爲仔細感受和體驗事情的發生及經過,而不是改變其進程;Ne是發掘外界,表現爲洞察各種可能性的可能結果,而非干涉。

2. 量表測試

在做量表題目測試之前,需要說明:任何依靠主觀選擇製作的量表,都只能作爲一個參考,切勿因爲想要“成爲”哪個人格而刻意改變自己的習慣。

量表的風險如下:

量表並不能檢驗行爲

量表無法發現欺騙

量表無法排除外界變化的影響

量表沒有考慮文化影響

量表使用不當可能會出錯

評定速度過快導致結果失真

前文提到過粗暴的二分法量表是非常不可靠且浪費時間的,爲了得到一個儘可能精確的結果,我們需要一個較爲嚴謹的量表,以及自己充分了解各類題型該怎麼做,這樣才能把量表題目的價值最大化。

(1) 迫選題

給兩個二元對立的選項讓你選擇一個,放棄一個,非常粗暴。遇到這種題時爲了避免誤差過大,你需要想象自己在自然狀態下會怎麼選,而不要去想自己被教導該怎麼樣。不建議做一套大部分或者全部都是迫選題的量表,因爲誤差可以大到無法想象。

(2) 程度題

給你一個行爲或行爲的頻率描述,讓你選擇同意的程度。通常是權威量表的題型,這類題在做的時候,如果你認爲對你來說傾向性不清晰或者不太理解,就選中間的,如果有特別(不)符合你的,就選最邊上的。注意,這是做自己的偏好判斷不是道德判斷,比如下圖中的96題,就算你知道從道德上來看這樣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你確實會傾向於這麼做,那你還是要選到“是”那一邊。同時,一定要看清楚題目中的否定表達,避免做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程度題

(3) 傾向題

這類題會給你一些不同的行爲傾向,讓你選擇你最願意怎麼做。這種帶有行爲對比的題目較爲可靠,因爲你一個人在做題的時候,如果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傾向到底有多強烈,主觀偏差不可控,而傾向題則給了你多個對比對象,這樣你就可以直接認識到自己最強烈的傾向是哪一個。

傾向題

我推薦的量表:九型人格進階測試

做完會免費給出:

  • 表層mbti
  • 人格類型概率分析
  • 八維功能詳細比重
  • 九型人格
  • 側翼
  • Tritype
  • 副型

目前你只需要關注前三個結果就行了,九型人格/側翼/Tritype/副型是進階內容,剛入門的話暫時不用考慮,此網站也包含豐富的百科內容,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

下面是網站鏈接,建議註冊,只需要填寫郵箱、用戶名和密碼。註冊賬號後,你可以永久儲存你的測試結果,並在任意設備上查看。

九型人格進階測試(148題)

https://www.advanced-personality.com/s/test/enneagram-test.php

測試後可以根據人格類型分析以及八維功能詳細比重對照本文第四章內容查看你的功能發展情況與典型的情況有多吻合,每個人因爲所處環境和生活閱歷的不同,各個功能發展的情況都不一樣,但這是個很有趣的參考。

當然也可以去mbti官網上做測試題

mbti官網測試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四、各人格類型八維功能表

注:自制表格沒有加水印是方便感興趣的盒友下載保存,分享給別人,未經允許請勿私自搬運到自己的文章。

給一個我的八維功能比重圖參考:

可以看出,Ti爆表,初步判斷爲ISTP或INTP,再看第二功能,由於我的Se非常弱,不太可能是輔助功能,因此排除ISTP,被判斷爲INTP。由於Ni/Te較強,因此四年前判斷自己是INTJ;由於Si/Te也很強,表層被判斷爲ISTJ。但其實我也不是典型的INTP,因爲我的Ne並不強,甚至弱於Ni。因此,八維理論也只是一種模擬,實際上我也可能是個發展偏的ISTJ,以至於更像是INTP……

認識自我的路很漫長,但是理論研究和探索過程也很有趣。

因爲這篇文章已經超過4000字,因此有關八維功能的介紹我打算下次再講,請感興趣的盒u點贊鼓勵一下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