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社會--從《年會不能停!》寫起

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一番摸樣?又該是如何顏色?

我的答案是一片灰色。這個社會並非非黑即白,一片霧濛濛的灰,纔是這個世界的真是模樣。

作爲一部喜劇來說,《年會不能停!》可能並不是那麼令人發笑,但是作爲一個諷刺作品來說,《年會不能停!》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相當的不錯。

《年會不能停!》雖名爲年會,但故事主體圍繞調錯的員工展開,以一把利斧劈進朽木,深刻剖析企業內部的種種問題,反映了社會不光鮮的那一面。

“我就像海上浮萍任由海水湮滅”

這個社會是分層的,而且是分的很細的,也是很分明的。 

“你下棋就下棋,那是多少個人的飯碗”

“辦一個年會就六千萬,夠多少個人喫多少頓飯的”

上層的人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看到的只是一團又一團冰冷的數字,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每一個數字裏的“1”的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有一個個切實存在的家庭,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社會,人們在乎的往往只有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在的羣體的利益,而對於處於更高位置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主觀的改變和客觀的干預都會導致他們很少甚至不去考慮他們的行爲對於比他們位置更靠下的人的影響。劇中的董事長便是如此,在他還是老廠長的時候堅定的維護場中員工的利益,堅決不裁員,而當他成爲衆和董事長之後,雖然他可能還有着原來對於大家着想的一份心,但是周圍的人也會矇蔽他使他不得已辭去廠裏的老員工。

我們雖是自己的全部、家裏的頂樑柱,但是放眼全公司、全社會,我們的存在不值一提,我們一切的生活都處在更高層次的計劃與控制之下,隨其搖擺,像海上浮萍任由海水湮滅。

“利益 又是利益”

當今社會,人們把金錢奉爲聖物,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圍繞錢來展開,把金錢和利益放在了一切由一切的首位,爲了利益失去道義,喪失理想信念。

但是在當今這個社會,沒有錢是不行的,不追求錢也是不行的,莊正直賄賂上級、摻雜假貨,掙的錢都是爲了給孩子找個好學上,爲了這個,一扔就是幾十萬,雖然最後因爲賄賂受到了制裁,可是若是沒有錢,他的孩子的教育又該怎麼辦?

“你這做的是八角錘嗎 怎麼是圓的呢?”

我們曾也是充滿理想、狂妄的少年,但是我們終會被現實磨平了棱角。因爲我們並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處在這樣的社會之中,不適應就會淘汰,或許屠龍少年只有化身惡龍,纔會在這個社會有其容身的一隅。

“我教你幾招當領導的祕訣”

“1.遇事要給下面人留空間,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就是不明白的事啊,能說不明白,就不說明白,你得讓下面的人啊,揣摩你的心思

2.展現親和力,做好感情投資

這個就是說點花言巧語,顯得你跟他關係不錯,然後讓他替你幹活

3.鼓勵下屬互相鞭策,狼性競爭

就是鼓勵大家呀,相互批評,把他們對你的不滿啊,轉移到別人身上去”

胡建林作爲一個啥也不會的老鉗工都能當好一個年薪百萬的領導,可見很多崗位都存在着德不配位的情況,一個靠關係升職的工人可以逆裁員之浪潮上升,而辛辛苦苦工作的高技術人才卻只能在“廣進計劃”中被迫“優化”。而哪怕“廣進計劃”徹底完成,公司中也會留下一批“PPT人才”,這反映出了社會運行中不乏一些作用甚微卻收穫頗的位置,這樣的位置的存在雖然合理但是是否合理呢?如果能夠減少甚至消除這樣的位置,社會的運行是否會更加的高效?

當然現實一點講的話,上面所設想的幾乎不可能實現,人類本能地追求低投入高回報與安穩的生活,無論社會再怎麼發展恐怕都很難消除這樣的存在。

“年會不能停”

年會最早的存在大概是爲了給職工帶來快樂、帶來希望,增強團隊凝聚力和認同感,但是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下面應付上面、對外展示實力的形式。

其實很多事情在最早出現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抑或是傳達內涵的變質,這些事情都變成了空有其外殼的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當年會變成大家的負擔的時候,我們是糾正其錯誤或者停止其舉辦,還是任其繼續錯誤下去?

“年會不能停!”

處在如此社會大環境之中,我們恐怕很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若是試圖反抗,恐怕只能是螳臂當車,蚍蜉撼樹。現實裏不會發生胡建林攪翻年會、董事長公正處理的戲劇性一幕,也不會有Magic升職加薪、Penny辭職唱歌的浪漫結局,守護好自己偏安的一隅,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自己,恐怕纔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