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0F搭建輕生產力桌面

前言

八百塊的i5-12490F作爲Intel當年橫空出世的黑盒經典U之一,放到現在也算是經典的高性價比U,尤其是同時支持DDR4平臺和DDR5平臺,還能超頻,算得上是經典CPU之一了。

春節回家我就把自己之前的舊的i5-12490F主機升級了一下內存升級到96G,然後把我的桌面重新佈置了一下。

其實原本我是準備看看AMD的7500F的,但是7500F全系只支持D5內存,不支持D4內存,並且支持的D5內存還不太穩定,所以橫向對比下來,同樣1000元以內CPU,12490F搭配的平臺更豐富,可以搭配H610/B660/B760,還是Intel的更香。

整體效果就是上面這張圖,三個屏幕加起來不超過三千,因爲我每天都要看的都是屏幕,所以要對自己的眼睛好一點。

電競椅是安德斯特的電競椅,當時買的時候三千多吧,對自己的腰好一點。

桌子是樂歌的電動升降桌,足夠大,1.8mX1.2m的面積,穩穩當當撐起來我的一堆設備。

三個顯示器支架是北弧E700 RGB顯示器支架。

路由器是ROG魔方幻,就是圖它好看。

主機就很簡單了:

CPU:i5-12490F

內存:16GX2+32GX2=96G

主板:七彩虹Z690

顯卡1:藍戟A380

顯卡2:AMD 6700XT

機箱:九州風神CK560幻境白機箱

電源:骨伽1000W電源

散熱:PCCOOLER 水冷

CPU部分選購解析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盲目追求最新的CPU沒啥必要,畢竟新的CPU要求更好的電源,更好的主板,一整套下來的價格是直接翻倍的。

所以八百塊的i5-12490F加現在便宜到不敢想的Z690平臺以及DDR4內存條,直接就能兩千塊不到打造一整套十二代i5加96G內存加Z690主板的配置。

在2024年,Intel Core i5-12490F處理器在中端市場的優勢地位依然顯著。這款處理器採用了Intel的Alder Lake架構,核心數爲6個,其中4個爲性能核心,2個爲能效核心,此外,它擁有12MB的L3緩存,能夠有效地提高數據的命中率,從而減少延遲並提高性能。

i5-12490F的時鐘頻率爲3.0GHz,最高可睿頻至4.4GHz,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它還支持DDR4和DDR5內存,能讓你在選擇內存時有更多的靈活性。

最重要的是,在非K超頻領域裏,i5-12490F的可以直接把電壓加到1.38V,BLK頻率拉到132.5MHz,再配合二級防掉壓,能直接超頻超到5300MHz,也就是53.GHz。

能超到5.3GHz的i5-12490F的TDP只有65W,最大熱功耗是117W,這無論是用於辦公還是家用,都是完全夠用的。

總的來說,Intel Core i5-12490F在2024年還是可以繼續保持其中端市場的優勢地位,爲用戶提供強大的性能、高效的能耗和靈活的內存支持。無論是辦公、家用還是遊戲,i5-12490F都能夠滿足。

顯卡選購分析

i5-12490F要說有什麼劣勢的話,大概就是沒有核顯了,所以要用的話必須要有顯卡。

我給它配了兩塊顯卡,一塊是藍戟的A380,八百塊;另一塊是A750,兩千。

從性能來說,A750的遊戲性能基本持平3060,在1080P分辨率遊戲基本都能高畫質60幀以上,2K分辨率部分遊戲適當調低畫質也能流暢玩,可以算是一張2K入門卡。

值得說的是A380,支持Xess,支持AV1編碼,再加上它七八百的售價,性價比直接拉滿。

加上Intel更新了這一年多的驅動,整個Intel A系列顯卡都已經相當完善了,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做生產力,都是可以的。

GUNNIR Intel Arc A380 Photon 6G OC推出應該是有一年的時間了,給了6G顯存,給了8個Xe架構,相當於128個計算單元,而且藍戟版本的A380相對於公版的A380的頻率是更高的,藍戟版本的A380的頻率是2400MHz。

在兼容性方面,A380顯卡需要搭配10代、11代、12代酷睿,主板則需要是對應的400、500、600系列。

GUNNIR Intel Arc A380 Photon 6G OC的尺寸相當小巧,很適合自己組mini PC使用。雙風扇設計也給了充裕的散熱冗餘。

最棒的一點是A380給了四個視頻輸出口,對我這樣三屏輸出的用戶來說真的很棒。

三個DP口加一個HDMI口,我的三臺顯示器剛好就都可以接到同一張卡上。

供電和散熱部分也很不錯,供電是單8PIN接口,這對於電源的要求就低了很多。

藍戟A380的顯存速率是15.5Gbps,顯存位寬是96bit,顯存帶寬爲186GB/s,最重要的是,它支持光追。幾百塊的顯卡都支持光追,搭配我幾百塊的i5-12490F那不是直接起飛?

上AIDA64跑個分看看,唯一的不好點在於A380沒有雙精度支持,其餘的跑分都相當不錯。

小試一下游戲,《CS:GO》在超高畫質模式下,幀率能有108,基本可以滿足我在家裏的快樂生活。

《絕地求生》在超高畫質模式下也能到50的幀率,如果你把畫面調整到1080,再把畫質調到中等,那麼完全可以流暢玩喫雞。

《永劫無間》在中畫質模式下也還能到70的幀率,所以對於偶爾需要玩遊戲的人來說,藍戟的A380算得上是完美的入門亮機遊戲卡。

其實我更看重的是它的AV1編碼部分。

相對來說,nVidia的30系列的卡只支持AV1編碼但是不支持AV1解碼,而價格限制到八百塊的檔次的時候,你會發現A380是AV1解碼唯一的選擇了。

我在這裏科普一下AV1解碼。

AV1解碼是一種先進的視頻壓縮技術,AV1解碼提供了更高的壓縮效率,這意味着在保持視頻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顯著降低視頻文件的大小。這對於需要在有限帶寬下傳輸視頻內容的用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其次,AV1解碼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設備和平臺,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電腦等。此外,AV1解碼還具有較低的功耗和較高的處理速度,這使得它在視頻播放和流媒體傳輸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總的來說,AV1解碼爲用戶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視頻體驗。

總體來說就是,藍戟A380這個八百塊就能買到的支持AV1解碼的顯卡,真的是性價比超高。

功耗部分其實也是藍戟A380的亮點,畢竟我i5-12490F的TDP才65W,睿頻功耗才117W,你一個入門亮機卡,也就極限100W了吧。

事實的確說明了這個卡很不錯,藍戟A380的單卡滿載功耗也就是84W,滿載溫度70°左右,拿來給我的i5-12490F當亮機卡,順便玩玩遊戲,是非常不錯的。

整機配件部分選擇

主板是七彩虹的Z690,由於Z690是LGA1700接口出來的第一代,所以現在價格能壓到非常低,新的也就八百多,二手的蹲一蹲可能可以四百多收到。

內存條我是兩套,一套是海康U100 DDR4 16Gx2白色內存條,主要是奔着它的白光去的,這內存條真的太好看了。另外一套是阿斯加特(Asgard)64GB(32Gx2)套裝 DDR4 3200 臺式機內存條 弗雷系列-鈦銀甲,無光,但是足夠便宜,容量也足夠大,把我的電腦四條全部插滿之後,我的臺式機內存就有96G了,別管我能不能用完,這麼大的內存用起來就很舒服。

機電散部分,機箱:九州風神CK560幻境白機箱;電源:骨伽1000W電源;散熱:PCCOOLER 水冷。這一套我後面再升級主板什麼的就完全不用操心了。

桌面配件部分選擇

首先是顯示器掛燈,我覺得這個太重要了,也就一百多塊錢一個的掛燈,能帶給你相當優異的使用體驗。

我是買了兩個yeelight的掛燈,三個顯示器我掛了兩個,剛好把我桌面上都照亮,這樣房間裏沒燈的時候它也能提供足夠的桌面亮度。

就比如說這樣,環境亮度其實很低,但是我的桌面亮度其實是完全夠的。

另外一個小配件就是北弧的E700 RGB顯示器支架,自帶RGB燈效,白色支架配色,放在桌面上的觀感相當不錯。

這個桌子我就是用的樂歌E6,有1.8m寬0.8米進深,三個顯示器支架把我的顯示器都架起來之後,搭配這麼寬闊的桌面面積,讓我整個桌面可使用面積變得相當寬闊。

比如我現在三個顯示器環繞我的鍵盤,但是我坐着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太擁擠。

甚至我的桌面音響都可以直接放在背後。

其餘的大部分雜物我就扔在我桌面左側的鐵架子上了,兩個鐵架子也就花了四百,但是收納能力超強,我也不用把一些我用不上的東西堆在桌面上了。

如果光線全亮的話,我的桌面就是這樣的。觀感就沒有我特意佈置出來那麼好看了。

桌面背後的網絡部分支持

首先說一下我的全屋構造:自建房三層樓,帶一個小院子,一樓是客廳加臥室,二樓是書房加臥室,三樓是雜物間,入戶網絡在樓梯間。

基本上我只需要覆蓋一樓和二樓的全2.5G有線網環境加上WiFi6環境就行。

好消息是一樓和二樓預留的有線網接口相當充裕,壞消息是我之前就拿普通的路由器當交換機用,所以內網有兩個口是100Mbps的,有兩個口是1Gbps的。

考慮到我的使用環境,我就直接四百多入了兮克的9口2.5G Web管理型交換機,型號是SKS3200M-8GPY1XF,給了8個2.5G電口加1個10G的SFP光口,這個是放在弱電箱裏面用的,給我全屋內網都做2.5G口的接入,加上它自帶web管理,有10G光口可以加貓棒,支持VLAN劃分等等,算是一個性價比超高的弱電箱神器。

除開這個四百多的9口2.5G Web管理型交換機,我還順手花一千八搞了個支持VLAN劃分的二層可管理型交換機,型號是SKS7300-12GPY2XGT2XGS,這給了12個2.5G電口,2個10G光口,2個10G電口,總交換容量能到140Gbps,這就是我放在二樓把我的三臺NAS和電腦完全連起來的核心部件了。

順手我也去朋友那裏搶了一張浪潮拆機雙10G電口網卡,當然,自己買也就70多一點,但是誰不喜歡0元購呢?

我家裏大概的網絡構造圖就是這樣了。

樓梯間弱電箱裏的光貓撥號,轉出來到兮克SKS3200M-8GPY1XF裏,三個2.5G接口轉出來給一樓的兩臺電視以及AP用,還有一個2.5G接口接到SKS7300-12GPY2XGT2XGS上,給我整個二樓的設備做網絡接入。

外網升級體驗

外部網絡接入是一條1000Mbps的網,一條500Mbps對等的網,搞了個雙WAN聚合,所以入戶下載速率是1500Mbps,算餘量的話有2000Mbps,上傳速率是539Mbps。雙線路聚合可以讓它更快更穩定。

現在的我,內網全2.5G協議速率,外網有500Mbps的上傳,這個上傳基本可以滿足我全速備份文件和下載文件的需求了,但是也意味着我的內網設備要升級到頂配以便於適配高速網絡。

目前我的外網的下載速度可以突破172MB/s,外網的下載和上傳速度都拉滿。

整體來說內網和外網基本上屬於同一個速度檔次。

內網升級體驗

首先是我的極空間Z4s的兩個2.5G接口終於都接入了2.5G有線網接口,並且還是全雙工的工作模式。

我用我臺式機自帶的2.5G有線接口接入到兮克SKS7300-12GPY2XGT2XGS的2.5G口之後,可以穩穩當當把我極空間Z4s上的文件以254MByte/s的速率轉到我的電腦上。

而上我10G電口之後,從極空間Z4s上扒拉大文件到本地的時候,能穩定跑到700MByte/s的速度。

其實你說對普通用戶來說有線網這麼快有什麼用?除開平時傳輸文件快一點,他們好像沒有別的剛性需求場景。

我可以告訴你,你的剛性需求之一就是VR設備。

衆所周知,VR設備出來之後一直受限於無線帶寬不夠,導致它不能脫離線材給用戶提供一個很好的使用體驗。

我這個VR設備是Pico的PICO 4 Pro,雙目分辨率4k,支持WiFi6,支持我的電腦開steam VR版,問題是內網環境如果一直是千兆的話,肯定是不能流暢上4K的,這個VR設備只能閒置。

現在我拿兮克SKS7300-12GPY2XGT2XGS當交換核心,總帶寬打到140Gbps,這樣的話我電腦開steam VR串流畫面給VR眼鏡的時候就好很多了,至少是不卡了。

我現在桌面無線環境就是靠那個ROG魔方幻,2.5G WAN口接在兮克的2.5G接口上,實現無線速率跟有線速率同速,我的高配臺式機提供的算力就沒什麼傳輸瓶頸了。

我的網線其實並不算太統一,每個設備送的網線都有很大的差異,好處是接在交換機上之後每個設備接的哪根線我都很清楚,看一下顏色就行,壞處就是整個交換機接線之後不是太好看,沒有那種整齊走線的美感。

不過我想到我這個是放在架子上的,就勉強用吧。

兮克SKS7300-12GPY2XGT2XGS的體積不算太大,放在我的架子上也不算太明顯,尤其是我把它放在我顯示器的側後方,兼顧了美感和易維護性。

感謝兮克把2.5G交換機的價格打下來了,四百多的兮克SKS3200M-8GPY1X 8+1口交換機,一千八的兮克SKS7300-12GPY2XGT2XGS 12+2+2口交換機,這放在之前可是幾萬幾萬的設備,只有商用用戶才能用得起這樣的配置好還帶web管理和VLAN劃分的交換機。

我作爲一個資深玩家,爲了更好地在內網玩VR遊戲和看VR視頻,只花了兩千多一點的價格就升級了全2.5G內網環境,我覺得性價比真的是太高了。

1788元,12個2.5G網口,4個萬兆口,帶網管功能,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家庭用戶了。。我也才接了11根網線。。除了沒有POE供電,其它要啥有啥了。如果不需要兩個萬兆電口,就可以選擇便宜500元的4個萬兆光+8個2.5G口的型號。一定要根據自己對網口和網管/非網管的需求來選擇交換機,這樣纔不會浪費錢。

結語

總體來說,我的全套桌面升級其實就是該省省該花花,全部都是按需升級,剛好卡着我的最高需求去處理。

12代i5-12490F又不是不能用,超頻一下還能跟14代i7比一比呢;A380亮機卡也能流暢玩3A;反倒是我自己每天都會看的屏幕,每天都要坐的椅子,每天都接觸的桌子,以及每天都要用的內網環境,一定要搞得好一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